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山民”下山 “索玛”花开 老君山最后一批彝族村民搬出深山 易地扶贫走上致富路
搬新家笑开颜
在海拔3200米的老君山上,坐落着一个小村庄——新和村彝族社,全村86户323人分散居住在“九山八箐”,这是剑川县老君山镇最后一批居住在深山老林的村组。去年6月,86户村民陆续搬进新和村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教育、医疗等大问题随之得到解决,借助全镇“八个一”产业,村民们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未来,这个充满彝家风情的小村子,将打造成老君山脚下一个少数民族特色旅游小镇,名叫“索玛”。
困境
山高坡又陡,看病读书成难题
在新家生活的一年里,建档立卡贫困户沈文祥一家感触很深。“以前的老房子在海拔3050米的地方,只能种些苦荞、洋芋,放牛放羊养活一家。”彝族汉子沈文祥说这还不是最困难的,孩子上学、老人看病最让人发愁,上下山一次就要半天时间。这在老君山镇副镇长马续挺的口中得到印证。“以前,村民房前屋后都有野生菌,但很少有人吃,因为城里人吃菌中毒半小时就能送医,在山里可能会送掉一条命。”马续挺介绍,安置点的86户村民从老君山上的“九山八箐”搬下来,山高路远、坡陡弯急,交通十分不便,最近的十多公里,远的有三十多公里,上下山来回至少需要两个多小时。
搬迁
“九山八箐”村民搬出大山
86户、32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9户211人,他们分散居住在老君山畜牧场、鸡脚箐、卓玛、八连丫口等8个山箐、9个山头中,每个山头分散住着约10家人。这里山高坡陡、道路不畅、高寒冷凉、信息闭塞等,大多数村民们陷入了绝对贫困的境地,看病难、上学难、生活难成了发展的“拦路虎”。
2017年9月,老君山镇启动了老君山彝族自然村86户群众整村易地搬迁项目。同年10月14日,老君山镇新和村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开工建设,搬迁新建的村落位于坝区新和村境内的盐马古道上的老君河旁。2018年6月30日,86户彝族群众全部搬出大山,入住新居。
致富
“八个一”产业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为了破解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难题,老君山镇通过流转土地方式解决搬迁群众生产用地缺少问题,引进藤编企业通过培训实现群众较近务工65人,外出劳务输出28人。同时借助全镇“八个一”产业发展优势,通过培训藤编技术、削香杆、种植中药材等方式,优先推荐建档立卡贫困户就近就便在企业务工,搬迁群众人均收入已由5年前的360元左右提高到现在的6000元以上。自去年6月村民搬进安置点,各项基础配套设施正加紧施工。再过几天,村史馆、绿化景观等基础建设将全面完成,彝族群众将在新家举行盛大的火把节。(记者 宋金艳 秦蒙琳 杨茜 文 资渔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