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怒江州坚持脱贫攻坚与生态保护良性互动,把实现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双赢”作为当前的治贫之举,长远的固本之策。
8月14日,在“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云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怒江、迪庆专场发布会上,中共怒江州委常委、州委秘书长、统战部部长李海曙介绍,近年来,怒江州全力推进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和生态产业,实现了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逐年增加、贫困发生率逐年下降,筑牢了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实现了怒江从绿起来、美起来逐步向富起来的转变,逐步走出一条符合怒江实际、独具怒江特点的脱贫攻坚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路子。
精准选聘生态护林员 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双赢”
近年来,怒江州着力解决偏远山区贫困群众就业增收问题,精准选聘生态护林员,全面落实“生态补偿脱贫一批”政策。
目前,全州共开发生态护林员岗位30145名,贡山、福贡两县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达到全覆盖,泸水、兰坪两县(市)70%以上覆盖。精准助力3014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10万多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业脱贫,占全州贫困人口总数的73.8%。
随着护林员队伍的不断壮大,怒江境内森林资源安全得到全面提升,森林草原火灾、涉林案件大幅下降。生态护林员政策已成为怒江脱贫攻坚中最闪亮的举措,实现了生态保护、生态脱贫、生态固边、民族团结等多重效应,党中央、国务院生态扶贫惠民政策在怒江得到完美体现。
实施退耕还林还草 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双赢”
怒江州全面推进国土绿化进程,加大生态系统修复力度,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陡坡地生态治理,推动部分粮农向林农转变,传统农业向生态产业转变,筑牢生态产业根基,助力脱贫攻坚。
截至目前,全州累计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建设51.28万亩、陡坡地生态治理7万亩,涉及全州7.87万户29.04万人,其中贫困人口2.63万户8.95万人,共下达补助资金6.02亿元,退耕农户人均获得2451元收益,在有效增加林地面积、扩大特色林产业空间的同时,有力助推了脱贫攻坚。
创新利益联结模式 产业发展与群众增收“双赢”
目前,怒江州组建生态扶贫专业合作社148个,合作社通过实施核桃提质增效、花椒种植、森林抚育、蜜源植物种植、蜜蜂养殖等实现增收。
越来越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合作、参与劳务等方式与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建立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夯实了产业发展的组织基础。
大力发展生态产业 生态发展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
怒江州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禀赋和立体多样的气候类型优势,全面打造以核桃为主的木本油料产业,以草果、花椒为代表的绿色香料产业,以重楼、云黄莲等为主的林下中药材产业,使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有机统一,实现“不砍树也能致富”“越保护越发展”良性循环。
截至2018年底,怒江州核桃种植面积突破211万亩,草果种植面积达110.57万亩,漆树种植面积达33.84万亩,花椒种植面积达13.1万亩。林业生态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加大生态保护 森林资源与群众增收“双增”
怒江州全面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每年落实保护资金8250.86万元;扩大公益林补偿面积,将485.87万亩公益林纳入生态效益补偿范围,落实年生态补偿资金7582.81万元。
同时,全面禁止天然林、公益林商品性采伐,及时将补偿资金发放到公益林所有者手中,有效激发了广大农民护林爱林的积极性,实现森林面积逐年增加、群众收入逐年增长。
未来,怒江各族人民将多措并举,念好“山字经” 、唱活“林草戏”、做好“林文章”,努力实现脱贫攻坚与生态保护有机结合,在打赢深度贫困脱贫攻坚战中保护好绿水青山,在绿水青山中收获金山银山,依靠绿色这把“钥匙”打开脱贫致富之门,实现脱贫攻坚与生态保护共赢,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目标。
云南网记者 黄磨西 毕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