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没有好好读过一本书了?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在哪里,书籍总能为人支起一个安稳的精神角落。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云南网邀请了三位不同行业的爱书人,一起探讨阅读为生活带来的改变。我们为什么要阅读?也许这群爱书之人能给你答案。
在云南昆明,有一间东方书店,坐落在城市中心的商业街上,静默地望着眼前的熙熙攘攘。与门外不同,东方书店内只有翻书声与清淡的音乐声。
自2018年开门营业以来,这里就成了全国各地爱书人向往的地方。
读者们在东方书店内安静看书
在《论语》里找到的人生答案
“要是我早点认真阅读《论语》,可能我过去的思想苦闷,包括因此走的一些弯路,早就得以化解。”世界读书日这天,李国豪向广大爱书人推介《论语》,“你们也正年轻,我真心建议你们也静下心来阅读《论语》。”李国豪向记者建议道。
彼时,李国豪曾在媒体中工作,有一段苦闷的时期,他想过回老家去,有自己的房子,再找份平静的工作,如此不问世事地度过余生就好。但真正体验一番这样的生活后,他还是选择作罢。
直到近几年,他阅读《论语》后,幡然醒悟:“‘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几千年前孔子思考的内容,不正是我们现在这些年轻人所困惑的吗?关于金钱的困惑,才情没有得到尽情发挥的时候……该怎么办?这本书里都有答案。”
“万人入海一身藏”,“大隐隐于市”——这正是如今李国豪现在的生活状态。
2017年夏天,李国豪辞去媒体工作,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机缘巧合下,李国豪了解到有一间“东方书店”正在寻找合适的经营者。他把店面盘下。
2018年6月16日,东方书店正式开始营业。作为承载着“西南联大”精神的书店,东方书店迎来一茬又一茬的读者。
读者们在东方书店内安静看书
暗号:“文明街52号”
“东方书店内让我印象深刻的人和事太多了,就像我们常提到的《查令十字街84号》书里所展现的一般。”李国豪说。
《查令十字街84号》被誉为“爱书人圣经”的书信集,记录了纽约女作家海莲·汉芙和伦敦马克斯与科恩书店的书商弗兰克·德尔之间的书缘情缘。那家书店的地址--查令十字街84号已经成为全球爱书人之间的一个暗号。
如今,东方书店的位置“文明街52号”正在成为许多爱书人心中的“暗号”。
书店的第一位会员,是“85后”汪先生,一名在高校任教的建筑工程师。
三年多来,他在东方书店购书,置换掉家中的旧书。“汪先生说,东方书店的选品十分符合他的趣味,只要是从这里买回去的书,不用再费心挑选,直接就可以放到书架长久收藏。”这份认可,给了李国豪信心。
有人来,便有人离开。今年,李国豪送别了一位令他倍感温暖的读者。
读者们在东方书店内安静看书
那是个细腻感性的成都姑娘,他们的交集,发生在2020年3月。提到这段回忆,李国豪的语气不自觉地柔和起来。“因为疫情,当时书店里基本上没什么客人,她看了以后很忧心,给我们写了一封长信,还附了一幅漫画的照片。漫画上是书店的门口,站着我和五个员工,很温馨。”
姑娘在信上写道:“结识东方书店半年多的时间,在这里度过了很多愉快的时光,希望东方书店能一如既往坚持下去。”
今年前不久,李国豪再次见到了姑娘,她把漫画的原稿交给书店,并带来了即将离开昆明的消息。姑娘的不舍,连同她的手绘漫画,都被书店珍藏起来。
“这样的读者特别多。你没有跟他见过几次面,但他一直把书店挂在心上。他来了也不打扰你,就一直安安静静地看书,默默地陪伴你一段时光。这种来自陌生人的情愫挺有意思的,就好像平行时空里的一段关系,跟现实生活没有交集,从来不打扰,也没有相互问候。有一天突然一声问候,然后就离开了。”
东方书店主理人李国豪
书、书店、读者和“我”
谈到与书的情缘,李国豪说,一开始读书是因为喜欢写作,没有灵感的时候就会读很多书;从事媒体工作后,因为要做很多文化类专题的策划,每周都要逼着自己读上好几本,“这两个阶段都属于被倒逼着读书,但裨益很大。”
等到办了书店,阅读慢慢成了李国豪的一种习惯。每天一到两小时的阅读时间,是充盈他生命的重要部分。
现在的李国豪,为了阅读而阅读。拿到一本书后,李国豪不求快,也不求所得,每每读到闪光的地方,就激动地在书上写阅读笔记。“这种时候真是太快乐了,因为你会进入一种全然忘我的境界。等你读完,你会发现上面写满了自己的心得体会,书里的东西彻底变成我的了,这本书变成我和作者共同完成的作品。”李国豪笑着说道。
“这样的书放到书店里,有的读者看到我的批注,又在批注上再批注,我们间无形中搭建了一座桥梁,读者和书店有了某种看不见的链接。”
有人认为,“实体书店存在的意义,正是在于它给读者提供的沉浸式的信息量。”而在李国豪心里,书店是标杆和灯塔般的存在,这是他经营东方书店的动力。
“实体书店它会吸引和影响走近它的读者。实体书店存在的价值,就是营造一个氛围,让读者与书店遇见。”
“工作上的困惑,交友上的困惑,感情上的困惑……都会因为某一天,你接触到一本书,真正解开心结。”李国豪如此相信,他也将带着这份相信,继续将东方书店好好经营下去。
云南网记者 张玛睿 实习生 缪静娴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