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仙湖 记者 陈飞 摄
8月14日,“壮丽七十年·奋斗新时代”——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寻走云南的记者采访团走进澄江……
自古红蓝出CP
今天这对CP,是湛蓝的湖泊和鲜红的党旗
相互映衬,湖泊更澈净,党旗更鲜红
二者共进,生生不息
广袤的云贵高原上,抚仙湖犹如一颗明珠镶嵌在万山丛中,蓝湛明净,波光粼粼,柔和妩媚。
这一池碧波,是目前地球上同一纬度唯一保持Ⅰ类水质的湖泊。据统计,保护好抚仙湖相当于为全国13亿人口每人储备了15立方米的Ⅰ类水。
抚仙湖澄江调蓄带 记者 陈飞 摄
抚仙湖的保护,关键在人。
今年初,为建设岸绿湖美、河畅水清的中国最美湖泊,澄江县启动“三个一次性”工程,即一次性生态移民搬迁沿湖52个村民小组,2.8万人;一次性县城集镇清污分流、截污治污全覆盖;一次性完成抚仙湖径流区4000亩耕地植树造林及管养任务。澄江县以争当“高原湖泊卫士”行动为统领,深化新时代“仙湖卫士”行动,突出党建引领,将基层党建融入生态保护治理各方面、全过程,激发起广大干部群众的巨大潜力和能量,为“三个一次性”工程提质增速注入了强劲红色引擎。
“双召集” 事不办完人不走
某一天走下楼,家门口突然被挖得坑坑洼洼,出行不便,心情不爽。
这样的事日前发生在澄江县仪凤社区。周遭环境变得这么糟,居民不淡定了,质问工作人员、阻拦工人施工,并要求给出合理解释。“我能怎么办?我也很委屈。”施工工人正在实施截污治污支次管布局工程。工人们说,该工程是全县推进抚仙湖保护治理而统筹安排和部署的,且时间紧、任务重,容不得耽误和疏忽。“所以,我们通过街道发起了‘召集’,召集网格内责任单位县委办、史志办,以及街道、社区、小组组成工作组,进街入户做群众工作,合力推进工程进展。” 澄江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任晓克介绍,目前,通过多方协作、宣传政策,已慢慢赢得居民理解。
“双召集”是澄江县在探索党建引领、推进抚仙湖保护治理的一个创新举措。一方面是执法部门召集,湖泊保护治理中涉及多个部门联合执法推进的工作,由抚仙湖管理局、水利、生态环境等部门吹哨,各相关部门、镇(街道)、村(社区)在规定时限内“报到”,构建联合执法链,严厉打击涉河湖库渠违法行为,坚决清理整治非法排污、设障、捕捞、养殖、采砂、采矿、围垦、侵占水域岸线等活动,实现“事不完、人不走”;另一方面是镇(街道)召集,对岸线管理、污染防治、生态修复等方面的问题,由镇(街道)吹哨,水利、生态环境、发展改革、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在规定时限内“报到”,提供单位资源清单,认领湖泊保护治理任务,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共同推进。
新机制 “仙湖卫士”有积分
主题党日活动上,交流分享的是生态移民搬迁工作和棚户区改造经验;“高原湖泊卫士”落实得怎么样,作为各级党组织民主生活会、述职评议和年度考核重要内容;生态文明建设指标,纳入班子配备、干部选任、换届考察、评先评优等工作……
在澄江县上下,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党员教育培训必学内容,以“万名党员进党校”、“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等为载体,开展教育培训537期5万余人次,引导党员形成抚仙湖保护治理的思想和行动自觉。组建6个青年人才党支部对211名农村青年党员进行直接培养,汇聚新时代“仙湖卫士”行动基层力量。健全责任追究体系,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终身追究制,压实新时代“仙湖卫士”行动政治责任。
澄江县农村环境提升工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 记者 杨峥 摄
为形成新时代“仙湖卫士”行动合力,澄江县组建3个环湖棚改项目临时党总支部,下设16个临时党支部,在沿湖为期6个月以上重点工程、重大项目中建立党组织。深化积分考核制度,把党员参与和推动新时代“仙湖卫士”情况作为主要指标,分值占比不低于60%,把积分情况作为“金种子”“双提升”、贷免扶补以及外出学习培训的重要依据,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解矛盾 支部建在项目上
上午11时,龙街街道万海社区镇海营村8组公房内非常热闹。居民聚集于此,有的询问政策,有的填写表格,有的闲话家常。“抚仙湖生态移民搬迁工作中,万海社区涉及搬迁的有594户1567人,现在正在进行搬迁协议签定的前期准备工作。”万海社区主任马兵告诉记者,他们已经完成了房屋数据调查、宅基地调查,现在正在进行人口认定工作。
“刚开始的时候,居民非常不理解,一点也不配合,认为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故土难离,誓死不搬。给入户宣传工作带来了不小阻力。”马兵说,为推进生态移民搬迁工作,全县针对项目推进建立临时党支部,每个党支部由县级机关、街道、社区、村组、群众代表组成,一竿子插到底,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解决,一个项目一个项目的推进。
澄江周边湿地建设 记者 周灿 摄
临时党支部建立后,工作组成员反复入户宣传、耐心解读政策、化解矛盾纠纷,居民看着工作人员一点一滴在真心付出,看着身边熟悉的人也都在带头行动,慢慢地从不理解变得理解,从不支持变得支持,从抵触变得配合。“看这个情形,9月启动搬迁协议的签订完全没有问题。虽然到时候难免会出现新的问题,但我们有信心去解决。”马兵说。
澄江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县建立了以项目为中心的党建工作模式,在生态移民搬迁攻坚一线推行“支部建在项目上,党旗插在阵地上,党员冲在火线上”,抽调460名机关领导干部、社区工作人员和群众代表,成立临时党支部16个,实现了关键岗位有党员、困难面前有党员、突击攻坚有党员,真正让党组织成为搬迁一线团结群众、凝聚力量和整合资源的坚强战斗堡垒。
云报集团全媒体记者 浦美玲 贾云巍 党晓培 杨萍 罗宗伟 普建彬 陈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