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和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云南发展擘画了美好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即日起,云南日报、云南网开设“接续奋斗 把总书记交办的事情办好”专栏,全方位呈现我省各族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奋力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推动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取得的新成效,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云南篇章的生动实践。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
腾冲市清水镇三家村中寨
司莫拉佤族村
看“一个幸福的地方”的
蝶变故事
↓↓↓
2015年1月19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希望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
2020年1月19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云南考察,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在腾冲市清水镇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要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
清水镇副镇长、三家村党总支书记赵家清:4年来,司莫拉佤族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感恩奋进,共同富裕的幸福道路越走越宽阔,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2023年,司莫拉佤族村累计接待游客39.8万人次,村集体经济收入达80.37万元,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2538元,分别比2022年增长104.1%、56.15%、17.02%。
隆冬时节,记者再访司莫拉佤族村,发现变化真不小——“智慧消防”系统建成,全村安装起水炮20座;幸福广场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司莫拉佤族村的视频正在滚动播出;农特产品一条街上,摊主们说着略带腾冲口音的普通话;咖啡的香气从幸福咖啡屋飘出,弥漫在整个佤族村寨……
民俗文化广场 赵勇 摄 保山市民宗局 供图
司莫拉在佤语里意为“幸福的地方”,绿树掩映的寨门,干净整洁的火山石路,修葺一新的民俗文化陈列馆,黄墙黛瓦的农家屋舍,随处可见牛头图腾的立柱……走进司莫拉佤族村,浓郁的佤族风情扑面而来。
2020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司莫拉佤族村考察时指出:“乡亲们脱贫只是迈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大力推进乡村振兴,让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
如何让“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我们要成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幸福司莫拉。”赵家清说。
游客在司莫拉佤族村体验传统乐器 新华社记者 曹梦瑶 摄
为此,清水镇规划实施了一条生产生活道路、一条幸福游览线、一个司莫拉佤寨、一个司莫拉之家、一个司莫拉品牌、一个云谷农业公园、一部司莫拉文化演出、一套创新经营体制、一村一个带动示范项目、一个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十个一”工程。
在清水镇的规划发展下,司莫拉实现自然生态与民族人文有机融合,把幸福从一种感觉延伸为一种生活方式,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
如今的司莫拉
实施绿美亮化工程、安装智慧消防系统、开展“最美庭院”评比、推行“美丽公约”制度、成立佤族清戏传习馆……随着司莫拉佤族村的硬件和软件不断提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传统村落、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先后“落地”这个小山村。
“以前年轻人都想着外出务工,如今都在家里端起了‘旅游碗’,吃起了‘旅游饭’。”赵家清表示,如今的司莫拉,以幸福为主题的业态超过了20项。
“请您尝尝嘛,胭脂果膏、牛肉干……这些都是我们自己手工做的。”在村里的农特产品一条街,摊主赵家芳热情地招呼客人。
赵家清说,以前村民们根本不会说普通话,更没有做生意的想法,现在都愿意尝试新鲜事物,家门口的小生意做得风生水起。“2023年,司莫拉新增铺面30间,专门从事胭脂果、茶叶、野生菌等农特商品售卖。”赵家清说,在司莫拉,只要人勤快,日子就会越过越幸福。
眼下在司莫拉佤族村,家家户户都很忙。
2020年6月,司莫拉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成立,司莫拉佤族村73户人家全部入股。赵家清介绍,合作社启动幸福佤乡综合开发项目,将司莫拉的7条巷道串联成游道,分别植入大米粑粑、佤族绘画、佤族服饰、饮品茶艺等不同特色业态,形成一巷一特色,建成幸福餐厅、大米粑粑厂、特色小吃街等。
“2024年春节期间,合作社将进行第4次入股分红。”赵家清说,73户群众都将获得一个2000多元的“大红包”。
游客在司莫拉佤族村拍照留念 林碧锋 摄
近四年来,合作社先后建设农旅融合示范区、精品茶产业提升区、梯田稻花精品区等产业区。在合作社的带动下,靠着勤劳的双手,村民的“腰包”迅速鼓了起来。
漫步在干净整洁的火山石路,穿行于富有佤族特色的古村落,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冬日的司莫拉佤族村游人如织,呈现出一幅特色乡村游景观。
赵家清表示,下一步,司莫拉佤族村将紧扣幸福这一主题,聚焦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群众实惠、共同富裕这一方向,抓住腾冲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的契机,打造全省乃至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村村寨寨,哎!打起鼓敲起锣,阿佤唱新歌。共产党光辉照边疆,山笑水笑人欢乐,社会主义好,嘿!架起幸福桥。道路越走越宽阔,越宽阔……”夜幕降临,司莫拉佤族村幸福广场篝火升腾,村民和游客手挽手跳起佤族舞蹈,欢快的木鼓声伴着幸福的歌声,小山村的夜经济开始了。
将幸福进行到底
4年来,各级党委政府以一系列新举措助力司莫拉的幸福之旅。幸福正像花儿一样,在这个边境小山村生根、发芽、绽放。
幸福是什么?幸福关乎民生,关乎共同富裕。清水镇副镇长、三家村党总支书记赵家清接受采访时表示,司莫拉佤族村持续拓展幸福的表现形式,走出了一条以旅游开发带动农业产业发展,以休闲农业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以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边境幸福村特色发展道路。
眼下,幸福司莫拉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延伸,并带给群众越来越多的民生福利。“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围绕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样本这个目标,一路前行,将幸福进行到底!”赵家清语气坚定。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新的一年已经开启,正等待我们书写新的篇章。让我们从“幸福司莫拉”的发展模式中汲取营养,共同营造温暖和谐的社会氛围,拓展包容活跃的创新空间,创造便利舒适的生活条件,让大家心情愉快、人生出彩、梦想成真。
“给我们烤三个粑粑!”“我们要三个紫色的、两个黄的,白的也来两个。”……游客刚踏进李发顺家,就被五颜六色的大米粑粑吸引住。
“帮我拍张照片!”等待间隙,游客纷纷拿出手机跟李发顺合影。
李发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积极配合游客的同时,还不忘介绍起来:“总书记就是坐在这张桌子旁跟我家唠家常的。他深情地说,‘乡亲们脱贫只是迈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4年来,李发顺每天都在向游客讲述那段难忘的经历,也向大家介绍一家人的幸福生活。
“大女儿研究生毕业,正积极报考公务员,小儿子圆梦二次入伍,两个孩子都朝着自己的目标迈进。”李发顺告诉记者。
去年以来,每天都有游客来李发顺家参观,大米粑粑更好卖了,农家乐的生意更好了。“今天收入853元。”杨彩芹拿出手机查看着营业额,“去年十四五万元,收入一年比一年增加。”
4年来,司莫拉佤族村积极发展产业,农文旅融合发展,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当地群众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增收,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
“我家不仅新增了几个柜台,土特产种类也增加了不少。”李发顺憧憬着未来,“经营好农家乐,服务好游客,不忘总书记嘱托,奋斗新生活。”
“最多的一天,收入1000多块呢。”“什么都好卖”小卖铺店主赵家海边给游客拿土特产边说,这几年,来司莫拉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他的生意也越来越好。
去年,赵家海扩建了小卖铺,火塘也进行了升级改造。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小卖铺的照片吸引着游客驻足观看。
“总书记首先问我的服装是自己做的还是买的?什么好卖?游客买得多还是村民买得多?我回答说样样好卖,寨子里有人买,游客也买。”赵家海在一旁给游客介绍。
2020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司莫拉佤族村时,走进赵家海的小卖铺,亲切的问候让他记忆犹新。“在我的店铺里,总书记还不忘提醒大家小心碰掉货品。”
此后,赵家海经营的小卖铺生意越来越好。手机里一笔笔收款记录,就是小店“什么都好卖”的最好证明。
“这几年,商品种类增加了不少,还卖起了茶叶、手工艺品等土特产,去年收入6万多块呢。”赵家海盘算着,接下来还要进一步丰富商品种类,满足更多游客的需求,也将司莫拉的“好东西”分享给更多游客。
这几天,赵家海家的民宿正在施工中,春节期间将对外营业。“改造店铺花了6万多元,装修民宿预算60多万元。”赵家海说,5间民宿建好,他家的收入还会增加。
这几年,司莫拉佤族村立足生态、产业、文化等优势,打造农耕文化观光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不少游客来到佤寨,当地的土特产更好卖了,群众的收入增加了。
4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司莫拉佤族村,小山村一夜成名。罗爱艳也告别了常年外出务工生涯,毅然回到家乡,开办了佤鑫园客栈。
“我以前在外打工,收入不稳定,只能养家糊口。”罗爱艳说,返乡后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收入也稳定。
“我回家后,在合作社的安排下,做了3年讲解工作。”罗爱艳告诉记者,这三年,她不断学习,一遍又一遍给游客讲述总书记考察司莫拉的故事,介绍佤族历史文化。
去年2月,善于学习的罗爱艳被合作社调整到幸福咖啡屋工作,成了一名店员。她一边打工一边寻求创业商机。不久后,罗爱艳将自家的房屋改造成了客栈,边打工边经营客栈。
这几天,罗爱艳正在手把手将自己的咖啡手艺传授给另一名村民。“下个月我就不来上班了,回家好好经营我的客栈。”罗爱艳告诉记者,她要把精力用在打理客栈上,把客栈做得更精致,更好地服务旅客。
“丈夫开旅游观光车,女儿当了讲解员。”罗爱艳说,一家人生活越来越有奔头。“2023年,我尝试着种了两亩草莓,效益也很不错。”
4年来,司莫拉村不断开展民宿、餐饮、茶艺、种植养殖、农民画创作、导游等培训,盘活乡土人才,为村民解锁新技能。
目前,司莫拉佤族村建起农家乐10家、民宿4家,从事农特商品售卖35户,22名村民通过在餐厅务工和景区保洁、讲解、秩序维护等实现稳定就业。
早上8点多,司莫拉佤族村迎来了首批游客。
“下车请注意安全,司莫拉佤族村往那边走,电瓶车请停放到规定位置。”司莫拉幸福佤乡旅游专业合作社理事孟家留正有序引导游客和车辆停放。
2020年6月,在党支部引领下,司莫拉佤族村成立了司莫拉幸福佤乡旅游专业合作社,采用“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实现村民人人有事做、户户有收入。如今,司莫拉佤族村还注册成立了腾冲清水司莫拉幸福佤乡景区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中寨司莫拉景区的保护、开发、经营等工作。
2020年1月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寨司莫拉佤族村,按当地风俗敲响佤族祝福木鼓。想起4年前的场景,孟家留仍无比激动。
“一声鼓响,风调雨顺;二声鼓响,国泰民安;三声鼓响,四海升平!”孟家留回忆说,在幸福广场上,他就站在距离总书记两米的位置,大声喊出这三句“吉利”。
这几年,司莫拉佤族村的乡村旅游持续升温,人气也越来越旺。在司莫拉农特产品一条街“司莫拉芳姐”小吃店,孟家留的妻子赵家芳正在为游客准备佤族特色美食,“这几年游客多,生意也很不错,我们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今年春节前夕,司莫拉佤族村将迎来第4次分红。“这次分红,入股本金就都收回来了。”孟家留信心满满地说,来年的分红就是纯收入了。
云报全媒体记者:李建国 杨艳鹏 蔺艾丽
视频拍摄:腾冲市融媒体中心
视频制作:夏欣瞳 刘畅 李星佺
海报设计:李佳颖 余思婷
资料: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保山市委宣传部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