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讯(记者 夏方海)“一个大地的儿子,今天就这样回归大地了,和光同尘。一个一辈子都以军魂大写人格的战士,今天停下生命的脚步,在此安息了。”1月24日,昆明市阳宗区草甸乡青龙艺术陵肃穆无声,云南作家彭荆风安葬、塑像揭幕仪式在此举行,他是无数人熟知的课本中《驿路梨花》的作者,他是70年如一日辛勤创作、待人谦和的老一辈作家。
上午10点刚过,在路边指示牌和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前来悼念的亲朋好友陆陆续续到达现场,随后,彭荆风先生的骨灰在其女儿及其家人的陪伴护送下缓缓来到墓区。长长的送行队伍站在路两边行注目礼,为彭荆风老先生送上最后一程。
彭荆风生于于江西萍乡。1949年5月,南昌解放后,彭荆风参加了人民解放军。1949年秋初,二野奉命挺进西南,彭荆风随军于1950年3月进入昆明,从此开始了他军旅作家的创作生涯。在云南近70年创作生涯中,彭荆风写下了数百万字的文学作品,对云南边疆文学、民族文学、抗战文学都有着卓越贡献。
上世纪50年代,彭荆风就以《当芦笙吹响的时候》引起中国文坛的关注。他创作的《驿路梨花》《蛮帅部落的后代》《鹿衔草》等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脍炙人口的篇章。进入80岁高龄之后,彭荆风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创作激情,不断推出《解放大西南》《旌旗万里》等史诗性长篇巨著。其中《解放大西南》荣获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驿路梨花》入选中国初中学生课本。彭荆风被誉为中国文坛的常青树。
2018年7月24日早晨6时53分,彭荆风因病去世,享年90岁。落葬仪式上,前来悼念的亲朋好友神情肃穆,主持人念完悼词后,被布盖着的彭荆风半身塑像缓缓出现,在场的亲人、朋友还有远道而来的老战友手拿橘黄色的菊花,纷纷上前献花拜别,沉痛哀思这位伟大的逝者。
据介绍,在生命即将走到终点的时候,彭荆风还创作完成了50万字的作品《太阳升起》。回顾自己70年的文学创作生涯,彭老曾感慨:“为什么我这么执着,因为文学就是我的生命。”今天,彭老将永远长眠于此,而他的作品却将生生不息的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