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松
一个青年的节日,从历史深处走来。是什么让她如此被铭记?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是什么让她如此被传颂?是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奋斗的五四力量。
一百年前的“五四”,北京3千多名青年学生在天安门前示威,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帷幕。九十八年前的七月,13位平均28岁的青年才俊在石库门集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在血雨腥风、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青年用鲜血和生命秉承了五四精神。在意气风发、朝气蓬勃的建设年代,青年用激情和干劲继承了五四精神。在改革开放、经济崛起的奋进年代,青年用胆识和勇气传承了五四精神。
从五四运动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国梦,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
曾几何时,青春是课堂上偷看的闲书,是下课后等补的笔记,是抽屉里不让看的日记,是伙食费中挤来的口红,是诗和散文的哼哼唧唧。曾几何时,青春“是单纯的日子,也是多变的日子…浩大的世界,样样叫我们好奇,从来都兴高采烈,从来不淡漠,眼泪、欢笑、深思,全是第一次。”
从进入检察机关那天起,检察事业就是我们的青春;从穿上检服戴上检徽那天起,维护公正就是我们的梦想,司法为民就是我们的信念。检察官的青春,不只是妙龄和芳华,而且是严谨和威严,是思维的敏捷、办案的效率,是勇敢盖过怯懦、果敢压倒畏惧。
从国徽、盖帽、肩章到检徽、检服,从米黄、豆绿的军装式制服,到藏青、浅蓝的西装式制服,折射的是司法理念的转变,见证的是法治建设的进程,昭示的法律监督的使命。
除了检服检徽,我们走在城市的车流人海中,和其他人没什么两样;除了神情凝重、步履匆匆,我们在东曦既上的早晨,晚云烧灼的黄昏,和其他人没什么不同。
穿上检服戴上检徽,是身份的标识,更是责任的担当。“我是一块石,垒起来,是社会稳定的‘承重墙’!我是一把剑,亮出去,是公平正义的‘守护神’!”铮铮誓言,掷地有声。
多少次,为讨论案件,他们废寝忘食;多少次,为撰写文书,他们挑灯夜战;多少次,为指控犯罪,他们唇枪舌剑;多少次,为化解矛盾,他们释法说理;多少次,为纠正错案,他们四处奔走。
对老人,我们感到无奈,荏苒的光阴中,没能尽好儿女的孝心;对爱人,我们感到内疚,轮回的岁月里,少有相濡以沫的体贴;对孩子,我们感到心疼,在他成长的路上,少有无微不至的照应。
那一个个灯火通明的深夜,穿过窗棂葡匐在酣睡的树枝上;那一声声哒哒哒哒的敲击,回响在空荡荡的走廊里。原来他没走,时而在纸上圈点着什么,时而紧锁眉头紧盯电脑。我走到他身后,想知道他为何放弃休息。办公桌上厚厚的卷宗让我明白了,他在审查证据、核实细节、还原真相。
他是坚定的,再复杂的关系,也不能将他羁绊;他是乐观的,再大的压力,也不能使他退缩;他是睿智的,再狡猾的狐狸,也会原形毕露;他是真诚的,再虚伪的作态,也会推心置腹。 记得一位前辈曾经说过:“做一名检察官,要付出一生的心血。”检察事业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老一代的,也是青年一代的。检察梦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实现。
我们一定不负总书记的希望:“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求真学问,练真本领;知行合一,做实干家。”
我们一定牢记总书记的教诲:“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
我们要乘新时代的春风,在检察事业的天空放飞青春梦想,践行“检察青春无怨悔”的庄严诺言,描绘“人民检察为人民”的绚丽画卷。
策划:王敏 宋建军 朗诵:周令 那文婷 路庆丰等 摄录:李文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