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院士很接地气!走进卖萌方阵的朱有勇院士教你这么走群众路线
高能警告!高能警告!
这是朱有勇院士和拉祜兄弟姐妹合作的抖肩舞。点开视频的你将会颠覆对院士“高大上”的印象,而小编概不负责。
近日,这个短视频刷爆网络,甚至有人将其做成了“视频阅读理解”,要求网友回答妥妥是哪里人,帮助思思和妥妥兄弟致富的是什么人,他们种出来了什么等等一系列问题。如果答错,可以看视频“订正”,网友在大笑之余,记住了一脸严肃炫酷的思思妥妥兄弟,记住了跳抖肩舞的院士朱有勇,更记住了他们一起种出来的冬季马铃薯。
朱有勇院士(左) 资料图
为了推广冬季马铃薯,让更多人关注澜沧,关注贫困群众,朱有勇院士真的是“拼了”。据了解,为了带富澜沧贫困群众,朱有勇带着冬季马铃薯走进过人民大会堂,劝退过想来这里投资种植花椒的企业,还把自己变成了一个道地的农民,学习当地的语言,教村民们炒菜,和村民们一起唱歌跳舞喝酒……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他始终脚踏云南厚重的土地,走在一条名叫“群众路线”的路上……
朱有勇院士在田间地头 视频截取
这个院士,很接地气
“院士”是代表一个国家最高水平和世界领先水平的科技顶尖人物和最高学术权威。因此在很多人印象中总是一脸严肃的。
对此,朱有勇曾经自我剖析:“科学家也没你们想得那么无趣,我爱吃烧豆腐,闲下来我也会打双扣,打羽毛球、摄影,丰富得很。”
他走进澜沧,在一群农民兄弟姐妹中生活、工作,真实接触到他的人也觉得他颇具人格魅力。
从2015年驻村蒿枝坝以来,朱有勇一大半时间都在村里度过,蒿枝坝二组一幢二层小楼就是他的“家”。早上,他会沿着村里的石板路跑上几圈,锻炼身体。跟随他在这里工作的科研人员也会一起晨跑。刚开始,村子里的狗听到跑步声就狂叫不止,渐渐地,狗叫声不见了,偶尔还有小狗跟随着他跑上一段。
在村里,他还教人做菜。张克秀的“拉祜秀情”农家乐是蒿枝坝的第一家农家乐,朱有勇住进科技小院后,不时到这里吃饭。朱有勇爱吃洋芋,就教张克秀做腌菜洋芋汤和油炸洋芋。如今,这道“院士洋芋汤”成了张克秀的看家菜。“有的时候,朱院士和村里的人一起吃饭,他大碗吃饭、大碗喝酒,还会说一些拉祜话,像我们寨子里的人一样。”张克秀说。
这个院士,没啥身份感
用时下流行的话说,朱有勇还很没有“身份感”。
刚到澜沧的时候,群众并不相信这些“城里人”能真心带自己脱贫。好不容易发动一户村民种马铃薯,村民口里答应,第二天却在地里撒了油菜。
只有实实际际的成果,才能取得群众的信任。朱有勇用了最笨的办法:在村里租了一块地,带着团队人员一起亲自种起了马铃薯。60多岁的他自己下地挖沟、切种薯、浇水施肥。
一起工作的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院长朱书生说:“晒得黑漆漆的,天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干,我们都想找人来干得了,扶贫到时候利益给他们。”
朱有勇说不行:“我一个老头抬着锄头到田里面去干,他们就跟着去了,我们是想用我们的行动去带动他们影响他们,而不是用嘴巴去带动他们。”转眼三个多月过去,土豆采挖的时候,农民从来没见过土豆能长出这么多,个头儿这么大!
朱有勇院士在田间地头 视频截取
朱有勇拉着村民算经济账:这个季节的土豆价格最好,一公斤能卖三块多,一亩地就能纯赚5000块钱,种一亩就能脱贫,种两亩就能奔小康!
这下,村民们不等朱有勇和村干部催促,自己就开始种马铃薯,主动来到朱有勇的小院学技术。
为了彻底改变贫困面貌,从精神上树立起群众追求幸福生活的信心和决心,朱有勇要求参加院士指导班的学员统一穿着迷彩服。他自己也穿着迷彩服亲自上手示范、指点,院士指导班办了20余期,开班的第一节课都是他亲自讲授。
云山村蒿枝坝,村民张小八在家门口认真地切着马铃薯种薯,朱有勇和几位教授围在一旁耐心指导。“来,我教你。”朱有勇接过菜刀作示范,“你要看有没有芽,不要管切大还是切小,切下的每一片都是要有芽的。”直到张小八基本掌握了方法,他们才走向另一户人家。
后来,朱有勇发现当地林业资源丰富,又带领村民发展起了林下三七种植,他拿着耙子教村民拉种植沟。“轻一点,边抖边拉耙子。”“对了,拉得好。”教完拉沟,他拿起几个三七种,摆放到种植沟里。“每垄地是1.4米宽,一行栽12棵苗,不能多也不要少。”朱有勇直起身子,对学员大声说,“每个人都来操作一下。过两天每个人发1000棵苗,就是你们的家庭作业,第一年成活率要在90%。第二年成活率要在70%以上。不能偷懒,我们要到实地抽查的。”
做的不止“院士”的工作
技术教给村民了,田野里的马铃薯和三七长势良好。朱有勇还是不放心,帮着村民们张罗起了销售推广工作。
2018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朱有勇拎着澜沧产的冬季马铃薯就进了人民大会堂,在代表通道上向全国的媒体展示。
那一天,朱有勇举着一颗2公斤的土豆,脸上掩饰不住激动和自豪。他兴奋地说:这是开春之后全中国最先上市的新鲜土豆。这个季节北京吃到的土豆丝,5盘里有4盘是我们的土豆做的。就在朱有勇两会直播卖土豆时,几十辆卡车正在云南澜沧准备出发。60个小时后,一盘盘醋熘土豆丝就出现在了北京各大饭馆的餐桌之上。
2019年11月,为了帮这些扶贫农产品扩大销路,朱有勇又和国内知名电商平台一起联合打造了农村电子商务班。来自全县20个乡镇、年龄从20~50岁不等的60名首批学员,在半年时间里参加三次集中授课,从零学习如何开店、如何提高店铺运营效率等电商知识,并开设属于自己的网络店铺。至此,澜沧新农人的货品将有机会借助移动互联网销售至全国,澜沧科技扶贫体系也建立了从生产到销售的完整扶贫闭环。
管了销售,朱有勇还关心产业的长远发展。林下三七在澜沧种植成功后,绿色无污染、品质优良的三七引来了众多追捧,采用竞价拍卖的形式售出,拍卖价折合鲜品8000元一公斤的时候,朱有勇主动叫停了拍卖,决定就用这个价格。旁人很不理解,朱有勇说:“如果再往上叫肯定能卖出去,但是这个价格拉得太高,我们老百姓吃不起,又违背了我们科技人员的初心,是要让大多数老百姓受益。”
有太多太多的故事,写在朱有勇在澜沧的扶贫路上。把群众当自己的亲人,为他们的发展和生活作最细致周全的考虑,把自己变成群众中的一员,理解他们的难处,也理解他们的期盼,朱有勇的群众路线,成功了。
云南网编辑范春艳整理,素材来源于云南日报、春城晚报、时代楷模发布厅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