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云岭职工 >> 时代风采杂志电子版 >> 9月 >> 正文
混凝土里绽芳华——记全国劳模、云南省建筑科学硏究院院长李昕成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05日 14:29:00  来源: 云南网
分享至: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同样,楼也不在高,只要有博士就行。

  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在昆明市学府路,一栋栋高楼鳞次栉比地分布在路的两旁,在这些高楼的映衬下,云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的办公楼毫不起眼,但在这栋办公楼里却有4个博士从事着混凝土研究工作。

  他们不是“魔术师”,却每天都在变“魔术”,把他们研发的混凝土铺在破损的路面上,2个小时就能通车;一堆废石屑,经过他们技术处理后就变成建筑水泥……

  一个耗费了460吨砂土的实验

  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全国劳模,在李昕成身上,这些光环让人羡慕不已。

  简陋的书柜里摆放着近年来他所获得的奖状,办公桌上,厚厚的书籍堆满案头,一走进他的办公室,浓浓的学术氛围就迎面扑来。

  一张他在英国剑桥大学被授予博士学位的照片成为办公室唯一的装饰品。

  近年来,“基建狂魔”成了中国的代名词,即使在山高坡陡的云岭大地,“基建狂魔”这个名头也不遑多让。

  在高峰时期,云南在建高速路竟然达到66条,人员、材料需求大。而各地的纬度、气候、湿度不一样,如果使用同一标准的混凝土,质量上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这个课题怎么破?

  作为混凝土研究方面的领军人物,李昕成接过这个担子。

  “做一份小锅菜可以精挑细选,但做成百上千人的大锅菜,没有精挑细选的时间,怎么才能做出一锅好吃的大锅菜?对厨师来说就是一种考验。混凝土也一样,修一条高速路,人员、技术力量的需求量不明显,但几十条高速路同时修建,这个需求量就会成数十倍的增长,如何让混凝土达到施工标准?这就是我研究混凝土的目的。”李昕成用一个通俗易懂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他的工作性质。

  为了让混凝土质量满足不同纬度气候的要求,他从云南在建的每条高速路抽取砂土进行试验,一车车砂土运进实验室,经过他反复试验,终于攻克了这个难题。

  这个实验前后耗费了460吨砂土。

  2012年,“李昕成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后,他积极引进和培养博士、硕士人才,打造出一支一流的混凝土企业技术创新团队。

  郭清春是上海同济大学的研究生,爱人党玉栋是她的学长,也是一名博士生,毕业后两人同时留在上海工作。

  后来,她和爱人看到云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正招揽人才,就相约来云南看看。他们来云南后发现,李昕成非常重视人才建设,而且云南的气候环境非常好,于是就选择留下来。

  目前为止,“李昕成劳模创新工作室”已经引进了党玉栋、陈治君、毛文婷3名博士,其中2人是剑桥大学博士,党玉栋还成为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

  化身“魔法师”的博士

  在混凝土领域,李昕成就像一位“魔术师”,电厂的粉煤灰,昆钢的废矿渣,采用他的研制技术处理后,就能成为一种绿色环保、高性能的优质水泥。

  做一个实验,不仅仅是在实验室里完成数据测试,还得运用于工程项目中。

  云南是一个地震多发、地质结构复杂的省份,研制一种适合的混凝土提上了议事日程。

  李昕成通过调研发现,轻骨混凝土具有自重轻、抗裂纹好,抗震性强等特点,于是他和清华大学联合,在昆明宜良可保煤矿研发这个项目。

  第一批实验用的轻骨混凝土烧制出来后,由于烧制工艺达不到要求,导致这批产品水分含量高。

  他立即组织人员对烧制工艺进行改造。

  通过改造后,第二批产品成功出炉,接下来就转入实施阶段。

  在实施阶段,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这种轻骨混凝土吸水性非常强,运输车把这种混凝土运到施工现场时,已经处于凝固状态。

  怎么才能解决运输中出现的这种现象?又成了他的研究课题。

  运输过程中的问题解决之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这种轻骨混凝土质地轻,在施工中会有颗粒浮到表层。他又着手解决这个问题。

  “解决了技术问题,又要解决经济问题,做科研就是在不断地解决问题。”李昕成说。

  经过无数次实验,这种轻骨混凝土终于研制成功,普通水泥1方有2.5吨重,而这种轻骨混凝土1方仅有1.9吨,昆明圣约翰医院就是用了这种建筑材料。

  因为质地轻,很多已经建好的建筑,想要在原来的基础上改建游泳池,轻骨混凝土便成了最好的选择。

  这只是他众多研发项目中的一个课题。

  云南山高坡陡,路面容易出现损毁现象,原来用普通混凝土进行路面修复,需要封闭路面几天的时间,给高速路通行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为此,他带领团队联合重庆大学积极研究推广磷酸镁水泥,用这种水泥修复路面,2个小时后就能通车。

  这种水泥在“贡山移民搬迁安置房”“麻昭高速银盘隧道”和“昆石高速”得到了推广,在云南省道路养护、快速修复和应急抢修领域深受好评。

  绿色、环保是社会的发展潮流,为此,他紧追时代潮流,研发出了用废弃石屑制备混凝土的技术。

  该项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混凝土细骨料市场供求矛盾,并从根本上杜绝了石屑堆存导致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

  去年6月,“废弃石屑制备混凝土关键技术与标准化研究及工程应用”项目,获得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正是有了这样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他研制的混凝土被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跑道建设采用。

  除此之外,李昕成和团队成员还对楚广、龙瑞、麻昭、昭会、待功、富龙等多条高速路的混凝土生产、施工、管理的技术人员进行的“混凝土知识及质量控制要点”和“聚竣酸减水剂进场质量控制快速测定试验方法”培训,深受施工企业的欢迎。

  截止今年6月,有55家企业与云南建筑科学设计院签订绿色建材咨询评价合同。其中昆明市混凝土企业签订40家,产能占昆明市商品混凝土总产能的55%,通过评审的21家,企业产能占总产能的30%,估算创造社会节约效益约9.97亿元。

  李昕成长期从事建筑材料试验、混凝土及相关原材料研究开发、新产品的开发和质量管理,其中7项获得了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打铁还要自身硬

  在李昕成眼里,打铁还需自身硬,不管干什么事情,都不能存在依靠思想。

  他1994年大学毕业,进入公司工作。2006年,他到英国进修,在进修期间,结识了一位朋友,由于这个朋友的英语水平高,李昕成很多事都靠这个朋友帮忙解决。

  后来,这个朋友走了之后,他一下傻眼了,银行开户、生活中、学习上各种问题接踵而来,如果英语沟通不了,就意味着寸步难行,这个时候,他开始全力恶补英语。通过9个月的努力,他也能操着流利的英语和别人交流了。

  “如果我这个朋友不走,我很可能就依赖他,我的英语水平也得不到提高,那么读博也只能是一个幻想。”李昕成说。

  事实上,他苦修英语的经历,为他申请剑桥大学读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进修结束后,公司希望他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随后,他向英国剑桥大学提交读博申请。

  申请提交之后,他的导师通过电话对他进行初步考察,他一口流利的英语,让导师非常满意,而且还获得了剑桥大学的全额奖学金。

  “如果我的英语不过关,导师问的问题我回答不了,怎么能通过考察?”他用自身的事例证明,不管做任何事情,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非常重要。

  在旁人看起来枯燥的实验研究,他却乐享其中。业余时间,打球、喝茶、看书成了他最好的休闲方式。

  他说:“做实验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平时生活中很常见的东西,到实验室里又是另外一种情况,只有用心沉浸于其中,才能享受到其中的快乐。”

  虽然在学术上他养成了严谨、笃学的精神,但在介绍专业知识的时候,他总会运用恰当的比喻来解读,让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记者 何家票)

  由《时代风采》杂志授权刊发,不得转载。如需转发请联系《时代风采》杂志编辑部0871-64143875

责任编辑:毛雪勰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