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科教 >> 正文
昆理工“冶金炉窑强化供热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发布时间:2020年01月10日 16:02:04  来源: 云南网
分享至:

王华教授在北京领奖。昆工 供图

  云南网讯(记者 高艺萌)1月10日,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由昆明理工大学、中国铜业、金川集团、北京赛维美和宝钢股份共同申报的“冶金炉窑强化供热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王华教授在企业指导冶金炉窑强化供热技术的推广应用。昆工 供图

  据了解,我国是金属生产大国,钢铁和有色金属产能分别连续18年和17年全球第一,冶金工业能耗大,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9.13%、工业能耗的28.72%,节能减排任务艰巨。而从金属提炼到产品深加工,冶金炉窑的强化供热技术水平,决定着金属产品质量和企业生产效益,也是金属材料性能及炉窑节能增效的关键。

王华教授在实验室工作照。昆工 供图

  传统冶金炉窑强化供热方式,主要依靠加大富氧/燃料供应量,存在炉体寿命短、金属直收率低、金属工件过热过烧、产品成材率低、产品质量不能满足高端使用要求等难题。如何攻克冶金炉窑强化供热技术难点,已成为冶金行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技术需求和国家战略层面的重大课题。

  由昆明理工大学王华教授领衔的产学研创新团队,针对冶金炉窑强化供热过程不均匀、不精准的关键共性科学问题及技术难题,经过了27年的系统研究和持续攻关,取得了一系列基础理论突破和技术创新。

冶金炉窑强化供热技术在熔炼炉上的应用。昆工 供图

  上世纪90年代初,在国家八五攻关课题的资助下,针对“有色金属富氧熔池熔炼技术”的生产工艺难题,科研团队提出了冶金炉窑动量-质量-热量传递过程非线性协同强化的学术思想,先后构建了熔池气泡搅拌和氧组元定向传递的协同调控机制,建立了冶金炉窑全时空最低燃耗强化供热理论模型,研发了冶金炉窑强化供热系列技术。实现了用最小的气泡搅拌动能达到充分传递和整体强化、减小喷溅,提高富氧利用率和炉窑设备寿命,突破了加热温度不均匀、温度控制不精准导致金属材料性能不能满足高端需求、产品成材率低的技术瓶颈,打破了发达国家高端金属材料热加工精准均匀加热的技术垄断,实现了冶金炉窑节能增效的显著提高。有力促进了我国冶金行业科技进步和高质量绿色发展。

冶金炉窑强化供热技术。供图

  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累计节能18.4万吨标煤,减排二氧化碳49.6万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节能减排效益。此外加热炉智能测温及精准调控等技术及设备已先后出口德国、日本、美国、俄罗斯等21个国家和地区。

  据悉,此次获奖为王华教授第二次获国家科技大奖,2012年,金川集团、王华教授团队项目“复杂难处理镍钴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近年来,昆明理工大学科研成果丰硕,自2000年至今,学校累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6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0项,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项。

责任编辑:董明强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