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经济振兴、生态振兴、社会振兴,更是乡贤文化的振兴。乡贤文化是乡村文化的核心内容,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人本性、亲善性和现实性,是教化乡里、涵育乡风文明的重要精神力量。尤其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乡村治理面临人才流失、主体弱化、对象多元等很多难题,乡贤文化的“安全阀”和“助推器”作用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1月26日,“两会聊天室”就乡贤文化对乡村振兴作用与意义等内容进行了热烈的探讨。
要留得住“乡贤”
过去,乡贤指的是有作为的官员或有崇高威望、为社会做出重大贡献的社会贤达。如今,乡贤指的是退休返乡的政府官员、耕读故土的贤人志士、德高望重的基层干部、有口皆碑的模范人物、反哺桑梓的业界精英以及其他所有愿意为家乡发展建设建言献策、出钱出力的先进典型。
“乡贤”既是风气教化的实施者,又是公共事务的建设者,同时还是纠纷矛盾的调解者,是政治体制之外的“魅力权威”。这种魅力促成了社会的稳定和文化的传承。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乡贤们身体力行,充分发挥了价值引领作用,并形成了独特的乡贤文化。
“当前,云南的偏远农村地区具有人口老龄化严重、农业生产边缘化、乡村空心化严重的问题,非常不利于乡村振兴的发展和乡贤文化的振兴发展。”省政协委员、云南民族大学副校长高飞说,“对此,我们要采取多种措施吸引在外务工者和有知识的退休老人等人群的回归,乡贤文化的发展需要有带动人,从而吸引更多有知识、有理想、有文化、有抱负、有能力,对这块土地充满感情的人回到农村,建设自己美丽的家乡。要让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回到乡村这片土地上并参与到乡村振兴这件伟大的事情中来。
同样,省政协委员、云南大学教授杨红樱也表示,在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中,不仅要加大政务资金的投入力度,还要尽可能把乡村里面优秀的人才吸引回来,而不是转移出去。“把从乡村走出去的人吸引回来是很重要的,发挥大批即将退休人员的余热,同时加大力度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等组成一支乡贤队伍,推动乡村乡贤文化的发展。”
要振兴“乡贤文化”
乡村振兴战略就是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省政协委员、西南林业大学教授赖庆奎认为,乡贤文化是乡村文明中的重要内容,当前,脱贫攻坚到了关键时期,必须把乡贤文化拿进来,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
“目前,云南脱贫攻坚任务重,在乡风文明和治理方面投入的相对较少,导致乡土文化、乡贤文化、乡村文化等在逐步丢失。”赖庆奎讲到,要把乡村特色文化保护起来是很有必要的。对此,赖庆奎在今年两会上专门带来了《关于加强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打造乡风文明建设云南牌的建议》的提案。
赖庆奎表示,“乡风文明”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之一以及乡村文化建设的主线,其建设既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更要发挥好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通过传承和弘扬优秀的礼仪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重塑乡村文化的现实价值,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支撑和文化品牌。“要保护云南少数民族独特的传统文化,将民族传统文化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云南特色,将民族传统文化作为重要的乡风文明建设和乡村治理内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树立和打造云南乡风文明建设的‘云南品牌’。”
省政协委员、玉溪市政协副主席李少华认为,推动乡村振兴要处理好与脱贫攻坚之间的关系,把脱贫攻坚融入乡村振兴的大战略中来。“要搞清楚乡村振兴战略是什么,乡村振兴要干什么,乡村振兴要怎么干的问题。”同时,他表示要做到规划先行,把乡村振兴战略当做头等大事,统一思想认识,实现领导意图、专家意图和老百姓意愿的广泛征求;要把握规划的时间跨度和空间跨度,精准吃透县情、乡情、村情,充分尊重自然资源和规律,才能更好地布局规划;与此同时,还要充分考虑人口和经济的流动性等诸多内容,这样才能实现乡村振兴,实现乡贤文化的振兴。
云南网实习记者 杨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