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经济 >> 正文
产业帮扶和就业帮扶“双驱动” 促进大理州群众增收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12日 11:17:47  来源: 大理日报

  原标题:盘活资源多元发展 拓宽渠道助农增收——我州以产业帮扶和就业帮扶促进群众增收侧记

  盛夏时节,位于巍山县大仓镇福庆水库旁的苍鹭谷景区每天都游人如织,人流客流让景区旅游实现了飞速发展,也让景区所在的三合村民小组的群众吃上了“旅游饭”。该村民小组有37户137人,现在有将近一半的村民在苍鹭谷务工,月工资在3000元至5000元。“以前主要靠外出打工,现在苍鹭谷景区发展得很好,解决了村里50人左右的就业问题。我也在苍鹭谷务工,每个月工资有4000多元,还可以照顾家里的娃娃和老人。”三合村村民小组长王相国说。

  2020年,苍鹭谷景区启动建设,村民们或就近务工,或经营特色餐饮,提高了收入。同时,企业、群众、村集体共同组建合作社,流转闲置院落和房屋打造民宿集合体,采用“保底+分红”的分配模式,进一步增加群众收入,苍鹭谷景区也实现了“旅居+”多业态的发展。今年,景区收益预计在500万元以上,村集体预计增收200万元以上。

  盘活资源促增收。巍山县还立足中药材资源丰富的实际,大力发展以红花为主的特色中药材产业,依托云南白药集团和本地企业,构建起种植、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通过特色产业强链,激活家门口的“致富源”。今年上半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6.75万亩,产出中药材2840吨,实现农业产值1.91亿元。

  这两天,在永平县博南镇胜泉村姬松茸种植户张杨稳的大棚里,姬松茸长势良好,他家一共有18个大棚,不光自己发展,还带动了周边的群众到大棚务工。“每天都要用10个工,每个大棚产量在12吨左右,平均下来一年可以挣20多万元。”张杨稳说。胜泉村采取“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利用闲置土地发展姬松茸种植,每年带动2000多人次就业,支出劳务工资200万元以上。博南镇党委副书记、胜泉村驻村第一书记金大森说:“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胜泉村姬松茸种植产业链,筑牢联农带农机制,把胜泉村打造成永平县姬松茸种植示范村。”

  近年来,我州突出产业帮扶和就业帮扶,通过构建“短期有活干、中期有产业、长期有保障”的发展机制,立足各地特色,进一步盘活农村资源、发展多业态产业,多渠道、多举措拓宽增收渠道,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

  产业增收上,建立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全面推广弥渡县大荒地村“双绑3582”、宾川县蔡甸村“合作农场”等利益联结模式,引导具备条件的脱贫地区开发乡村休闲旅游,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电商与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业态。截至目前,累计培育县级以上龙头企业420户、农民专业合作社6414个、家庭农场11113个。有产业发展条件的99069户脱贫户实现产业及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全覆盖,“双绑”97542户,“双绑”率达98.5%。

  就业增收上,坚持外出务工和就地就近就业“两手抓”,全力推动就业的数量和质量实现双提升。重点培树了鹤庆银匠、巍山乡厨等13个特色劳务品牌,从业人员达29.7万人。截至目前,共开展农村脱贫人口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15813人次,开发乡村公益岗位22523个,帮扶车间吸纳脱贫劳动力4429人。

  我州通过盘活资源禀赋、创新组织模式、强化利益联结、完善政策保障,编织起一张多层次、可持续的群众增收网络,有力确保了群众收入来源“不断档”。(记者 蔡亮 通讯员 董有喆 周盛朝 李希楠)

  短评

  激活内生动力 赋能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激活内生动力,让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在市场机制下释放价值,让农民在家门口实现“务农、务工、经营、资产”等多重收益,是多渠道增收的生动实践,既筑牢了增收的稳定性,也让“守着家门奔小康”成为现实,使农民真正成为产业发展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大理州通过盘活资源、发展多元产业、创新组织模式、强化利益联结和完善政策保障,构建起“短期有活干、中期有产业、长期有保障”的立体增收渠道,既让群众的“钱袋子”更鼓、“幸福路”更宽,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蔡亮 李希楠)

责任编辑:范春艳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