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学诗
山,一座连一座,构成巨大的山脉,横亘在滇南弥勒市城的西边,这就是弥勒西山,彝族支系阿细人聚居的地方。上世纪40年代末,中共云南地下党在此发动彝民起义,组建“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殊死的搏斗,杨治廷等数百位彝家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989年,一位叫蓝雨的作家到西山采风,后写道:“骄阳临空,热气灼人。赤地炎炎,土地龟裂……很多村寨的人,天天鸡叫起床,到三四里外的山脚浑水塘挑水……”我是在弥勒西山背着葫芦跟随大人外出取水长大的人,对于这里山脚浑水塘有多大的水量,西山东麓有几眼的龙潭,哪个村寨到哪眼龙潭有多长的路,都一清二楚,因此,当时见之,就情不自禁地提起笔来对其进行续写:“这是正常年份取水的情形。若是遇上一连3个月以上不下雨的年份,本地的山塘子被挑光,人们就成群结队地到八九公里外的西山东麓花口龙潭、清水龙潭、大树龙潭、租舍龙潭等处人背马驮,来回一趟四五个小时。山路崎岖,崴脚闪腰的事,天天都在发生。”
然而,社会的发展应验了《阿细先基》歌里的一句唱词:“再高的山也有顶,再深的水也有底。”即到了新世纪,阿细人吃饭问题基本解决,政府就指导并补助老区群众建水窖:掘个大坑池,内壁用石头砌好用砂浆糊严,底部用水泥石子浇灌,封盖口子挡住杂物进入,以集蓄雨水储藏,供人畜一年四季饮用。补助款一个水窖最初500元,没多久就提高到2000元,阿细人家家户户都有建水窖的条件。于是,据有关部门统计,至2016年弥勒西山先后建了20000余件的容积在30至50立方米的小水窖……近20年来,我再也没看到过一次故乡人像过去那样大规模出外取水的悲催情形!
有人怀疑:“真的没都看到过一次大规模出外取水的情形?”我坚定地回答是的。“水窖的水靠天下雨集蓄,2009年至2012年,整个云南都大旱,难道你们的小水窖还有水?”我说有啊——政府天天都在派水车从外地拉水来装进去呢!
“水者,万物之本原也”,“人体的70%左右由水构成,没有食物,人可以活较长的时间(有人估计为两个月),如果连水也没有,顶多能活一周左右”。因此,如今的故乡人,一提起水窖的事,往往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载歌载舞:
最心疼孩儿痛苦的哟,莫过于慈善的母亲!
最关心山民疾苦的哟,莫过于当今的政府!
共产党的恩情哟,阿细人世世代代铭记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