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普洱市政协驻村工作队员彭关明:能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办实事 苦点累点没关系
近日,来到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按板镇罗家村,沿着进村水泥路一路走来,一栋栋宽敞亮堂的新房子映入眼帘,牛羊成群、鸟鸣相伴,不时还能看到在茶园忙碌着的采茶人。
“以前路是土路,现在水泥路修到了老百姓的家门口,他们不管是生活还是去干农活都方便了很多,当然啦,我们开展工作也方便了不少。”作为罗家村变化的建设者、创造者,也是见证者,彭关明说道。
三进罗家村
2015年8月,普洱市政协调整挂钩帮扶罗家村,为确保如期完成任务,机关专门选派彭关明担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和第一书记。当时地处老乌山腹地的罗家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贫困村,从村到镇是一条坑洼不平的泥土路,晴通雨阻,整个村的所有硬化路面加起来不足100米,更不用说其他基础设施。13个村民小组474户1609人中,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54户910人,贫困发生率高达47.1%,绝大多数的群众居住在破旧的土基房里,日复一日辛勤劳作也仅能填饱肚子。云深雾罩的老乌山上是一派深陷贫穷的惨淡景象。来到罗家村最初的那一两年里,彭关明带领工作队除了千方百计争取项目资金发展产业、改善基础设施外,做得最多的就是进组入户搞调研走访工作。为了查清实情,提高工作精准度和做好群众的宣传发动等工作,彭关明常常不分白天黑夜的奔走在村组农户之间。雨季天道路泥泞不堪,一脚下去往往泥巴就没过鞋面。在大坝小组赵文顺的记忆里,那时,即便是大雨如注的夜晚,也能看到老彭高卷着裤腿的身影。粗略测算,在2015到2017年的驻村期间,彭关明平均每天至少要走10公里的山路。
2018年3月,因为考虑到他的年龄等原因,组织调动彭关明回到了机关工作。但就在彭关明离开罗家村几个月后,村民们异口同声向村镇领导反映,强烈要求协调申请彭关明回罗家村继续指导开展工作。几次三番、民意难违,彭关明重下罗家村。回到罗家村,面对如期脱贫摘帽的硬任务,彭关明主动担起责任,积极与同事逐个攻克难关、逐一解决问题。李家小组串户路项目实施因李文元和李学成两户之间的邻里矛盾受阻,彭关明11次上门讲政策、讲道理、讲感情,最终化解了纠纷,保证了项目落地。为解决魏家小组组道建设中农户段元坤家牛圈的拆除问题,彭关明自掏腰包12600元,以高出市场价600多元的价格购买了段元坤的牛,确保了工程顺利实施……脱贫攻坚工作中遇到的很多棘手难题在彭关明的努力下迎刃而解。最后,罗家村如期脱贫摘帽。
2019年5月,彭关明无条件服从工作安排,再次以市政协下派脱贫攻坚工作队员的身份进驻罗家村,此时的罗家村已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面貌焕然一新,但他依然毫不懈怠,奔波在罗家村巩固脱贫基础、发展集体经济等各项工作中。
一封特殊的“感谢信”
在罗家村脱贫攻坚工作队的档案资料盒中,留存着半张从普通笔记本上撕下来的纸片,上面用歪歪扭扭的笔迹写着罗家村罗家小组村民周昌勇表达谢意的心里话,这一封特殊的“感谢信”,与彭关明有着极大的关联。
2018年,彭关明再次来到罗家村,不久周昌勇给他打来电话,在聊天的过程中,顺带提到了自己的情况。大致是上世纪90年代初,村上让周昌勇负责两个水库的日常管理,调节涉及四个村民小组100多户农户的生产生活用水,由周昌勇根据相关农户生产、生活用水情况收取费用作为管理费。后来,由于农村政策调整、水田改旱地、村组干部更替等各种原因共同作用,水库管理工作一直继续,但费用再难收取。为此,周昌勇反映20多年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当时的他还不认为市上下来的驻村工作队会因为一个农户翻历史的老账烂账,但自此以后这件事就放进了彭关明心里。
2019年5月份再下罗家村,虽然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容村貌整治等工作令人应接不暇,彭关明还是一直记挂着周昌勇的事,一有空就与同事到村组干部、群众家中了解情况,忙得不可开交。经过彭关明三个多月来大量的走访调查和协调沟通下,对于周昌勇水库管理费用的历史遗留问题,最终形成了各方满意的解决方案。在罗家村“两委”班子成员、罗家、许家、魏家、李家四个村民小组小组长、市县政协驻罗家村工作队共同参与见证下,周昌勇在接过拖欠多年的费用后,突然从衣服口袋中掏出一张纸片大声读了起来:“扶贫政策真是好,多少贫民变富了。普洱政协来扶贫,全村百姓见真情。从前走的泥土路,现在道路水泥筑。破旧房屋帮建好,奔向小康是温饱。日出自古东方升,得福靠党感党恩。党为民来民为党,农为生产为发展。驻村领导彭主任,小事当做大事问。家有难处告知了,件件事情帮办到。”事情突如其来、始料不及,彭关明止不住热泪滚落。
家家有产业户户能增收
在一片茶园地里,彭关明熟练地和大家讲起了茶树的护理、管理等,一边说着一边就顺手拿起工具修剪了起来。
罗家村所在的老乌山是镇沅县的名茶山,一直以来,这里的农民都有种茶制茶的习惯,但因为缺乏科学的管理,茶叶的产量质量一直不好,价格也上不去。2019年,在巩固脱贫成果的过程中,驻村工作队先后通过不同渠道邀请到省、市茶专家、学者,知名茶企业人员及本地茶产业带头人到罗家村的茶园、厂房实地进行种植、管护、采摘、加工技术指导4次,举办理论知识培训8期,全村500余名茶农参加培训。并先后两次组织80多名村组干部、茶农到景东部分茶山、企业参观学习。
“我们在带领老百姓发展茶叶产业的同时,核桃、烤烟、坚果、辣椒以及牛、羊、鸡等种养殖业同步推进,目的就是达到罗家村群众家家有产业、户户能增收。”现在已经59岁的彭关明说道。回顾他的履历,似乎总也摆脱不了农村,常常有人不解地问他:快退休的人了,从基层走出来又干起基层工作,劳心费力到底图什么?他总是回答:“我根在农村,对老百姓有感情,能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办实事,苦点累点没关系,就图个心里踏实。”(记者 王晓阳 特约通讯员 陈维 金晓雪 张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