经济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经济 >> 正文
【民族团结看文山】文山:配足“富方子”摘掉“穷帽子”
发布时间:2020年04月18日 14:36:02  来源: 云南网

  国境线长438公里,北回归线横穿而过,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是全国唯一集“老、少、边、山、穷、战”为一体的民族自治州,也是全省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

  近年来,文山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的要求,瞄准贫困户脱贫“收入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等核心指标,解放思想、内外兼修、精准发力、综合施策,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显著、亮点纷呈。

  致富花致富果 产业脱贫成效显

  产业扶贫是让贫困群众脱贫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

00301486096_2a9aeec4.jpg

  马铃薯长势喜人。云南网资料图

  在文山州砚山县平远镇差黑村委会的马铃薯种植基地,油绿的枝叶繁茂铺满了田地,一垄垄马铃薯长势良好,惹人喜爱。许多村民来往于沟垄之间,马铃薯在种植户的精心管理下,长势喜人。近年来,砚山县高度重视冬早马铃薯的生产工作,马铃薯产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种植面积8万亩左右,预计产值可达上亿元。冬早马铃薯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主要粮经作物之一,是当地农村脱贫致富、促进农民增收的特色支柱产业之一。

00300766132_ddb060c2.jpg

  放养在山坡间的高峰牛。云南网资料图

  作为全省深度贫困县之一的广南县,也靠发展产业,走出了一条脱贫攻坚的新路子。在广南县莲城镇的云南谷多农牧业有限公司那朵牧场,一头头高峰牛放养在山坡间,呈现出一幅悠然的高原牧歌图景。近年来,广南县把云南高峰牛养殖作为群众脱贫增收的重要产业,以云南谷多农牧业有限公司为依托,采取入股分红、托管代养、订单收购、提供就业岗位等模式助推脱贫攻坚。目前,公司与42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95家合作社、14个村集体签订相关养殖协议,每年带动农户增收1800余万元。

00301593278_7fcbea4c.jpg

  普者黑排龙村农户种植的荷花。云南网资料图

  同样靠着产业脱贫的,还有丘北县的普者黑旅游景区。在景区,荷花产业成了当地增收致富的好帮手,每年5-6月花儿盛开,许多游客都会入园看花拍照,旅游收入每天能达6万元以上;在“花脸节”期间,每天收入更是可达到20万元。整个普者黑旅游旺季,入股农户每户都可以分到红利20余万元,比种农作物收益高多了。

  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在文山,像这样靠着产业脱贫的例子还有很多,虽然致富的方式和产业不同,但相同的是,贫困户的钱袋子都鼓了起来。

  搬出去迁新房 搬迁实现“安居梦”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文山坚持以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为重点,动员广大力量全面推进,让贫困群众实现了“安居梦”。

00301541933_c25ee0bb.jpg

  搬迁后的安置区。云南网资料图

  曾经的砚山县维摩乡竹棚村,开门就见山,出门就下坎,村子里错落的全部是风雨飘摇、千孔百裂的老土坯房。今年65岁的竹棚村贫困户田维顺,是最早签订搬迁协议的群众,对于搬离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家乡,他是这样认为的:“不搬出去永远都富不起来,搬出来以后,生活才方便,对生活才有期望。”

  为了让村里的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维摩乡党委、当地政府引进了云南彩标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发展蜜桃种植,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带动搬迁户实现产业脱贫。2017年起,竹棚村的36户易地扶贫搬迁户,把扶贫项目产业资金入股云南彩标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建设炭房红蜜桃种植基地,每户年均保底分红1300元,还可优先在红蜜桃种植基地务工,这更加让他们没有了后顾之忧。

  “安居”才能“乐业”,对广大贫困户来说,只有实现“居者有其屋”,生活才能无后顾之忧。维摩乡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就是文山州脱贫攻坚战中的一个缩影。

  拔穷根阻传代 政策保障固成效

00301581326_da700e8b.png

  硬核举措攻克控辍保学“堡垒”。云南网资料图

  教育扶贫是巩固脱贫成效的重要推手,也是拔穷根,阻断贫困传递的重要手段。

  家住古木镇黑山村的熊国米是文山市古木镇中心学校初二年级学生,2019年9月份开学,他未按时回到学校上学,而是在外 “讨”起了生活。在“讨生活”的日子里,因为年纪小、学历低,他只能做一些体力活,没多久便打起了退堂鼓。吃过苦头的他,最近在地方党委政府和学校教师的劝导下,坚定了要好好学习的决心。

  熊国米说:“我一定要把初中读完,如果考不起高中,就去找个技校读,学一门技术。” 熊国米的例子,正是文山教育扶贫工作在当地入耳、入脑、入心的体现。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为了斩断穷根,文山州扶贫工作人员还不断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不断巩固脱贫成果,涌现出许多“懒汉变形记”的故事。

  在砚山县八嘎乡易地搬迁点竜所新街的一家小饭馆里,马有福正忙着砍骨头、切肉、准备配料,看着他忙碌的样子,很难想象他曾经是被十里八村称作“懒汉”的人。因为没钱盖新房,家里土地又少,生活过的很贫困,与他结婚才两年多的妻子也因此离家出走,再没回来。马有福说,媳妇走后,他没有心思干活挣钱,年幼的儿子也无心照顾。酗酒、得过且过成了他生活的常态,“懒汉”也就成了他多年的标签。

072a61f55b79454eabde4cdd552aab3a.jpeg

  忙碌的马有福。文山新闻网供图

  在政府的帮助和村干部的动员下,马有福通过易地搬迁政策住上了新房,从此对生活有了新的向往。他在干活之余,还主动学起了烹饪,并用在工地干活攒下的钱,利用自家安置房门面开起了饭馆,不动声色地成了一个餐饮“小老板”。

  在文山州,像熊国米、马有福这样,通过扶贫工作人员开导而“觉醒”,并通过自身努力不断追求幸福生活,斩断穷根的人还有很多。

  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如今的文山,贫困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升,脱贫攻坚取得明显成效,全州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一起,不断巩固脱贫成果,奋力开创幸福新生活。

  云南网记者 黄磨西

责任编辑:自然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