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 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资料区 >>  正文
【统战人物】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万德美的傣族文化传承之路
发布时间:2018年06月20日 10:19:00  来源: 云南网
分享至:

  昌宁县湾甸傣族乡大城村,有一位远近闻名的傣族才女,名叫万德美。多年来,她身残志坚,痴心傣文古籍翻译,从20岁开始到现在近60岁,穷其一生,先后翻译出20多部50余万字的古傣文,被省文化厅命名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万德美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傣族农民家庭,从小就跟父亲学习傣文,在父亲的熏陶下,对傣族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万德美记忆中,从小父亲就经常念古傣文,每晚上都念,寨子里一大伙人围着就来听他念那些书,自己就坐在旁边看书边听着,他读到哪里自己就看到哪里,读着读着慢慢就学会了。到万德美近二十岁时,到保山民族干校学习傣文,回来就想把老人们几代保护留传下来的古书、故事传承下去。

  通过几年的学习,不管什么版本的古傣文,万德美都能读能写。1983年,万德美被借到县文化馆从事傣文翻译工作。在县文化馆做了4年的傣古文翻译,翻译古文十多部,其中《宝扇》、《卖藤篾的王子》、《白象红牙》、《白虎》、《大牛》等傣族古代故事,成为昌宁研究傣族文化的基础性文稿,也让昌宁更多的人了解了昌宁傣族文化、傣族历史的发展。后来,文化馆推荐她去云南民族大学学习了半年,使她傣文素养得到很大提升。

  1987年,万德美回到老家,因为儿时患过小儿麻痹症,行动不便,便在寨子里开了个小卖铺,边做生意边翻译古傣文。27岁那年,万德美结婚并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可是,女儿还不满周岁时丈夫便离她而去。从此,她独自一人艰难的撑起这个家。

  万德美说:“我从文化馆回来以后那个阶段相当困难,娃娃又小,我白天就做点小生意,晚上有点时间我就翻译,读我们傣文,看这些故事。”

  虽然日子很辛苦,但万德美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翻译傣文,放弃她热爱的傣族文化。30多年来,她先后翻译出20多部50余万字的古傣文,保护收集400多年前傣族先民留下的十余册珍贵傣文古籍,对傣族文化传承与交流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中傣族民间故事专集《蜘蛛王》先后荣获第三届保山市文学艺术政府奖文学类二等奖和昌宁县首届文学艺术奖文学类一等奖;傣族史诗《神蜘蛛》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

  除了翻译古傣文,万德美还义务教寨子里的傣族孩子学习傣文。万德美认为,傣古文记录了古代傣族先民发展奋斗的历史,一些傣族历史故事对后人有教育意义,自己掌握一定的汉语和傣文知识,只要说得出来的话,都能够用汉文和傣文写出来,所以她希望傣族的年轻人都能够学好傣文,把傣族文化传承下去。教他们没有收过一分钱,利用休息时间教,卖货空闲时间教,在自己院子里教,就这样教他们。和她学习过傣文的孩子,大多数都坚持下来认真学习,掌握了傣文基础知识,了解了傣族历史文化,这些孩子有的已经读大学了,有的在读小学、中学。

  身残志坚的万德美酷爱傣族文化,倾尽一生心血翻译古傣文,传承和传播傣族文化,她表示,现在自己虽然已经57岁了,但自己觉得这些傣族文化,对教育后人,弘扬民族精神仍然有很大的意义,所以只要自己身体还能够动,就要坚持把这些知识教给傣族的孩子们,并且继续对新发现的古傣文进行翻译,让自己民族的文化得到传承保护和传播。(供稿:昌宁县委统战部)

责任编辑:陈世金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0007612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