茸芭莘那 周灿 摄
“在56个民族大家庭中,有28个人口数量少于30万的人口较少民族。他们大多没有文字,民族的文化和记忆主要通过口耳相传、口传心授的方式一代代向下传承。”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茸芭莘那,一直关注和支持保护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民族自信心与文化向心力。这次来北京参加两会,她带来了关于加大人口较少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播力度提升民族自信心与文化向心力的提案。
口头传统是研究人口较少民族文化的枢纽,是展示人口较少民族文化的窗口。2018年8月至12月,茸芭莘那和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团队三次赴云南省普米族聚居地,行程达三万多公里,做了大量的口头传统典藏工作。但是,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保护的严峻形势依然让她十分担忧:传承人高龄化且“后继无人”,一些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濒临失传;随着人口流动的加快,一些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日渐消退;人口较少民族文化核心区范围小、存续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能力较弱;相关政策难以“全覆盖”,致使部分传统文化处于无人问津、“自生自灭”的尴尬境地。
茸芭莘那还说:“虽然28个人口较少民族总人口数仅有189.12万人,但他们在民族种类上占据了我国56个民族的半壁江山。加紧保护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是保持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生态平衡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之意,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的必然要求。”
因此,茸芭莘那建议,通过建立国家层面专门机构加以统筹,实施“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典藏工程”。鼓励民间机构和社会组织参与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典藏工作,实施项目申报制,给予政策指导和经费支持;探索建立网上人口较少民族文化博物馆,建立激励机制,调动人口较少民族群众和自媒体的力量参与这项工作。同时,还应投入专项资金,加大扶持力度;加强组织协调,落实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决策部署;加快典藏工作成果转化,进行相关题材艺术再创作;加大人口较少民族文艺推广和宣传力度,多措并举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据悉,2018年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筹划启动了 “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典藏计划”,茸芭莘那作为联合发起人和民族咨询委员会专家组召集人,全程全力参与了此项工作。“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典藏计划”是对以民族语言和方言为载体,以各种民俗节庆活动为应用场合,以各种艺术形态为表现形式的我国28个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进行系统性地记录与典藏的工作,其目的是对人口较少民族的历史文化进行保存,对民族的记忆进行传承。
云南网记者 黎鸿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