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孕育万物生灵,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4月22日是第51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世界地球日(Earth Day)即每年的4月22日,是一个专为世界环境保护而设立的节日,由盖洛德·尼尔森和丹尼斯·海斯于1970年发起。旨在提高民众对于现有环境问题的意识,并动员民众参与到环保运动中,通过绿色低碳生活,改善地球的整体环境。
2009年第63届联合国大会决议将每年的4月22日定为“世界地球日”,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每年都会在4月22日举办世界地球日活动。
地球日的活动已发展至全球192个国家,每年有超过10亿人参与其中,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民间环保节日。
2018年1月25日,在云南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式上,云南省提出要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这“三张牌”。近年来,聚力打造“三张牌”,云南绿色发展实现了多点突破。
2019年,全省能源增加值继续增长,达到1300亿元,能源产业提前一年实现我省提出的2020年成为云南第一大支柱产业目标,并连续3年成为全省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
围绕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牌”的战略部署,全省绿色发展水平保持了领先,18项指标居全国第一,其中,绿色能源装机占比、绿色发电量占比、清洁能源交易占比、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及生产的成品油标准等5项指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全省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发展思路,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2018年开始,通过连续开展绿色食品“10强企业”和“20佳创新企业”的评选,全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潜力得到逐步释放。从云茶、云花、云药、云蔬、云果的相关数据上,可以明显看到发展的积极势头:2019年云南茶叶产量43.72万吨,增长3.3%;鲜切花产量139亿枝,增长23.9%;中成药产量6.04万吨,增长10.8%;蔬菜产量2304.14万吨,增长4.5%;园林水果产量802.73万吨,增长6%。
金沙江第一湾 资料图
云南省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牌”,旨在真正使云南成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和国内外游客休闲度假的聚集地。全省正积极构建“大健康+全域旅游+康养+特色小镇”链条,深化“旅游革命”,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让“七彩云南”的金字招牌更亮眼。
2019年云南省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取得显著成效。
我省完成13个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建成区及周边重污染企业搬迁,累计完成6台装机容量共1800兆瓦火电机组烟气脱硫、脱硝、除尘超低排放改造工程,完成2228家“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淘汰注销国Ⅲ排放标准柴油货车2.83万辆,推广新能源车辆14.4万辆,全面供应符合国Ⅵ(B)标准车用汽油、国Ⅵ标准车用柴油,实现机动车遥感监测国家、省、地三级联网。
我省以革命性举措抓好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全力推进抚仙湖生态移民搬迁,实施洱海保护治理攻坚战,打响滇池保护治理“三年攻坚”行动,洱海保护治理工作受到生态环境部肯定。扎实开展长江流域劣Ⅴ类国控断面整治等8个专项行动,大力推进六大水系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全面完成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地级城市建成区33条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消除率为100%。
2019年,云南九大高原湖泊水质稳中向好,抚仙湖、泸沽湖水质I类,阳宗海、洱海III类,滇池草海、程海IV类,滇池外海、杞麓湖、异龙湖V类,星云湖劣于V类;州市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为97.9%,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8.9%。
我省先后完成全省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稳步推进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完成31个试点县耕地土壤质量类别划分,推进了23个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项目建设。对涉重金属重点行业、工业固体废物及堆存场所、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开展大排查,严格危险废物经营许可审查和跨省转移审批,全力推进固体废物污染治理攻坚战。
云南素有“动植物王国”的美誉,生物多样性居全国之首,是中国17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和全球34个物种最丰富的热点地区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2020年10月19日至31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将在中国云南省昆明市召开。大会将审议“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确定203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新目标。
云南网编辑 乐诚弘韵 整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