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 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资料区 >>  正文
楚雄:武定县同谱民族团结曲 共唱和谐幸福歌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06日 16:59:00  来源: 云南网
分享至:

  武定县把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紧紧围绕创建目标,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城乡同构四级联创的工作机制,着力解决少数民族和民族贫困地区的发展问题,成功打造基础设施建设跨越发展和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及民族文化繁荣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宗教和谐稳定“三大”示范,各民族政治共信、经济共强、文化共荣、社会共通、生态共建、信息共用、民生共享成为现实。

  建机制:硬性保障创建工作

  出台了《武定县“十三五”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建设规划》、《武定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点“八个一”标准》等文件,调整充实武定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责任,定期召开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

  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4年10月,武定县委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2016年9月,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第一轮“十百千万工程”武定示范点创建工程通过省级验收;2017年5月,武定县被命名为“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2017年12月被国家民委命名表彰为第五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

  强宣传:创建氛围更加浓厚

  武定县始终把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贯穿到创建示范县过程中,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宣传。针对民族种类多、民族节日多、宗教种类多、信教群众多、宗教节日多的特点,引导和支持各民族及各宗教活动场所组建民间文艺队、唱诗班,充分利用各种节日活动,以自编自演、自娱自乐等方式,坚持不懈地开展“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四个维护”、“民族团结是福”等宣传教育。

  以民族团结“宣传月”活动、民族传统节日活动等为载体,深入农村、学校、企业、社区、宗教活动场所,开展爱国主义和法治宣传教育。组建40多人的志愿者宣传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90余场次、文艺演出27场次,参与群众3.2万人次;在公路沿线明显位置书写宣传标语50多条,设置咨询台接受群众咨询1800人次,发放《民族团结知识读本》3.5万册;借助电视台、广场大屏幕等媒介和平台,宣传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先进个人事迹及标语口号65期。

  保民生:惠民利民增添福祉

  走进武定县狮山镇马豆沟民族团结示范村,一群身着彝族和苗族服饰的人在音乐的伴奏下,正悠闲自在地跳着广场舞。彝族企业家、村长杨兴德地向笔者介绍:“得益于民族团结示范村创建工作的开展,我们村硬化了村间道路,架了自来水,建了垃圾池,装了太阳能路灯、新建了民族文化园......如今村庄越来越漂亮、村风更加文明、村民的生活更富裕了。”

  这是武定县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一个缩影。回顾创建工作,始终把改善民生放在首位,加快民族地区交通、水利、电力、广播电视等设施建设,完成了乡村公路硬化532.6公里,866个自然村修通了公路,实施水利沟渠工程55件、旱地水浇工程1267件、人畜饮水工程3229件,新建库塘13座,解决了4.9万人安全饮水问题,新增灌溉面积0.68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6.36万亩,安装太阳能路灯3379盏,新建垃圾池1230个,新建村民小组活动场所197个,修机耕路36.7公里,完成扶贫整村推进项目30个、扶贫安居房建设8070户,改造危旧房4500户。

  加大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做好民族助学金的发放,在不通晓或基本不通晓国家通用语言的彝族、苗族、傈僳族、傣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贫困山区开展双语教学,实施对口帮扶支教,提升民族地区教育教学质量。灵活制定民族地区农村贫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逐年提高民族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解决民族聚居地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和各类社会救助资金 1.27亿元。

  提实力:民族文化欣欣向荣

  武定县加强对传统村落、文物的保护,完成“小广场大喇叭”工程、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和村(社区)文化室标准化建设,组建296支民间文艺队,建成117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基层站点、11个农民素质网络培训学校、172个农家书屋,实现“两馆一站”免费开放、行政村100%有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的目标,使公共文化服务逐步向标准化、均等化迈进。

  注重培育民族文化产业,扶持发展民族刺绣产品、银器饰品,搭建文化平台。整合民族文化资源,依托社会和民间力量办节,统筹开展一年一度的傣族泼水节、苗族花山节、彝族火把节等大型民族传统节日活动,实现了“一乡一节”办活传统节日。

  成立了彝族、傣族、傈僳族、苗族4个少数民族文化研究学会,支持各学会研究民族文化。抢救即将失传的罗婺彝族文化礼俗,完成彝族祭祖、丧葬、八方历算、婚礼、节庆、民间故事、民间谚语、服饰、民歌、民风民俗10个方面内容的调查搜集整理;新挖掘2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获批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8人,编辑出版了《武定酒歌》、《武定情歌》、《带着耳朵听武定》、《武定彝族火把节》、《罗婺彝韵》、《从武定走进苗族历史文化》、《罗婺彝族礼俗采撷》等一大批展示武定民族文化的影视和文学作品,力促武定民族文化事业不断发展繁荣。

  抓载体:示范引领彰显亮点

  武定县积极搭建平台,找准突破口,以“八进”即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宗教活动场所、进军营、进民族文化研究学会创建活动为抓手,通过开展县、乡、村、组四级联建,着力打造一批类型多样、各具特色、产业支撑、具有标杆性的示范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全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如狮山镇马豆沟村以工业反哺农业的方式,发展村集体经济,高标准建设美丽乡村,打造乡村民族文化大舞台,开发乡村生态旅游;插甸镇大黑山村把扶贫整村推进与示范创建相结合,重点种植高山反季蔬菜和发展黑山羊、壮鸡、肉牛养殖等产业,打造生态秀美、风情浓郁、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新农村。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企业推动、部门参与、群众配合,共建民族团结示范村的新路子。

  狮山镇香水社区把民族团结示范社区创建工作与基层党建、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统一谋划,组建民族志愿者服务队,建立“爱心驿站”,开展民族民俗文化活动和科技培训,开办红色课堂、道德讲堂等社区文化活动,打造各民族团结和谐幸福社区。

  目前,武定县共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11个、示范单位30个、示范企业3个、示范社区7个、示范村27个、示范学校15所、示范宗教活动场所42所。

  (供稿:武定县委统战部 李宏荣)

责任编辑:何甜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0007612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