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代表委员热议优化营商环境—— 下硬功夫打造好发展软环境
高质量发展,需要靠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的强力推动,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源于亿万人民积极性的发挥。代表委员审议和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纷纷就如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优化营商环境提出意见建议。
优化服务便利投资兴业
把市场主体的活跃度保持住、提上去,是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关键所在。如何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下硬功夫打造好发展软环境?
“云南省委、省政府已经把2019年确定为营商环境提升年。”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财政厅厅长张岩松指出,云南省财政部门将从以下几方面简审批优服务便利投资兴业:一是全面落实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让企业轻装上阵谋发展,让群众真金白银得实惠;二是着力推动缓解实体经济和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畅通经济循环;三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智慧财政,提高服务效能和质量。
张岩松说,目前云南省已制定并准备实施的缓解实体经济和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政策有7项,包括:支持实施民营“小巨人”培育工程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扩大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规模;扩大省信用再担保公司和农业信贷担保公司提供担保贷款规模;推动金融机构新增支持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涉农企业贷款;加快组建云南省国有金融资本控股集团,拓展支持民营经济、实体经济和重点项目的规范融资渠道;完善“阳光云财一网通”平台建设,优化简便程序;鼓励支持企业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优化重点产业投资基金,加大对重点产业的资金投入。
让好政策真正落地落实
民营经济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主体。住滇全国政协委员黄丽云指出,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出台了不少措施政策。但调研中发现,有些政策还是过于空泛、难以操作,有的不接地气,还有的执行效果不佳,没有真正让企业有获得感。“这只能说明,要么是政策出了问题,要么是政策在落地的时候出了问题。”
黄丽云说,政府要有决心和力度,切实落实好中央对民营企业的各项政策,让好政策真正落地,让企业真正有获得感,让营商环境真正好起来,民营企业作为就业“稳定器”的作用才能更好发挥。
“对民营企业的政策要做到精准发力,切中要害。”她建议,对中央已经出台的有关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进行认真的梳理和评估,实时对顶层设计作出调整;要拿出更硬的举措、更严的要求,来抓民营企业相关政策落实,加快营商环境根本性转变。
创造良好营商法治环境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但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等方面,民营企业目前尚未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全国人大代表、昊邦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彪认为,当前最重要的一点,是认可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社会贡献,弘扬企业家精神。
“一些民营企业家不奋斗也可以过得很好,为什么还要奋斗?这是因为有家国情怀,有梦想追求。这是一个韧性强、富有创造力的群体。这样一个群体,应该得到社会尊重。”李彪希望能有一个尊重民营企业、尊重民营企业家的氛围,能有一个尊商、重商、安商的法治环境,包括加强保护企业和企业家的人身权和财产权,加强平等保护的观念,加强政府依法行政的观念,加强对民营企业不当干预的限制,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等等。
重视清偿兑现难等问题
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一项优化营商环境并被民营企业格外期待的内容:政府要带头讲诚信守契约,决不能“新官不理旧账”,对拖欠企业的款项年底前要清偿一半以上,决不允许增加新的拖欠。
两会前,住滇全国政协委员高峰调查发现,目前我国西部地区有不少县(市、区)政府的债务率很高,如果加上隐性债务,情况更为严重。“按照正常的偿还能力,不少地方政府要10年左右才能分批分期滚动还清拖欠企业的债务;更何况有许多地方财政自给率很低,地方财政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都很吃力。”
“如果这个被民营企业寄予厚望的‘大礼包’不能兑现,其负面影响可想而知。”高峰建议,国务院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针对风险及时研究制订一些措施,如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多给地方债务配额等,确保贫困地区政府能够如期兑现承诺。(记者 程三娟 李思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