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要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的谆谆嘱托重如千钧,殷殷期望言犹在耳。
滇池开渔节 晋宁区委宣传部提供
近年来,昆明每一步前行都不忘排头兵的使命与担当。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滇池保护治理交出了一份新答卷:
✍2016年滇池全湖水质首次从劣V类提升为V类,摘掉了“劣V类”帽子,并一直稳定保持到2017年。
✍2018年,滇池全湖水质又从V类升至IV类,为1988年建立滇池水质数据监测库30年以来的最好水质。
✍2019年1月至11月,滇池全湖水质保持Ⅳ类,水质状况由重度污染转为轻度污染。
滇池风光好 黄喆春 摄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滇池古称滇南泽,又名昆明湖,湖面海拔1886米,面积330平方千米,有高原明珠之称。滇池是西南第一大湖,也是中国第六大淡水湖,被誉为昆明的“母亲湖。
依山傍水好景色。 邢晋苏 摄
然而,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快速增长,无休止的“索取”超出了滇池的承载力,直至失去水体自净能力,致使高原明珠失色。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痛定思痛的昆明人发起了一场不见硝烟的“高原明珠保卫战”,采取运用多种措施手段积极开展滇池水污染防治工作。
滇池帆影。 记者 杨峥 摄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滇池治理工作,从“九五”规划开始,连续4个五年计划将滇池水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国家“三河三湖”重点流域治理规划,国家各相关部委从政策、资金、项目、技术等方面给予强有力的支持。云南省委、省政府把滇池治理工作列为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大事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工程,进一步理清了治理思路,制定了中长期治理规划,以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和力度全面实施“六大工程”,制定颁布《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
初冬时节,入滇河道之一的大观河岸上放眼望去,满目流金,美不胜收。记者 杨峥 摄
2017年4月,昆明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全面深化河长制工作的意见》,在范围上实现全市河(渠)湖库全覆盖,在体系上形成市、县、乡、村、村小组“四级河长五级治理”;创新探索建立水环境区域补偿机制,在滇池流域34条河道开展生态补偿工作,在全省首推河道生态补偿机制。
2015年至2019年滇池水质检测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均呈现明显下降,滇池水质已明显改善,并持续向好。
斗南湿地公园美如画。 黄喆春 摄
南滇池国家湿地公园。 土春荣 摄
滇池水质的改善给滇池带来了新的生命力,海东湿地、捞鱼河湿地等3600多公顷湖滨生态湿地,被央视评为“中国最美湿地”。2017年1月21日,在我国绝迹、数量比“国宝”朱鹮还少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彩鹮鸟”重现滇池!
昆明滇池大坝人鸥同乐。 云南日报 供图
如今,来到滇池人们可以明显感觉到:湖水一天比一天清澈,点点渔帆随风而动,美丽动人,环湖湿地公园越来越大、越来越漂亮了。
滇池这颗历史悠久的“高原明珠”正逐渐绽放出往日的光彩。
云南网综合自 央视《新闻联播》、昆明日报、掌上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