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 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彩云网评 >>  正文
“唠叨交警”打造“平安坦途”
发布时间:2018年08月14日 07:16:08  来源: 云南日报
分享至:

  美编 张维麟 制图 

  背景

  昆磨高速玉溪段的大风垭口,因有27公里长下坡,坡顶与坡底海拔落差达1100米,特殊的地理特征造就了该路段坡长、弯多、桥密、隧道长的特点,交通事故多发频发,曾一度成为闻名全国的“死亡之坡”。

  话题

  12年来,驻守在这里的玉溪市公安局高速公路交巡警大队大风垭口中队的民警们,用坚守诠释担当,以创新破解难题,彻底改写了这一路段重大事故频发的历史,让“死亡之坡”变成了“平安坦途”。

  坚守 每天为1200余辆货车进行安全提醒

  8月4日清晨,记者驱车穿行在大风垭口路段,雾锁深山,能见度极低,道路连续下坡,并伴有左右转弯,加上道路本身并不宽敞,驾驶小车都感到了一阵紧张。不一会儿,天空下起小雨,湿滑的路面又给驾驶增加了难度。

  “连续长下坡,加上经常出现能见度小于100米的浓雾天气,使得行经这里的重载货车极易发生失控、起火等事故,连环追尾事故风险极高。”大风垭口中队队长胡锦文介绍,自2004年昆磨高速通车以来,大风垭口27公里长下坡路段已有约1100辆重载货车失控,300辆货车烧毁,造成123人死亡,事故发生率如此之高让人震惊和叹息。

  面对严峻的交通安全形势,2006年,玉溪市、县两级公安交警部门果断决策,设立大风垭口执勤点。

  胡锦文就是最早坚守在这里的民警之一。

  “刚开始时住的是救灾用的帐篷,夏天闷热难耐,没有电,夜间靠电瓶照明;冬天阴冷潮湿,吃的是自己支锅架灶烧火做的饭菜。这里昼夜温差大,白天高温达40度以上,夜里则非常寒冷,穿着大棉衣依然牙齿打颤。” 娓娓讲述中,胡锦文的思绪回到了设点之初那段艰苦的岁月。

  后来,执勤点升级为中队,办公环境也从救灾帐篷不断升级为石棉瓦房、活动板房、现代化营房,条件逐步改善。

  “师傅,您好!我们是玉溪交警,前面是连续27公里长下坡路段,请您停车加水检查刹车,休息20分钟后再上路,祝您一路平安!”在大风垭口隧道入口处,交警肖维峰正在给一辆从普洱驶来的货车司机进行安全提醒。

  这样的提醒,对于大风垭口二中队的交警们来说已经成了习惯。同样的话,民警每天要不厌其烦地重复上千次。最多的一天,从白班到夜班,民警重复为1200余辆外省的大货车进行安全提醒。

  “逢大车必提醒,对外省车辆重点提醒,这是铁打不动的纪律。”玉溪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说,在炎热的天气里,执勤交警口都说干了,嗓子都哑了,非常辛苦。

  12年来,该中队民警共提示全国各地重载货车150余万辆次,他们也成了驾驶员眼中“最唠叨”的交警。

  创新 救命“大网兜”成了网红     

  7月26日,一辆大货车在行经玉溪段元江辖区大风垭口27公里长下坡路段时失控。情急之下驾驶人借助避险匝道自救,但由于速度过快,车辆还是撞破了匝道尽头的挡墙,驾驶室悬在100多米高的悬崖外,车内两人掉出驾驶室。幸运的是,匝道外设置有一个巨大的“网兜”,两人被网兜兜住,保住了生命。

  这一网兜救人事件迅速在网上蹿红,赢得了网友的纷纷转发和点赞。

  在匝道尽头修建大网兜,是玉溪市公安局高速公路交巡警大队的创新举措之一。大队长许文平介绍,大风垭口是昆磨高速最危险的路段之一,受山体地形地势限制,自救匝道坡度小、长度有限,匝道挡墙外就是150多米深的山箐,坡度接近80度,常发生失控车辆冲进匝道又冲破挡墙飞入山箐车毁人亡的事故,极其惨烈。

  如何在自救匝道不能延长的情况下,保护更多驾驶人的生命安全?2015年,该大队经多次实地调查研究,决定在匝道尽头修建一个大网兜,兜住那些飞出去的驾驶员或者车头,减少车毁人伤的事故发生。大队还对网兜进行定期检查和更换,确保关键时刻能发挥作用。自该网兜建成后,已成功挽救了5人的生命。

  除了救命的网红“大网兜”,自救消防水箱也为大货车发生安全事故上了一把“安全锁”。

  在长下坡路段,重载货车因喷水堵塞导致车轮高温起火引发整车燃烧的现象经常发生。为解决这一难题,玉溪市公安局高速公路交巡警大队在该路段建设了5套自救消防水箱,一旦出现起火前兆,驾驶人即可就近选择路边的自救消防水箱喷水,把火灾事故化解在萌芽状态。

  记者现场看到,自救消防水箱设置于路边视野开阔处,储水箱体位于6米高的铁架之上,只要取下喷头拧开阀门,水流就能喷出好几米,完全能够满足轮胎起火车辆自救。

  许文平介绍,自2017年6月自救水箱投入使用以来,该路段重载货车火灾事故同比减少41起,下降90%,减少损失1000多万元。此举也扭转了全省50%以上货车起火事故发生在该路段的局面。

  此外,为避免长下坡路段货车飞越到对向车道的事故发生,大风垭口交警中队提请支队和大队主动与云南交投集团公司协调,采取全坡路段铺设防滑沥青,改造增加自救匝道,加高、加固13个右转弯中心隔离墙,加装硬性碰撞点过渡性护栏等措施,最大限度清楚隐患,降低事故后果。

  温暖 12年送出100余万份“福”字帖

  “还需要再贴吗?”

  “要贴,8个‘福’字已经保了我8年的安全。8年来,在这条路上跑,我没有出过一次事,今年我还要再贴!”

  这是8月4日中午,执勤民警肖维峰和重载货车司机王师傅的对话。

  肖维峰手拿一张圆形的纸贴,一面印着鲜红的“福”字,另一面写着安全下坡注意事项和安全自救设施的位置等信息,他快速地贴到了大货车驾驶室内挡风玻璃的左上角位置。

  送上“福”字帖,这一温馨举动,不但能让货车司机稍作休息,也是一种有效的安全提示。12年来,该中队民警共发放“福”字帖100余万份。

  “交警同志们很认真,也很贴心,不但口头提醒,还送‘福’字,让我们时时刻刻紧绷安全驾驶这根弦。”王师傅说。

  在长下坡路段,多发事故类型除了重载货车失控、失火,另外就是二次事故。结合“绝大多数二次事故均是未预见到前方肇事或堵车而导致”这一研判结果,2016年,该中队提请大队支持,开创性研发建设了二次事故防范预警系统。一旦发现事故,只需10秒即可在后台远程触发前端预警设备,使后续驾乘人员听到警报声,还能听到前方事故情况,减速慢行。该预警系统与中队传统的坡顶截流、坡中导流相结合,形成了三位一体的长下坡二次事故应急防控模式,基本杜绝了预警后发生二次事故的现象。

  交通管制堵车时间长短,事关群众满意不满意。2016年,经过反复试验、实战总结,中队在大风垭口长下坡路段不具备分流绕行条件的情况下,创新推出坡顶“分段式、分车型截流和放行”的管制方法,确保了事故处置期间就可放行小车、客车,使小车、客车的被堵时间从原来的4至5小时缩短为不到1小时。

  至此,大风垭口中队交警探索出了“提示到位、清患到位、应急到位、自救到位、保通到位”的“五位一体”防控模式,并取得了很好的防控效果。近年来,27公里长下坡路段事故发生率逐年下降,2008年至2011年间,发生3至4人死亡较大事故2起,比2007年之前4年间发生7起下降了72%;而2012年2月至今的6年多里,该路段未再发生死亡3人以上较大事故,“死亡之坡”成为了历史。

  “假如我的人生要攀登一座山峰,我一定要翻越那座大风垭口……假如我的使命要坚守一段路程,我一定要去守护那一段27公里长下坡,作为路标,永远伫立在风雨中,保护过往车辆的安全……”这是《大爱长歌》的歌词,唱出了大风垭口中队交警们的心声。

  记者 尹瑞峰

责任编辑:董翔宇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0007612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