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科教 >> 正文
“农旅文”助力大理宾川新庄村脱贫致富
发布时间:2020年04月22日 22:19:00  来源: 云南网

  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乔甸镇新庄村, 一场乡间歌舞剧正在上演,《十送红军》的音乐悠扬响起,演员们的精彩表演赢得了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这场舞剧的表演者正是当地村民,而这样的演出在新庄村,成了当地百姓脱贫致富的法宝。

  村里多数百姓说,此村以前同隔壁多数村寨一样,在依靠传统粮、烟种植难以脱贫致富的现实面前,县里、镇里虽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但仍难改变全村的贫穷面貌。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2015年以来,新庄村以农为景,以旅游为媒介,以文化创意为动力,充分发挥当地集红色文化、农耕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及海稍鱼文化为一体的优势,探索实践“党支部+红色旅游+贫困户”扶贫模式,走出了一条“以文促旅、以旅兴农、农旅文融合”的发展新路,助推了村民脱贫致富。

打好“特色”牌 特色产业助脱贫

  走进乔甸镇,一股结合各项产业结构调整,加大特色产业培育和加快推进精准扶贫的力度扑面而来,从进入乔甸沿着乔甸水库往宾川方向公路前行,水库边、公路旁的多家海稍鱼餐饮店吸引着过往车辆与行人。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特色是旅游的精髓。 乔甸镇新庄村因产特味海稍鱼,便在“农旅文”融合发展中充分释放“鱼”的优势,打造出了远近闻名的“海稍鱼”品牌,使之成为了当地的一道特色饮食文化亮丽景观。每年慕名而来的游客不计其数,为当地带来了丰厚的收入,丰富了当地村民的钱袋子。

  同时,结合当地实际,乔甸镇新庄村以“农”为“景”,把现代农业观光园与旅游景观打造相结合,以景观的概念发展农业,以旅游的理念经营农业,打造了美丽于形、魅力于心、形神兼备的现代农业与红色旅游示范村。据了解,目前,乔甸镇已建成油橄榄、滇橄榄种植基地1000亩、单幅连棚葡萄采摘园320亩、突尼斯软籽石榴采摘园60亩、柑桔采摘园70亩、三角梅观光园50亩、“红军林”100亩,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观光农业发展的转变,拓宽了群众的致富路子。

念好“旅”字经 红色旅游赋能脱贫攻坚

  进入新庄村,穿着红军服装的村民、随处可见的红色标语、墙上的旗帜都能让你身临其境,感受到浓浓的“长征情”。

  1936年4月21日,红六军团从祥云米甸到达观音箐进入宾川的新庄、磨石臼、铁城一带,后分两路到州城、牛井地区,4月22日,沿红二军团走过的路线经炼洞、鸡坪关出宾川。因为有了这段“红色历史”,现在新庄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字——红军村。

  为弘扬红色传统,激活红色基因,打造红色品牌,新庄村建成了大理白族自治州首个自然村“红军长征纪念馆”以及展示农耕文化、民族民俗文化为一体的全省第一个对外开放的、村民自建的农民博物馆,为广大游客提供了参观体验和了解文化的阵地。

  为了更好地发展红色旅游,2015年10月, 新庄村成立了宾川县红色海稍农业观光旅游开发公司,公司以带动全村农户脱贫致富为宗旨,采取“支部+企业+村民”的合作模式,着力把新庄村打造成集红色文化、农耕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及特色餐饮文化为一体的美丽乡村,让旅客在游历山水田园之时,品味乡愁接受红色教育,不断丰富乡村旅游内涵。

  据了解,依托红色旅游,新庄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增收9730元,一定程度上助推了贫困户脱贫、村民致富目标的实现。

  将农业发展与红色文化相联合,新庄村走出了一条“以文促旅、以旅兴农,农旅文联合”的发展新路。游客来到本地,品味酸辣咸鲜的海稍鱼,采摘时令水果,观赏红军博物馆,感受长征精神,了解农民博物馆带来的民俗文化。农文相联合推进了本地旅游产业的发展。“农旅文”融合发展,让新庄走出了一条精准扶贫、脱贫致富的新门路。

  云南网记者 黄磨西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供图

责任编辑:李享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