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时政 >> 正文
接续奋斗 把总书记交办的事情办好丨一座城:安居乐业 幸福生活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17日 09:41:00  来源: 云南网
· 开栏的话 ·

  2015年1月和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云南发展擘画了美好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即日起,云南日报、云南网开设“接续奋斗 把总书记交办的事情办好”专栏,全方位呈现我省各族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奋力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推动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取得的新成效,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云南篇章的生动实践。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

鲁甸县龙头山镇

看这座城

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

 

  2014年8月3日,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对群众生命财产和基础设施造成巨大损失。地震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以赴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2015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鲁甸县龙头山镇听取了当地干部关于灾区恢复重建的情况汇报。他强调,灾区恢复重建一定要搞好规划,生活恢复和生产恢复一起抓,灾后恢复重建和扶贫开发一起抓,重建家园步伐要加快。要把住房质量放在首位,提高抗震水平,建设抗震民居,确保灾区群众住有所居、住有所安。

  

 
 

龙头山镇党委书记康健:

  如今的龙头山集镇,建成区面积由原来的0.25平方公里拓展至1.23平方公里,集镇居民由原来的905户1528人增加到3019户12470人,一个美丽、安全、宜居、宜业的集镇在峡谷中蝶变。

龙头山镇八宝村村委会副主任李有学:

  龙头山的花椒、核桃种植规模已有10多万亩,接下来要在延伸产业链、运用现代营销方式上发力,在产业融合上探索出一条路子来。

 
 
 

  

 
集镇不但漂亮,面积还扩大了5倍多
 

  从昭通中心城区出发,沿都香高速公路一路向南,20分钟便可到达鲁甸县龙头山镇。放眼望去,深山峡谷中,一条条柏油路蜿蜒山间,一个个青瓦白墙、美丽安全的集中安置点分外显眼,涅槃重生的龙头山镇充满生机活力。

  “天灾无情人有情。老天爷把大家的家园毁了,党和政府一定要帮助大家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家园!”9年来,龙头山镇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通过实施恢复重建、脱贫攻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一系列措施,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幸福新生活。

  龙头山镇党委书记康健告诉记者,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家园”的要求,9年来,龙头山镇紧紧抓住恢复重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机遇,克难攻坚,苦拼实干,新建了9个集中安置点,所有受灾群众如期搬入新居。累计争取资金25.89亿元,实施交通、水利、民生等各类项目123个,全镇10个行政村、2个社区全部修通了柏油路,247个村民小组全部通公路;架设引水管道20多公里,实现了沿河、沙坝、光明3个行政村跨村调水,解决了多年干旱缺水的历史问题;新建12所中小学、1所幼儿园,12个村委会都建起了卫生院。

  “集镇不但漂亮,面积还扩大了5倍多。”康健说,如今的龙头山集镇,建成区面积由原来的0.25平方公里拓展至1.23平方公里,集镇居民由原来的905户1528人增加到3019户12470人,一个美丽、安全、宜居、宜业的集镇在峡谷中蝶变。 

 
努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看看我这朱提银商标设计得怎么样?”鲁甸县银源旅游公司负责人李有学向记者展示鲁甸县银源旅游公司直播间的商标设计。在朱提银文化馆旁的银器店柜台里,摆满各种银器、银具、银饰品,直播间功能区正在装修。“我开直播10来分钟就有3000多人观看,最多时有800多万人观看。”李有学说,“准备以直播带货方式将龙头山的土特产品卖出去,叫响‘千年朱提银都’旅游品牌。”

  李有学还有两个身份——龙头山镇八宝村村委会副主任、琳琅天上种植养殖合作社理事长。琳琅天上种植养殖合作社有社员25户,注册商标为朱提源,主要从事养蜂、蜂蜜加工,花椒、核桃示范种植和营销。“3年的养蜂经历,我随蜂群走过了19个省份,最后选择留在龙头山创业,带领乡亲们致富。”李有学说,龙头山的花椒、核桃种植规模已有10多万亩,接下来要在延伸产业链、运用现代营销方式上发力,在产业融合上探索出一条路子来。

  “努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龙头山未来的发展方向。”康健介绍,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龙头山镇时提出的“小小花椒树、致富大产业”指示,结合龙头山镇资源优势,他们已在海拔1200米至1700米适宜花椒种植的区域建设青花椒产业示范带,在全镇海拔1200米以下区域打造了精品果蔬产业示范基地,在海拔1700米以上区域大力发展生猪、肉牛养殖业。

  从废墟上崛起的美丽龙头山镇,正依托朱提银文化、花椒产业,以及宜居、宜游的气候、生态等自然禀赋,按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思路,着力打造集历史文化、抗震救灾、乡村振兴于一体的特色旅游小镇,重现“千年银都”风采,展示“花椒小镇”活力。

 
幸福新生活越过越好
 

  地处龙头山镇震中谢家营盘社的谢维雄家6间房屋在地震中全部倒塌,7口人中有3人被埋,最小的才3个月。在乡亲们的帮助下,被埋的3人全部获救。前几年,毕业于云南工程学院工程监理专业的谢维雄放弃在昆明优厚的待遇,回到鲁甸县城开办了一家工程咨询公司,现有员工5人,事业小有成就。妻子张兴秀则利用老家灾后恢复重建的三层楼房的一楼开了一家柴火鸡饭店。“现在的幸福生活越过越好,这得感谢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关怀,感谢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张兴秀说。

  “9年前,我紧紧握住习近平总书记的手,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温暖和力量。”谢维礼老人在地震中失去了6位亲人,如今享受特困供养补助、养老保险、优抚对象补助金等政策。谢维礼说,生活在共产党领导的大家庭很幸福,也不孤单。如今,谢维礼老人还成为龙头山镇红色文化义务讲解员,常常向游客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

  “请总书记放心,我们住上了花园楼房,吃穿不愁,看病还有医保。”现年75岁的甘正芬回忆起当年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救灾帐篷看望大家时的暖心话语,脸上洋溢着幸福。她说,家里添了人口,两个儿子一个开饭店、一个跑客运,孙子、孙女们也都大学毕业在外创业干事,全家人年收入超过百万元。

  特殊困难群体全部实现应兜尽兜、应扶尽扶,劳动力就业率从2014年的63%增加到现在的86%,人均工资性收入从3476元增加到8776元,成立乡村振兴议事委员会,探索“自己的事自己办、村里的事大家说了算”乡村治理新路径……9年来,龙头山镇始终坚持以教育、医疗为重点,全面推进民生改善,成功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科普小镇,去年又被确定为全省基层治理创新试点乡镇,镇政府所在的龙泉社区被确定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全镇2个村被评为省级文明村。

  “感恩总书记,奋进新时代。”从地震灾难中走出来的龙头山人幸福感越来越强,安居乐业的幸福新生活越来越甜。

 
 
记者手记
 
 

幸福生活 再出发

  户户安居,家家有业,幸福生活再出发。

  龙头山镇各族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感恩奋进,抓重建、战贫困、兴产业、促就业、惠民生,在废墟上重建起美丽新家园,在奋进中探索产业发展新方式,推动乡村振兴迈上新台阶,安居乐业的幸福新生活越过越好。

  站在新的奋斗起点上,美丽龙头山高质量发展之路定位精准、目标明确、措施有力。精品果蔬、花椒核桃、特色养殖等产业有规模、见成效,龙头山集镇成功创成AAA级旅游小镇,都香、鲁巧高速公路增强发展优势,引进文旅公司提供助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采访过程中,不管是镇村干部,还是社区群众,常挂在嘴边的话语就是“感恩”和“奋进”。大家纷纷表示,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要牢记总书记嘱托,用勤劳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幸福新生活。

 

 
 
 
 
李勤巧 家庭和美日子甜
 
 

  冬日暖阳下,鲁甸县龙头山镇骡马口社区甘家寨村民小组的一栋栋楼房整齐排列,庭前小院干净整洁,香樟、三角梅等草木生机盎然。

  “现在吃穿住都不愁,日子越过越幸福。”60多岁的李勤巧高兴地说。地震发生后,党和政府帮助她重建好房子,爱心企业资助儿子到北京读完三年高中。现在,二儿子和大孙子上大学有助学金、奖学金,她自己每月都有低保和养老金,大儿子夫妻俩外出打工有钱赚,日子过得很舒心。

  2014年8月3日,鲁甸发生6.5级地震,位于半山腰的甘家寨村民小组被滑坡体整体掩埋,包括李勤巧家在内的89户受灾群众被紧急转移到小寨镇临时过渡安置。2015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小寨镇临时过渡安置点看望甘家寨受灾群众。

  “党中央始终关心着大家。”“老天爷把大家的家园毁了,党和政府一定要帮助大家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家园!”每当回想起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大家时的温暖话语,李勤巧老人的心中总是暖融融的。

  李勤巧的新家是一栋两层半小楼。一楼客厅里,沙发、茶几、电暖炉、液晶电视等一应俱全,孙子孙女的28张奖状整整齐齐地张贴在客厅墙上。李勤巧说,现在生活出行都很便捷,学校、卫生院、文化广场都建在家门口,孙子孙女步行10分钟就能到学校,儿子儿媳可以安心外出挣钱。接下来,就盼着两个大学生学有所成,盼着孙子孙女也能考上大学,幸福生活就更圆满了。

 

 
 
杨凯 绿色家园生态美
 
 

  “去年,龙泉社区被评为昭通市绿美社区。”龙头山镇水务站负责人杨凯说,现在群众出门见绿、推窗见绿,房前屋后都种上了花花草草,爱绿护绿的意识也明显增强了。

  “龙头山镇以创建省级绿美乡镇为契机,深入推进绿化美化三年行动,已新植绿化苗木192万株,集镇建成区绿地率提升了5.2个百分点,各村(社区)绿地率达到31%以上。”杨凯介绍,今年全镇还将新植绿化苗木48万株以上,持续推进绿美集镇、绿美社区建设,不断提升群众人居环境和幸福指数。

  “大家要增强对美好生活的信心,不怕灾害,不怕困难,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把新家园建设得更好!”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龙头山镇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9年来累计投入资金2亿元,完成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治理项目183个,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投资2500万元新建一个垃圾填埋场,实现集镇及周边7个村(社区)生活垃圾清运处理全覆盖;投资1473万元建成1个集镇污水处理厂、3个村级污水处理站,实现生活污水达标排放。

  从光明村到沿河村,从龙泉社区到骡马口社区,公路两旁的山坡上,连片种植的花椒树成为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富民产业。在海拔较高的村社,核桃树成为助农增收的重要产业。“2015年以来,龙头山镇新增花椒种植面积5.6万亩、核桃种植面积4.2万亩,全镇森林覆盖率提升了20.2个百分点。”杨凯说。

 
 
马晓红 团结花开龙头山
 
 

  位于龙头山集镇上的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鲁甸地震纪念馆序厅入口处,挂在墙上的两幅照片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到鲁甸地震灾区看望受灾群众的温暖场景。步入展厅,一件件实物、一张张照片、一段段视频,展示了抢险救援、过渡安置、重建新家园的过程,诠释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内涵和力量。

  “纪念馆开馆6年多来,共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100余万人次。”龙头山镇党委副书记马晓红介绍。

  龙头山镇居住着汉、彝、回、苗等25个民族共5.8万人。2015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鲁甸地震灾区看望受灾群众,他对大家说:“我们13亿多人民就是一个大家庭,全国各族人民就是一个大家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只要大家一条心,有党和政府支持,有全国人民支援,再大的坎都能迈过去。”

  9年来,龙头山镇各族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团结互助、感恩奋进,建设新家园。如今,各族群众生活方式发生新变化,产业发展探索出新方式,乡村振兴迈上新台阶,实现户户安居、家家有业,龙头山镇党委被命名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马晓红介绍,2023年,龙头山镇农村经济总收入预计实现8.66亿元,是2014年的2.63倍,年均增长11.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15547元,是2014年的3.33倍,年均增长14.3%,龙头山镇高质量发展驶入了快车道。

 
 
李江 村村修通产业路
 
 

  “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持灾后恢复重建和脱贫攻坚一起抓,不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赋能加码。”龙头山镇武装部长李江介绍,现在龙头山镇到鲁甸县城只需十多分钟,到巧家县城只需40分钟,到周边集镇车程均缩短到半小时以内。

  在鲁甸县龙头山镇龙泉社区,硬化路连通各家各户,村组道路硬化率达100%。“社区路网完善,不仅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题,还为销售花椒、土鸡等农特产品带来便利。”李江说。

  在龙头山镇沿河村迟家梁子村民小组,一条3.5公里长的产业路变成助农增收的致富路。以前果园不通车路,村民把樱桃摘下来后要背出去卖。现在,产业路修到果园边,小型货车可直接开到果园边装车,还吸引了大批游客入园体验采摘乐趣。去年,村民李付坤种了30亩大樱桃,收入有50多万元。

  西屏村是龙头山镇最偏远的行政村,以前从集镇到村上至少需要2.5小时车程。如今,蜿蜒于深山峡谷间的55公里翠屏环线公路全部硬化通车,沿线行政村出行条件极大改善,从最远的西屏村到龙头山集镇只需50分钟车程,花椒、牛羊等农特产品出山不再难。

  李江说,最近几年通过持续推进村组道路硬化项目建设,龙头山镇村组道路硬化率由原来的11%提升到现在的85%,群众出行更加便捷。

  云报全媒体记者:沈迅 蔡侯友

  视频制作:蔡侯友 沈迅 邱家德 蒋开鹏 罗祖波 陈科邦 丁世新

  剪辑:石瑛

  编辑:郑海燕 郭建丽 张潇予

  海报设计:陈洪涛

  》》相关新闻:

  接续奋斗 把总书记交办的事情办好丨奋力谱写美丽中国建设云南新篇章     

  接续奋斗 把总书记交办的事情办好丨绘就团结进步繁荣发展和美画卷     

  接续奋斗 把总书记交办的事情办好丨一片水:长治长效 碧水长流        

  接续奋斗 把总书记交办的事情办好丨一个寨:山村蝶变 幸福加码

责任编辑:郭建丽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