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嵩明核桃村脱贫日子有奔头
四月的云南昆明市嵩明杨林镇核桃村,运豌豆、收豌豆的车辆在柏油路上来来往往,犹如一条缎带,在阳光下泛着多彩的光点。村民们在田间忙碌着,摘豌豆、挑豌豆、用三轮车运送豌豆,热闹非凡。
嵩明县杨林镇有关负责人介绍,杨林镇核桃村委会有农户395户1456人,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土地资源非常适合豌豆、核桃、烤烟、雪莲果等生态农产品生长。过去,一到农产品收获的季节,村民们就开始发愁,交通不便,东西种得出来,卖不出去,守着青山绿水过着穷日子。现在好了,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后,县、镇、村三级联动,多方争取国家、省市支持,先后投入资金1688万元,修建了乡村道路34公里,把路通到了村,甚至通到了田地边,一下子就打通了核桃村的“销路”。
核桃村党总支书记陈继文说:“前几年,沿途山路颠簸,进村的路坑坑洼洼,晴天尘土满鞋,雨天道路泥泞,好东西拿不出去,贫困户房子破破烂烂,家徒四壁。”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干海子、石板沟是核桃村委会最偏远、海拔最高的两个贫困村,一位村民开玩笑地说,过去村里有一句顺口溜:“米汤放盐,等于过年”。村子“穷”,主要就穷在路不通,村里的农产品买不出来,村外的扶贫资源进不来。
现在路修通了,以前四、五个小时才能翻过去的东山梁子,只要一个多小时就能翻山进城了。解决了交通这一难题,村里的生态农产品就有了销路,核桃、雪莲果、蔬菜走出了大山,销往了全国各地,有的甚至还走出了国门,村民们奔上了“小康路”,新房子一片连着一片,群众吃穿一下子就不成了问题。
田野里,豌豆郁郁葱葱,田间地头,家家户户都在忙着采摘,村民朱绍文家的豌豆地里,饱满的豆荚已经坠满枝条,他们一家人正在采摘新鲜豌豆,稍后装车送到交易市场就可以进行交易。陈继文告诉记者,现在的核桃村委会,家家户户都种豌豆,豌豆已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一个支柱产业。今年,村里种植了2700亩,产值在600万左右。这些豌豆有的销往沿海广东、台湾,远的销往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成了名副其实的金豌豆。
在核桃村委会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大家正忙着搬运农产品,陈继文说,“路通自有财富来”,安全畅通的农村道路已成为核桃村委会农村产业发展、农民脱贫增收的“助推器”,道路畅通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商家纷纷上门收购农副产品,农村群众不再担心产品滞销,热情高涨地发展种植业、养殖业。
豌豆、雪莲果、核桃、生态土猪、土鸡、土鸡蛋……有了路,村民眼里平常的农产品,运到山外都成了抢手货,村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村里建起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农闲时,大家在这里唱唱跳跳,好不热闹。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在各级各部门支持下,核桃村村委会筹集资金486万元,建设了村民公共服务场所;投入资金250万元改造了8个村小组的人畜饮水工程;投入资金57.5万元安装太阳能路灯115盏,下一步还将计划建设冷库、引水上山等民生工程,让核桃村民摘去贫困帽,致富奔小康。
云南网记者 李桀 通讯员 顾燕波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