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 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资料区 >>  正文
普洱:墨江县文武镇多模式促进民族团结大发展
发布时间:2018年07月17日 15:52:00  来源: 云南网
分享至:

  墨江县委统战部 云南统一战线 1周前文武镇位于普洱市东部、墨江县城西南部,距普洱市政府驻地160余公里、墨江县城105公里。全镇共有6个村民委员会104个村民小组,5346户22252人,汉、哈尼、拉祜、布朗、白、傣、瑶、彝、普米等九个民族,文武镇以维护团结稳定和实现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为主线,结合当地的实际,从“住的稳、能发展、发展好”的维度出发,探索多种发展模式,解决少数民族地区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贫困程度深等问题,补齐发展短板,聚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民族团结之战。

  一安居才能乐业,瑶家新居唱新曲

  文武镇曼兴村瑶族共有农户91户406人,是文武镇境内特少民族,2000年前生活在海拔2000多米的茨竹林大山,过着刀耕火种、狩猎而食、衣不蔽体的原始生活,阻碍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党委政府经过深入剖析民族特征,找准致贫原因,决定通过以“易地搬迁”的形式,实现瑶族群众跨越式发展之路。回望近二十年的发展,瑶族群众的生活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越过越红火,沧桑的脸庞泛起幸福的光,而这种生活是通过两个阶段实现:

  第一阶段

  2000年,生活贫困的瑶族群众通过实施易地搬迁项目和“以一帮五”的扶助政策,从老鲁寨、上下老白等村民小组调整出1793.9亩土地,搬到光山和丫口田,分成上瑶和下瑶,户均68㎡的住房、700多亩茶园的投产,200多亩橡胶的定植,规划中的250亩咖啡使得瑶族群众粮食产量和经济收入均比搬迁前翻了一翻,告别了边远、高寒、落后,解决了基本温饱问题。

  第二阶段

  2015年,瑶族易地搬迁扶贫开发项目实施中,通过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户型(2种建房方案:一是拆除现有住房,在原地基上新建1层76平方米砖混结构楼房,预计需投入资金10万元(补助7万元,自筹3万元);二是拆除现有住房,在原地基上新建1层68平方米砖混结构楼房,预计需投入资金9万元(补助7万元,自筹2万元)。“三个统一”,整合地震恢复重建资金、安居房建设、发改、扶贫、新农村等项目资金,投资1000余万元实施90户住房改善建设项目,解决了瑶族群众因经济发展、人口增加而阻碍现实发展的问题。

  通过两个阶段的住房建设,目前瑶族群众也从单纯的种植山谷、玉米解决温饱跨越实现水稻、玉米、茶叶种植,橡胶、核桃、八角,养殖黄牛、黑山羊等多产业的发展,实现了“搬得出、住得稳、能发展”的目标。

  二完善基础设施共建幸福家园

  文武镇丫口村全村共有农户462户2233人,建档立卡271户1126人,全村共汉、哈尼、彝族、白族、傣族、回族、佤族、黎族、拉祜族等9个民族;其中拉祜族为“直过民族”,主要分布在新抚寨、大青树两个村民小组,主要经济来源为茶叶,经济来源单一,贫困程度较深,丫口村为了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扒掉“贫困”帽,积极探索“走出去引进来”发展策略,烤烟、订单农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经济收入得到了较大提高,但较为落后的基础设施制约了整体经济的发展,为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在党委政府和相关单位部门的支持下投资130万元(中央资金投入120万元,群众自筹约计16.08万元)对丫口村新抚寨、大青树组从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与生态建设、科技文化室等方面进行建设,目前已完成建设投入使用。随着文武镇丫口村直过民族项目的建立和实施,丫口村10个村民小组已实现村—组道路硬化,全村生产路约达30公里,全面提高丫口村的基础设施水平,使少数民族地区享受到较为便捷的基础设施带来的经济效益,促进社会化水平的提升,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双促进、双发展。

  三产业带动共铺致富路

  产业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摆脱贫困的根本措施,在少数民族地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小康,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掉队”的指示精神的指引下,在党的政策引领下,文武镇以产业发展为排头兵,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在脱贫攻坚战场中,干群同心,打一场漂亮的翻身战。

  毛草地村民属于文武镇安益村,距政府所在地12公里,共有农户43户184人,建档立卡户18户73人,主要民族为哈尼族,为文武镇基督教集中地之一,辖区内建有基督教教堂一座,共有教徒46人,党员7个,建有党支部一个。

  为实现农民致富增收的目的,毛草地村民深入剖析自身的发展能力和致贫原因,总结出产业发展是脱贫摘帽的有效途径,挖掘优势自然资源,将自然资源转化为特色农业发展的动力,通过建立党组织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建立农村专业合作社,社员以入股的方式将土地纳入合作社经营,并且每股交纳10000元(壹万元)的股金,每户可以入1至5份股金。43户农业全部入股。

  毛草地村民小组通过合作,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通过“大户带头、群众参与”的方式,走“林—草(茶叶)—牛”的立体生态化发展的路子,确保农业多样化发展,经济收入多元化。目前合作社已有标准化牛厩1225平方米,草料储备库房710平方米,办公用房300平方米。种植多年生人工牧草地5955亩,本地特色黄牛80头,以每头6000元计算,现价值为480000元,茶叶840亩,亩产值约计4000元/年,核桃2000余亩,现产果600余亩;实现了产业带动发展的目的。

  文武镇因地制宜、因才施策,通过易地搬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了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贫困程度深等硬骨头,补齐发展短板,为脱贫攻坚民族团结发挥关键作用。

  供稿:墨江县委统战部

责任编辑:何甜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0007612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