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精准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石屏县贫困村由45个减少到4个,贫困人口由9730户36052人减少到1018户3368人,贫困发生率从12.15%降至1.34%。
作为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滇西边境片区县之一,石屏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仅2014年以来全县整合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30多亿元,促进贫困地区和广大乡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累累脱贫硕果,得益于这片土地上所有干部群众辛勤汗水的浇灌。是他们,为这场攻坚战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力量。
干部深入一线勇于担当实干
到问题最为突出、基础最为薄弱、最为边远的村寨去,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这是石屏县对领导干部发出的号召,更是要求。
在石屏,围绕脱贫攻坚,县级主体、乡镇落实、部门联动的领导机制分明而有序。
县级层面,组建党政主要领导担任“双指挥长”的脱贫攻坚指挥部,县级行业部门选派一名班子成员进驻指挥部,有效打破部门、行业、领域界限。乡镇层面,31名县处级领导干部组成9个工作组进驻9个乡镇,组长担任责任乡镇指挥长,各乡镇党委书记担任副指挥长。村级层面,每个行政村明确1名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具体负责,与驻村工作队和村组干部组建战地指挥所。
与此同时,石屏选派312名作风能力和素质过硬干部,组建55支驻村工作队,实现了对有20户以上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行政村全覆盖。又组织3268名各级挂包干部,结对帮扶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对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帮扶格局逐渐形成。
石屏县地方税务局党总支副书记李家贵主动请缨,来到深度贫困的牛街镇老旭甸村;石屏县教育局的宋建斌在先后参加村建工作队、村改委工作队、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之后再次担任扶贫工作队员,足迹遍布县西北部最边远、贫困的山村……
脱贫攻坚一线的堡垒建成。石屏又通过“逐级调度”把责任压力传导到最末端,将这些堡垒的战斗力充分激发出来。
据统计,石屏县对所有农户进行了至少2轮以上分析研判,对重点群体、重点户的分析研判有的甚至达5次以上,最终实现问题清零,确保重点群体经得住抽、收入经得住核、住房经得住看、教育医疗保障经得住盘、台账资料经得起翻、脱贫成效经得住验。
在这一过程中,石屏建立了巡回督察制度与脱贫攻坚责任追究办法,对履行责任不到位、影响脱贫攻坚成效的进行严厉追责问责。2017年以来,全县累计处理责任人659人,确保全县各级领导干部没有脱贫攻坚工作的旁观者、局外人。
坚持问题导向确保精准施策
2017年的一天,哨冲镇多白者村委会驻村工作队队长阮海明路上偶遇要去镇上反映情况的李东珍。老人年近七旬,家里收入不多,住的房子又破又小,却还不能评建档立卡贫困户。阮海明当即进到他家了解情况,为其解答之前未被纳入贫困户的原因,之后推动相关政策一一落实,又帮助老人的儿子找到了打工的好去处。如今提起脱贫攻坚,老人就会竖起大拇指。
脱贫攻坚事关千家万户,面临的情况之复杂难以想象,阮海明所遇见的情况也非个例。要让群众真正认可脱贫攻坚,在“两不愁三保障”的总体目标下,因人因户精准施策至关重要。
从农户实际出发,石屏将其分为自身有劳动能力的农户以及部分或者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农户。针对前者,一是依托全县多年来造就的一大批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以及为数众多的农产品经纪人,实施“菜单式”产业帮扶,建立贫困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结对关系,增加其生产性收入;二是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技能扶贫培训,或组织就近就业或建立长期劳务输出机制引导劳动力跨县跨省输出,增加其务工收入。
针对部分丧失劳动力的农户,从生产帮扶开始,配套实施其他的帮扶措施,如开发护林员、卫生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或以低保进行保障。针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采取政策兜底、土地流转、入股分红、代养代管等方式帮助其实现增收,配套好社会保障的各项政策开展帮扶。
在住房安全的保障上,石屏县完成24个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搬迁农户1124户4286人,并全面实施农危房改造。对农危房进行改造时,根据其结构、建筑面积、破损情况“因房施策”,针对每户农户经济状况“因户施策”。
对贫困户定实攻坚措施的同时,石屏将分类因户施策扩展开来:对已脱贫的进一步健全扶贫跟踪评估机制;对收入在脱贫线附近的非贫困户,通过开展产业和劳动力转移就业倾斜帮扶增加收入;对教育和医疗负担情况进行实时跟踪监测,视情况采取对应措施予以帮扶,杜绝因病、因学成为新的贫困户。
树立文明新风夯实脱贫根基
“生活是灯,吃苦是油,要想灯亮,必须加油。”这是龙武镇残疾贫困户李启亮的脱贫感言。曾经的他,因为没有思路、技术而致富无路,如今在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发展起蔬菜种植,家庭年收入增加到5.6万元。
李启亮的感慨,正应了“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这句话。石屏从解决思想认识入手,组织明白人、带头人和贫困群众外出参观学习考察,引导发展致富产业,实现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生产新风拂面而来。
而在脱贫攻坚过程中,群众所展现出的新面貌、新风尚不止于此。
曾经在石屏,婚丧嫁娶讲排场搞攀比。石屏坚持实行刚性约束严管“关键少数”,采取村监委监督、组建红白理事会、订立村规民约等措施进行有效遏制。2017年以来,全县农村客事办理比以往减少了近50%。
曾经在石屏,卫生环境“脏乱差”普遍存在。石屏在所有村寨建立卫生公约、确立卫生清扫日、划定保洁责任区、签订家庭保洁承诺书,206支巾帼志愿服务队进村入户指导帮助贫困群众打扫卫生、整理内务,每名帮扶干部与群众一道收家治家,从“改变一户”到“带动一片”,最终实现村庄整洁、庭院干净、群众精神。
陋习渐去,新风形成。在石屏,“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成为过去式,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将成为其不断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保障。
红河州委常委、石屏县委书记李红芬:把脱贫攻坚责任扛在肩上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石屏县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把脱贫攻坚责任扛在肩上,始终保持工作的狠劲,以慢不得、等不起、坐不住的紧迫感、使命感,正视问题、直面差距、不等不靠、先行先试,下足绣花功夫,强化精细施策,带领广大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决不在脱贫攻坚的任何一个环节掉链子。”日前,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委常委、石屏县委书记李红芬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
石屏县是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滇西边境片区县之一,要打赢脱贫攻坚战,面对的是难中之难、艰中之艰的硬骨头。李红芬介绍,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石屏县迎难而上,铆足干劲,奋力推动全县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效。石屏县全面贯彻落实县市抓落实和“五级书记”抓扶贫的责任要求,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统筹推进“五个一批”,聚焦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下足绣花功夫,补齐贫困人口退出的每一块短板。
工作中,石屏县坚持党的领导,强化县乡村三级指挥部建设,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直接进驻县级指挥部办公,县委常委、人大常委会主任和政协主席直接担任各乡镇指挥部指挥长,履行脱贫攻坚第一书记职责,率领所有县处级领导包保9个乡镇,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驻村工作队组建村级指挥部,全县形成对脱贫攻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
“针对如何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重大问题,从我开始,逐级逐户逐人开展‘五级调度’,摸清实情、找准问题、研究分析、制定对策、明确责任、明确时限,把责任和压力传导到最基层、最末端。”李红芬介绍,石屏县出台最严厉的脱贫攻坚责任追究办法,全县各级干部没有旁观者、局外人,大家都是牢牢钉死在攻坚岗位上的尖刀兵。
“针对如何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重大问题,从我开始,逐级逐户逐人开展‘五级调度’,摸清实情、找准问题、研究分析、制定对策、明确责任、明确时限,把责任和压力传导到最基层、最末端。”李红芬介绍,石屏县出台最严厉的脱贫攻坚责任追究办法,全县各级干部没有旁观者、局外人,大家都是牢牢钉死在攻坚岗位上的尖刀兵。
扶贫必先扶智,治穷必先治愚。县里出台了指导性文件,制定了硬性的约束措施和具体办法,把革除陈规陋习贯穿于脱贫攻坚的全过程,既革除了群众思想陋习、生活陋习、生产陋习,又革除了干部认识之贫、作风之贫、能力之贫,汇聚起了脱贫攻坚的坚强力量。
李红芬说,“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州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始终保持持续攻坚的良好态势,确保脱贫攻坚劲头不松、力度不减,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确保全面完成攻坚任务。”
2015年12月
石屏县启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2016年2月
对全县23个驻村扶贫工作队113名工作队员进行业务培训
2017年3月
召开革除陋习脱贫一批工作现场推进会
2017年3月
召开县委农村暨脱贫攻坚工作会议
2017年7月
召开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会议
2018年2月
召开脱贫攻坚誓师大会
2018年7月
迎接国家第三方评估检查
2018年9月
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石屏县等15个县退出贫困县
2013年 年末首次识别认定建档立卡贫困户10188户34593人,石屏县农村乡村人口数为284742人,贫困发生率为12.15%。
2014年 省下达减贫计划6496人,实际完成6496人。
2015年 11月第一次回头看剔除742户2902人,新纳入783户2902人;2015年省下达减贫计划5444人,实际完成5444人。
2016年 4月第二次回头看剔除1017户3366人,新纳入1072户3366人;2016年7月完成第三次回头看,剔除537户1622人,新纳入514户1622人;省下达减贫计划6800人,实际完成6800人。
2017年 8月动态管理剔除1086户3085人,新识别纳入629户2461人,自然增加2445人,自然减少744人; 11月动态管理剔除66户226人,新识别纳入15户41人,自然增加1122人,自然减少555人。2017年省下达减贫计划10259人,实际减贫完成15926人,剩余贫困人数3368人。贫困发生率由12.15%下降至1.34%。
今年1月的一个晚上,石屏县异龙镇阿希者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莫金薇接到了一个电话:“妈妈,我肚子疼,你在哪里?”电话那头,是莫金薇生病的儿子,这头,摆在面前的是尚未整理完成的扶贫台账。左右为难的她急得直掉眼泪,匆匆赶到医院陪护孩子,一夜没合眼。天一亮,她又急急忙忙赶回来继续完善台账。
驻村两年多来,莫金薇跑遍了8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访遍了村委会所有档内、档外农户,每个自然村的村情、每户贫困户的情况她都烂熟于心。800多个日夜,她不停忙碌:帮助贫困户办理户籍业务,申请扶贫贷款,落实教育、健康等扶贫政策的工作;耐心开展政策宣传,进行思想引导,帮助发展产业,倡导革除陋习;一遍又一遍地理档案、录系统、写材料。加班加点、工作到深夜,已是常态。
在包括莫金薇在内的各方努力下,走进如今的阿希者村,入村硬化道路干净整洁,新建的民房、公房宽敞明亮,除陋习、促脱贫的标语随处可见,好家风、好家规、好家训纷纷上墙,已经初具规模的桃林枝繁叶茂,展示着致富的新希望。
莫金薇说:“我早已将阿希者当成了自己的家,贫困户就是我的亲人,乡亲们能够如期脱贫、走向小康之路,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石屏县严格按照“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的决策部署,大力推进政策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捐赠扶贫、助学扶贫等5种扶贫模式,助力全县脱贫攻坚。26家企业与24个贫困村签订挂钩帮扶协议,累计各项帮扶资金总额近5000万元。
在政策扶贫领域,通过整合劳动密集型企业贷款、“贷免扶补”、“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培育工程”等政策资源,采取政府贴息贷款、扶持创业资金等方式,有效带动创业促进就业者脱贫。
立足企业资源,引导企业带动贫困村发展种植养殖,产业扶贫成效明显。石屏县云龙绿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与6个贫困村签订了帮扶协议,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订单模式,为农户免费发放籽种、化肥,无偿提供技术指导和资金担保,动员贫困农户种植高原特色农产品,辐射带动种植户7000多户,农户种菜收入实现人均2940元,户均收入10290元。
引导民营企业为贫困村提供就业岗位,实现持续“造血”。石屏县恒誉实业有限公司结对帮扶哨冲镇、龙朋镇各2个贫困村,2016年以来共举办招聘就业岗位培训200余个。
云南网记者 岳晓琼 李树芬 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