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9日在云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侯建军
2018年主要工作
2018年,全省法院全年共受理案件670250件,审(执)结606417件,结案率90.48%,同比分别上升15.98%、20.95%、3.72%。其中,省高院受理13459件,审(执)结12784件,结案率94.98%,同比分别上升7.98%、13.65%、4.73%。
一、突出扫黑除恶重点,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全省法院审结一审刑事案件41708件,同比上升2.36%。把维护国家安全放在首位,加大反恐怖反分裂反邪教斗争力度,依法严厉打击危害国家安全、暴力恐怖等犯罪活动。坚决落实党中央关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重大决策部署,重点打击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横行乡里、欺行霸市等11类犯罪,突出涉黑涉恶案件审判“严”“快”“准”三个效果,一审审结78件706人,其中判处有期徒刑5年以上重刑181人,累计判处财产刑金额1762.2万元。对25件涉黑涉恶案件进行集中宣判并向社会公开发布。严厉打击侵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犯罪,审结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抢劫、绑架、抢夺、盗窃等犯罪案件13546件。坚持惩治受贿与行贿犯罪并重,审结贪污、贿赂、渎职等职务犯罪案件976件,审结行贿犯罪案件154件。深入推进禁毒人民战争,审结毒品犯罪案件7726件。省高院首次发布《禁毒工作白皮书》,展示近三年全省法院惩治毒品犯罪成效。坚持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严格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等法律原则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5名公诉案件被告人和62名自诉案件被告人依法宣告无罪。依法严格公正透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47545件,对253名罪犯裁定不予减刑、假释。
二、护航“三大攻坚战”,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切实加强产权司法保护,优化营商环境,审结一审合同纠纷案件172441件、物权纠纷案件10484件,同比分别上升16.13%、2.47%。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审判激励和保护创新、促进科技进步的职能作用,审结知识产权案件2364件。发布民营经济保护十大典型案例,亮明全省法院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鲜明态度。严厉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审结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合同诈骗、组织领导传销、非法经营等犯罪案件627件。依法妥善化解金融纠纷,审结金融纠纷案件19161件、民间借贷纠纷案件44511件。充分发挥破产审判在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的法律功能,审结企业破产清算案件69件,依法处置“僵尸企业”,推动完善市场主体救治和退出机制。出台服务保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18条意见,助力精准脱贫,发布十大典型案例,判处扶贫领域职务犯罪案件63件95人。服务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建设,审结旅游合同纠纷案件50件,判处的全国首例导游强迫交易案入评“2018年推动法治进程十大案件”。助力中国最美丽省份建设,依法审结环境资源案件5689件,突出对涉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案件的审理,守护好蓝天碧水净土。依法审结涉外案件673件,办理领事保护及国际、区际司法协助案件759件,助推“一带一路”建设和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
三、聚焦民生司法需求,保障人民美好生活
依法打击民生领域犯罪,审结生产销售伪劣产品、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电信网络诈骗等犯罪案件44件,判处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20件。妥善化解涉民生纠纷,审结涉及劳动就业、教育培训、医疗卫生、住房保障、交通事故等案件21501件。加强妇女儿童权益司法保护,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采取零容忍态度。全面深化家事审判方式改革,通过弱化对抗、强化调解、关爱弱势、关注情感等措施,注重家事纠纷实质化解和长远和谐,审结婚姻家庭、继承纠纷案件59858件,其中调解结案27161件,占45.38%。妥善处理“民告官”案件,审结一审行政案件3864件,同比上升49.3%,依法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支持、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全省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到72.88%。依法对困难群众缓减免诉讼费3748件2463.22万元,保证困难群众打得起官司。对3866名困难当事人实施国家司法救助3244.87万元,体现司法人文关怀。以方便群众诉讼为着眼点,加快推进智能送达平台、在线调解和司法确认平台建设,推进诉讼服务中心升级提效,着力解决群众“问累、诉累、跑累”。大力推行巡回办案和以案释法,及时化解矛盾,就地宣传法治。全省人民法庭巡回审判率达67.24%,调撤率达68.35%,邀请群众旁听庭审210168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