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时政 >> 正文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父亲杨善洲:他就是那个一辈子做好事的人
发布时间:2019年08月08日 11:14:00  来源: 云南网
分享至:
杨善洲走在自己亲自培育的森林里检阅着他的士兵。杨江勇 摄

父亲杨善洲离开我们已经9年了,可他的身影却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

父亲杨善洲的一生,始终坚守着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践行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生动诠释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和优秀。他的先进事迹让人肃然起敬,实时提醒我们如何做人、做事。

在缅怀他的日子里,我时常想起那些和他在一起的日子,那些鲜为人知的事常常会在我脑海里萦绕,令人夜不能寐。

于是我开始想尽办法去寻找、记录有关父亲的所有事情。

为此,我多次跑到永福村,找到了父亲生前的秘书杨光杰叔叔,他为我讲述了他眼里的老书记杨善洲。
 

在那段特殊时期里,父亲杨善洲只全身心赴在粮食生产上,从不与“人斗”……

杨叔叔告诉我,他最初接触父亲是在1965年左右,在大理、保山县“四清”“社教”工作队。那时父亲当任副团长、团长职务。文化大革命开始,父亲曾被批斗过,军管会成立才把父亲抽到生产组抓农业生产。

1970年父亲进了“五•七”干校,杨叔叔也是干校的“学员”。这期间父亲任干校革委会副主任,但一直负责抓生产。到保山地革委、地委成立,父亲又当任副主任、副书记,也一直分管农业。

70年代样板实验田从平地到收割杨善洲都亲自参加。杨江勇 供图

为了抓粮食增产,解决老百姓吃饱肚子的问题,父亲先后在板桥、大保场搞水稻、小麦高产试点。在大官市、姚关将台山搞农业学大寨样榜。在板桥抓吨粮田建设,为突破亩产吨粮,父亲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夺高产,父亲领着搞水稻、小麦,拉线条播试验。为解决农家肥不足,还进行稻田养萍。水稻、小麦条播的方法至今一直沿用。

胡耀邦总书记视察保山板桥时指示:板桥人均5分田,单靠高产不行,五小工业要发展。总书记走后,父亲及时召集板桥基层干部认真研究,板桥便率先搞起了“五小工业”,后来发展为社队企业。父亲就是这样全身心赴在粮食生产上,成了名副其实的“粮”书记。

杨叔叔告诉我,父亲在担任领导干部的几十年生涯中,从不与“人斗”。

父亲杨善洲由于长期劳累,身体很差,但他却始终惦记着农田建设,仍坚持边工作边服药……

1976年末,父亲杨善洲为抓农业、水利,乘车到瓦房,然后带领一行人,爬山涉水从瓦房走到汶上,又从汶上走到瓦马,再从瓦马过江到上江,一路上还看了不少的农田、水利建设工程。

这次的徒步远行,一路艰辛,生活没有规律,饮食酸、冷、硬,跟他的老秘书因此病倒。

于是,地委办公室从秘书科把杨光杰叔叔抽出来给父亲当秘书。

“老书记对秘书的要求不高,一是单身汉(家属子女不在保山城),随叫随走;二是身体好,吃得苦;三是要随时带一套行李在车上,便于下乡使用。” 杨叔叔回忆道。
于是杨叔叔从1976年底至1979年9月期间为父亲当秘书。这段时间父亲任地委书记,仍然分管着“促生产”的工作。

“老书记曾对我们说,抓农业、抓生产不会错,不要怕,大胆干,中央不是要求既要‘抓革命’,还要‘促生产’嘛。粮食增产了,老百姓吃饱肚子才是实事,于是他继续带领干部群众开展轰轰烈烈的农业学大寨运动,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继续到大官市、将台山搞坡改梯。”杨叔叔回忆道。

杨善洲走在茁壮成长的森林像自己孩子一样健康成长心里乐开了花。杨江勇 供图

在姚关将台山,父亲要求工作组甩开膀子,做出样子,划出两亩多的一块坡地,由工作组成员手挖、肩挑造梯地。

一天傍晚,杨叔叔趁父亲和工作组的队员们吃饭去了,就留在后面给推土机师傅说,“帮大伙推一下吧,我们手都挖起泡了。”没想到,当父亲吃饭回来看到推土机在堆,就严厉批评了杨叔叔:“你们这种干,老百姓不佩服,工作组必须硬干”。

收工后,父亲要回家一趟,杨叔叔让车子送他一程,父亲不要,杨叔叔要求和他一起走做个伴,父亲也不让,就一个人走了。可第二天天刚刚亮,父亲就返回到了公社,杨叔叔给父亲端来洗脸水,想着等父亲刷好牙,他也刚好能洗好脸,就能赶上出工了。谁知父亲忙着出工,刷牙也来不及用牙刷牙膏,含两口水一吐就出工去了。

杨叔叔回忆,那时和父亲下乡没有床,多是住在楼板上,弄些稻草作铺垫。“老书记的行李只有一床被子(黑色土布被、蓆子,没有褥子),他跟我说,要过到50岁才垫褥子。”杨叔叔说,“在姚关的那段时间,正值冬季,非常冷,我把我的褥子铺给他后,没想到他又把褥子铺还给了我。”

在大官市搞坡改梯,父亲与大队干部一起吃住在坡地,挑灯夜战住公棚,睡得一身的虱子。在大保场,为了试验双季稻,大年初二就带领大伙试种早稻,太阳落山也不收工。

杨善洲看到自己种植的果树已经挂果可高兴了。杨江勇 供图

“有一次到山脚村生产队检查包谷施肥的情况,他发现固肥土的劳力不足,就叫人找来锄头,要我跟着固,而他却独自一人去了其他队检查。我看看太阳落山了仍不见他回来,就打电话到各大队询问,都说来过一趟,走了。直到天黑,他才骑了辆自行车回住处,单车上加了一把水蜜桃枝条。原来,他一直步行到了施甸县城,剪了些水蜜桃枝条,然后到县委办借了一辆单车回来的,县委办要派车送他不要,也不叫他的专车去接。第二天要我去还单车,他自己又忙着去为老百姓嫁接水蜜桃,我骑单车去,步行返回不少于13公里。”杨叔叔回忆说。

父亲由于长期的劳累,加上长期跑乡下,饮食不规律,在大官市、将台山搞农田基本建设期间,经常吃硬饭、冷饭,导致消化系统严重紊乱,已经到了吃米饭,拉出来的还是米饭的程度。

“组织上强迫他到昆明治疗,但病未痊愈他就回到了乡下。并悄悄地告诉我他已找到了秘方,只要经常服点鸡内金就好了。于是让我给他买来并加工,把鸡内金放在瓦片上烤,再舂成面,然后用水吞服。此药其味难闻,又腥又臭,他吃后经常反胃呕吐,吃不下饭,睡不好觉,身体很差,但他却始终惦记着农田建设,仍坚持边工作,边服药。” 杨叔叔说。

在父亲杨善洲临终前一周,前秘书杨光杰去看望他,他仍在关心着大亮山种植核桃的事……

在当父亲秘书三年的时间里,杨叔叔从没见过父亲上理发店,多数时间是在地委大院相互理,自己洗,下乡时就在公社找人理。他也一直同大伙在一个大食堂里吃饭,饭票、菜票都是他自己去买,从来没有让人为他买过饭菜票。有时地委开会设有会议伙食,但他从不参加,他也不让住保山的干部参加,为的是节约开支,出差从来不报出差补助费。

“在跟老书记当秘书的三年时间里,我们之间的相处是同志关系,没有上下级隔阂,当秘书不用为他洗衣服、被子。”杨叔叔说,“有一次我母亲牙坏了,我想请假回家带她到保山装口假牙,老书记却主动让我母亲坐他的车去看病,母亲晕车,一路呕吐,弄脏了座位,老书记却丝毫不在意,直说:“不怕,不怕,水冲冲就干净了。”

2002年,杨叔叔下乡过姚关时见父亲在路边搭车,就请他同车到施甸。车上,他对部分干部的表现很不满意,对杨光杰叔叔说:“现在的一些干部都变了,吃酒不醉,打麻将不睡,不办实事,工作不会,怕苦怕累,这与党的三大作风很不相称。光杰,退休后你就来林场报到吧,接我的班,开山种树,修桥补路,做点好事。”后来杨光杰叔叔退休后被单位继续聘用,去林场的事也就搁浅了。

杨善洲在为他种植的果树垄土。杨江勇 供图

但有一次,父亲却找到杨叔叔,要杨叔叔帮他买些塑料袋。“我问他要塑料袋干啥?他说不少部门支持过大亮山的开发,我要用大亮山的果实回报他们。”杨叔叔说。

2009年,在父亲病重期间他再一次找到杨叔叔,让杨叔叔帮他找美国核桃的样品,他要在大亮山上种美国核桃,但核桃未种,他却住进了医院。“临终前的一星期,我到医院看望他时,他仍在关心着大亮山种植核桃的事情。”杨叔叔说。

慈祥睿智的杨善洲。杨江勇 摄

“在我看来,老书记是个官,但也是个很平常的老倌。他朴实无华、任劳任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清清白白为官、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光明磊落,他大事不糊涂,小事不计较,凭良心办事。”回忆起作父亲秘书的点点滴滴,杨叔叔这样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老书记就是一辈子做好事的人。他退休后的二十多年间,一直实践着‘要为家乡做点事,修桥铺路,开山种林’的诺言,绿化荒山五万亩,修桥铺路数十里,经济价值三亿多,造林后保持了几十个村寨的水源,这更是无法用金钱去衡量的,‘春蚕到死丝方尽,烛炬成灰泪始干’,老书记就是我党的一条春蚕,更是照亮家乡的一支巨烛。”

听了杨叔叔述说我的心再次一阵一阵绞痛,内心的敬仰和父亲所吃的苦交织在一起,泪水不知从何落。

作者 杨善洲三女婿杨江勇 记录  杨善洲前秘书杨光杰 述说

相关新闻: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今天,我们向杨善洲学什么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父亲杨善洲的初心和坚守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父亲杨善洲的“小家”和“大家”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父亲杨善洲:牵挂别人的人,也永远被别人牵挂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父亲杨善洲的那些令人难以“理解”的事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父亲杨善洲坚守一辈子的承诺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父亲杨善洲:我就要一辈子为党做事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父亲杨善洲的有愧与无悔

责任编辑:吴珺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