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时政 >> 正文
首页 | 邮箱    
【不负韶华 奋进跨越】大理银苍玉洱好风光
发布时间:2020年01月13日 07:49:00  来源:云南网
 

  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洱海之滨殷切叮嘱当地干部群众:“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

  2016年11月,省委、省政府毅然决定“采取断然措施,开启抢救模式,保护好洱海流域水环境”,坚决打赢洱海保护治理攻坚战。如今,洱海保护治理带来的“红利”正在惠及百姓,古生村正成为“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典范。

大理洱海湖滨生态廊道建设成为城水相融的亮丽风景 记者 杨峥 摄

  从一湖之治转向流域之治

  一块弧型大屏幕,实时显示出洱海流域不同方位的视频画面。

  “目前,我们所有的在线监测数据,全覆盖地实时回传到洱海监控预警平台。”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管理局信息中心主任赵继东介绍,2018年投资4900多万元建成的洱海监控预警系统,为“科技治湖”提供了技术支撑。

洱海预警信息管理平台 记者 杨峥 摄

  洱海碧波荡漾,一艘采样船驶到“284”水质采样监测点。大理州环境监测站的工作人员仔细取水样、认真做着记录。副站长朱江介绍,我们有34个海上监测点、93个流域监测点,每次都要将样品带回实验室检测相关数据。去年的洱海水透明度,比往年同期提升了0.3米。

大理洱海水质监测取样 记者 杨峥 摄

  洱海东岸,记者走进双廊下沉式再生水厂,犹如置身一个花园。运营部负责人李亚萍手拿两个装着样水的玻璃杯自豪地说:“今天的进水混浊、有异味,出水清澈、没有异味。经过紫外线消毒,已达国家一级A标。我们的工程服务覆盖双廊镇,实现了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入网、全处理。”

大理双廊污水处理厂 记者 杨峥 摄

大理双廊污水处理厂 记者 杨峥 摄

  喜洲镇永兴村委会美坝村,村民段品吉家的庭院干净整洁、鲜花盛开。她拿着一张彩色施工图指着不同色彩的标注向记者介绍:两年前,村里家家户户实现了雨水和污水分离,雨水进入村内的雨水沟,污水进入村落污水收集管网,不让一滴污水进入洱海。

  “全面打响洱海保护治理攻坚战以来,我们坚持系统治理,从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转变。”州生态环境局局长谭利强介绍,广大干部群众以“我不上谁上、我不干谁干、我不护谁护”的担当精神,千方百计克服千难万难,积极投身“四治一网”、洱海保护治理“七大行动”,在2565平方公里的洱海流域范围内,构建了截污治污“五大体系”——城乡一体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体系,在国内环湖截污治污流域全覆盖中走在前列;生活垃圾收集处置体系,实现生活垃圾全收集、全处理,无害化处置、资源化利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体系,在洱海流域开展“三禁四推”工作,洱海流域大蒜趋于零种植;环湖生态防护体系,1806户生态搬迁如期全部完成拆除任务并启动建设“1806小镇”;清水入湖工程体系,实现了“亿方清水入湖”。

双廊艺术小镇 记者 杨峥 摄

  生态环境部公布的2018年水环境质情公报中,洱海全年水质为优。“大理州全面打响以洱海保护治理为重点的水污染防治攻坚战”被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作为典型经验,受到通报表扬。

  从流域之治迈向生态之治

大理洱海湖滨生态廊道建设 记者 杨峥 摄

  大理市下关镇洱滨村,昔日的环村公路消失了,呈现在眼前的是沙滩、湿地、草坪、木栈道。全长1公里多的洱海生态廊道示范段,如今成为网红“打卡地”。

  “洱海生态廊道建设预计总投资91.91亿元,2019年至2020年实现环湖主线129公里生态廊道全覆盖,具有优先恢复完善和强化洱海生态、兼顾健身康养、大理文化体验三大功能。”大理市洱海生态廊道建设指挥部工程部部长杨剑平表示,要努力将洱海生态廊道打造成洱海保护与流域转型发展的历史性、史诗般的传世作品。

大理古生村发展生态农业 记者 杨峥 摄

  “我积极支持修建生态廊道,将自家的客栈拆除了156平方米。”在湾桥镇古生村,聆海佳园客栈主人何利成告诉记者。过去,古生村以传统农业为主。近两年来,全村1200多亩农田全部流转给企业,发展高端生态农业,村里还在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洱海保护好了,风景更漂亮,我家的客栈生意会更好,全村群众的日子会更好。”他说。

  洱海东岸,云南地方史书记载千百年来“无树”的荒山上,如今连片的清香木、石楠、黄葛榕、大叶女贞、滇朴、滇青冈、杨梅树茁壮成长。

  “我们正在实施环湖生态修复项目,全面提升海东面山生态质量。”大理市海东面山绿化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杨学忠介绍,按照林水配套、生物治理与工程治理相结合的方式绿化,目前洱海面山绿化工程已完成5.6万多亩,森林生态系统得到修复和完善。

大理西洱河生态休闲走廊建设 记者 杨峥 摄

  2019年12月1日,大理州“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历史上又迎来一件大事和喜事:新修订的《洱海保护管理条例》《苍山保护管理条例》正式施行。两个《条例》的适用性、可操作性进一步增强,为洱海和苍山的保护管理工作提供了更完善、更有力的法制保障。

  “两年来,州委、州政府以洱海保护治理统领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奋力开启流域转型发展新征程,从流域之治向生态之治转变。”谭利强向记者介绍,大理州全面打响了“八大攻坚战”,实施环湖截污、生态搬迁、矿山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河道治理、环湖生态修复、水质改善提升、过度开发建设治理。同时,聚焦打造“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这三张牌,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湖泊治理是世界性的难题,洱海的保护治理成效很明显。”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王欣泽称赞说,大理州立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整体性、协同性和关联性,构建流域治理工程体系和管理体系,走出了“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新路径。

  “我们坚决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洱海保护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一手抓保水质防蓝藻,一手抓流域转型发展。”1月6日,在大理州委八届五次全会上,州委书记陈坚回顾2019年工作时说,洱海保护治理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连续两年实现7个月Ⅱ类水质,全湖未发生规模化蓝藻水华。新的一年里,要保持工作韧劲,全力推动洱海高水平保护和流域高质量发展。

  云南网记者 博达 庄俊华

  》》一线传真《《

当好“河长”护好河

  阳溪属于苍山十八溪之一,发源于苍山莲花峰和五台峰之间,是大理市喜洲镇和湾桥镇的分界河。河道全长10.34公里,径流面积42.88平方公里,平均年径流量0.36亿立方米,洪峰流量75立方米/秒,枯水流量1.16立方米/秒,占苍山十八溪入湖流量的3%。

  保护治理阳溪,重点范围是箐口至入海口,全长6.34公里。看似不长,治理起来却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湾桥镇阳溪入湖口生态建设 记者 杨峥 摄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集中处理生活垃圾,全面进行污水截污处理。这些是每次巡河的重点。”阳溪河市级河长张宁介绍,当好河长,要注重每个环节,确保“不让一滴污水流入洱海”的目标得以实现。

  “向阳溪村在北岸,中庄村在南岸。两个村就像一扇大门一样,是最后一道关口,我们一定要‘死死守住’。”阳溪河的村级河长杨金成坦言。

  “大理市于2017年3月24日编制印发了《大理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等13项工作制度。”大理市水务局副局长、市河长办专职副主任杨志东介绍,当前,全市已基本构建起了覆盖全市1个湖泊(洱海)、36条主要河流(含洱海27条主要入湖河道)、31座水库、129座坝塘、246条洱海主要入湖沟渠、148.174公里洱海环湖岸线的河湖长制组织管理体系,要努力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云南网记者 博达

  》》讲述《《

古生村村民李德昌:

我家的庭院成了大家的乡愁小院

“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古生村石碑 资料图

  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洱海的碧水清波与青瓦白墙的白族民居,在蓝天下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亮丽风景。

  村民李德昌家的大门正中悬挂着木刻金字的横匾“习习春风”,左右两边是木刻金字的楹联:近水白家春光好,平凡绿野故事多。小院内宽敞明亮,苗木葱翠,鸟语花香。

大理古生村示范建设-滩涂保洁 记者 杨峥 摄

  “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迈进小院时,我心里非常惊喜,非常幸福。”53岁的李德昌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依然激动不已。习近平总书记先看厨房又看堂屋,亲切询问家里人的情况。在院子里,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德昌全家人、当地干部和村民30多人围成一圈座谈,拉家常、聊民情,谈生产、问生计,讲环保、话乡愁。他特别难忘,“总书记非常平易近人,每句话都说到我们的心坎上,感觉特别温暖。”

  5年来,李德昌家的小院基本保持当年的风貌。唯一的变化是他精心挑选了一块大青石立在院内,镌刻上习近平总书记在院子里说的一段话:“这里环境整洁,又保持着古朴形态,这样的庭院比西式洋房好,记得住乡愁。”每天,慕名而来的客人络绎不绝,最多时一天高达4000多人。李德昌自豪地说:“我家的庭院,如今成了大家的乡愁小院。”

航拍大理洱海边古生村 记者 张彤 摄

  “今天,洱海更清澈了,村庄更漂亮了,群众生活更好了。”李德昌高兴地说,古生村有近2000年历史,现有439户1842人。5年来,农民人均纯收入连年增长,去年已经超过1.5万元。全村围绕建设让人“记得住乡愁”的中国最美乡村目标,突出规划引领,投资近4000万元完善公共设施;突出生态优先,积极投身洱海保护治理,守住青山绿水;突出民族特色,坚持以传统风貌保护为核心留住乡愁之根。

  “春风万里百二山河舒锦绣,大爱无疆千年古邑焕新颜。”李德昌介绍,古生村于2015年列入第三批国家级传统村落保护,2017年被中央文明委命名表彰为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2019年古生村党支部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称号。李德昌也有两件喜事:2016年他家荣获云南省“五好文明家庭”;2017年他光荣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李德昌说,他和乡亲们都有一个共同心愿:“请习近平总书记再来大理,再来古生村,看看洱海的喜人变化。”

  云南网记者 庄俊华

来自美国的林登:

我要一辈子留在洱海边

  “我来自芝加哥,在大理生活了15年,这期间我看到了洱海的美。”大理市喜洲镇“喜林苑”主人林登用一口流利的中文对记者说。

大理喜州特色小镇建设 记者 杨峥 摄

  “我到过120多个国家,但是1985年第一次来大理就爱上了这里。大理的天气很好,风景很美,洱海很漂亮。大理人非常包容,让我有回家的感觉。”林登说,大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也有着美丽的苍洱风光,这让他产生了留下来的想法。2008年,他卖掉在美国的房子,带着两个儿子来到大理,在喜洲的一个白族民居里创办了“喜林苑”。

  “我第一次来大理时,看到还有人在洱海游泳,我觉得那时候的洱海非常漂亮,水也非常清。2014年,我就感到洱海水的质量可能越来越差,觉得我们必须想办法解决。”林登说,刚到大理时,大理的旅游业刚刚起步,后来游客越来越多,酒店、客栈也越建越多,产生了大量污水。为此,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在农家小院的地下安装了化粪池,把生活污水流入洱海的问题解决了。这几年,为保护洱海的水质,当地人都不再种大蒜而改种鲜花,政府还在洱海周边修了很多污水净化湿地,洱海边田地间四季都有鲜花。

大理西洱河生态休闲走廊建设 记者 杨峥 摄

  “我可能这一辈子都要留在洱海边。”林登说,世界只有一个大理,看到大理变美,他也感到越来越骄傲,越来越有自豪感。“在心里,我早已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大理人。”

  云南网记者 黄兴能 庄俊华

  相关报道

  【不负韶华 奋进跨越】昆明中心城市国际范

  【不负韶华 奋进跨越】独龙江世世代代跟党走

  【不负韶华 奋进跨越】龙头山幸福生活再出发

  【不负韶华 奋进跨越】闯出一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

责任编辑:李欧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