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讯(实习记者 杨萍)2月16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昆明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开幕,政协委员积极运用提案履职建言,其中九三学社昆明市委集体提案深入开展城市微循环交通改造,提升春城宜居环境。
针对目前昆明市交通拥堵、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九三学社昆明市委集体建议通过“交通微循环改造、提升街道品质”方面进行解决。
一是打通断头路,完善交通微循环。通过打通道路系统微循环,以网格化、小尺度的道路划分城市空间,增加道路资源,丰富城市道路的毛细血管,以提高交通承载力,提升网络连通性,缩短居民出行距离,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同时,以小街区为载体,就近设置城市的公共配套,完善城市综合功能;增加开敞空间,提升基础设施的标准,提升城市的宜居品质。为充分发挥道路网集散作用,昆明市应积极推进以打通断头路、拓宽瓶颈路段、逐步开放大院为主要内容的微循环道路改造建设。
二是重塑街道空间,恢复街道活力。街道是城市公共空间和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到城市可建设用地的15-20%。道路在改、扩建在满足机动交通需求的同时,也应需要符合公共生活需求的环境品质和服务设施。遵循新出台的《昆明城市街道设计导则》的理念和设计要求,在下一步道路微循环改造方案中,统筹交通附属设施、道路绿化、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道路沿线建筑等街道的组成元素。通过次支路微循环改造可提升城市宜居环境,挖掘其交通功能以外的社会功能、人文功能,将街道打造成为高品质的城市公共空间和城市名片。
三是为绿色交通出行提供载体。步行和自行车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占交通出行50%以上,应提供较为友善的出行环境,优先保障行人、自行车的行驶空间。通过梳理二环内的低标路、阻梗路、问题路,改造路段压缩车行区域,拓宽人行道;鼓励人行道在道路红线内外统筹设计,拆除围墙开放部分退界空间,进一步扩大步行区域,激活沿线界面功能。为改善城市道路人行及自行车系统通行环境,应结合道路微循环改造逐步实施自行车道和人行步道的整治工程。
四是完善轨道站点的交通衔接。结合轨道建设完善轨道影响区支路网系统。轨道站点周边的步行路网密度宜为机动车路网密度的2倍。通过微循环改造,规划建设高密度、连续性的步行系统,整合周边商业服务业设施及绿地广场等,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品质,促进轨道交通便捷集散,拓展轨道站点的服务范围。
五是提高交通管理水平。逐步清理和规范次支路上路内停车泊位的设置,路内停车泊位布设应与用地性质及街道景观协调,减少对其他交通方式的影响。建立以街道为管理主体的集治安、城管、交警为一体的区域共治管理机制,同步完善治安监控、停车诱导等智能管理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保障 24 小时不间断管理,全面提升社会基层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