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经济 >> 正文
楚雄彝绣交出亮眼成绩单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28日 17:05:47  来源: 云南网

  近年来,楚雄彝族自治州以“非遗+产业”模式,推动彝绣从深山走向国际舞台,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从2022年到2024年,彝绣产值从8亿元增长至11.3亿元,绣娘人数从5.7万人增至6万人,人均年收入从2万元跃升至4万元,经营主体从538户扩展至2233户。千年彝绣,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彝绣,这一承载着彝族文化记忆的传统技艺,在楚雄州实现了从“指尖技艺”向“亿元产业”的跃升。自2018年沪滇文化协作以来,彝绣经济价值不断攀升。2024年,全州彝绣年产值达11.3亿元,年均增长率超12%,产业链条逐步完善,就业带动效应明显。

  在政策扶持下,彝绣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2024年,全州彝绣规上企业达13家,其中7家年营收超千万元,3家突破2000万元。彝绣不仅带动6万余名绣娘就业,还为2000多名残疾人提供了稳定收入,实现“指尖技艺”向“指尖经济”的华丽转身。

  楚雄彝绣的繁荣,离不开创新驱动。彝绣龙头企业大姚纳喜文化创意开发有限公司创始人樊志勇,通过品牌化、标准化运营,使彝绣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她发起“幸福指尖计划”,在全国设立8个帮扶点,扶持300多名贫困与残疾绣娘,人均年收入达3万多元。2023年,公司年营收超3500万元,成为大姚彝绣产业的领军企业。

  全国人大代表金瑞瑞,则将“跨界融合”作为彝绣发展的核心策略。她将楚雄彝绣与大理扎染、怒江独龙毯等非遗元素结合,推出“山茶花与三色文化”主题服饰,并在米兰时装周上展示彝绣成衣系列,成功打入国际市场。2023年,她的公司向英国出口6500套彝族服饰,2024年年产值突破1500万元,带动千余名绣娘就业。

  楚雄州积极推动彝绣产业化发展,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全国首个“楚雄彝绣”手工刺绣技术标准、全国首个彝绣现代产业学院、全国首个彝绣数字化产业园等创新举措相继落地。“新华·楚雄彝绣产业发展指数”成为行业风向标,“彝绣贷”“彝绣保”等金融产品为产业注入活水,2023年以来共发放优惠贷款4.29亿元。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楚雄彝绣搭建了绣娘数据库和纹样版权库,线上交易占比突破30%,实现非遗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

  楚雄彝绣的国际化之路可谓“破壁”典范。2019年、2023年,楚雄彝绣先后亮相纽约时装周、米兰时装周,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2024年9月,35套楚雄非遗服饰登上巴黎时装周舞台;10月,北京中轴线举办的“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非遗彝绣秀北京”活动,进一步提升彝绣的国际影响力。与此同时,楚雄彝绣积极开展品牌联名,与阿迪达斯、星巴克等国际品牌合作,推出彝绣联名款产品。两届楚雄时装周收获超30亿次媒体曝光,成功推动民族文化从乡村T台走向国际舞台。

  楚雄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汶娟说:“我们将着力抓好彝绣非遗传承发展,抓实产品创意设计,强化产品市场推广,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打造彝绣产业链、供应链,推动彝绣产业转型升级,把楚雄打造成为全省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撑区和全国民族刺绣发展示范区。”

  千年彝绣,如今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6万余名绣娘,正用一针一线编织“绣着花、养着家、带着娃”的幸福生活。楚雄彝绣,正以非遗为笔,书写乡村振兴的锦绣篇章。

  云南网记者 吕瑾 段晓宇

责任编辑:杜诗雨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