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辐射中心建设提速 开放云南活力四射——牢记总书记深情嘱托推动云南跨越式发展(下)
以梦为马,奔向星辰大海。
这是一个开放发展、拥抱世界的梦。
在逐梦发展的征途上,云南各族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嘱托,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坚持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的发展新思路,根据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建设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实施意见》,全省干部群众奋发有为,努力将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和人文交流中心,成为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有力支撑下,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和人文交流中心建设不断提速。
“选择云南是对的。”1月9日,友和道通集团云南基地总经理杨帆接受采访时由衷感叹。友和道通集团自2017年1月进入云南以来发展迅速,现已开通昆明至孟加拉国、印度、尼泊尔、越南的8条国际货运航线,2018年运输量超过4万吨,去年底还启动了面向印度市场的电子商务业务。“云南的辐射中心建设让企业跑出了加速度。”杨帆说。
正如杨帆所感受到的那样,在云南建设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的过程中实现合作共赢,这是云南向国内外朋友发出的邀请函,也是云南和各地朋友共同收获的成绩单。其中的精彩故事不胜枚举。
新年伊始,红河综合保税区一片繁忙景象。在以晴红河产业园,大约2000名工人正在为生产一批电子产品配件忙碌着。从2015年底动工建设,2016年首条生产线建成投产,到如今手机、平板电脑、触摸盖板等多种产品畅销南亚、东南亚。回忆起这几年,以晴红河产业园总经理蔡国堂心潮澎湃。
蔡国堂说,近年来南亚、东南亚国家对中国制造的电子产品需求不断增长。云南有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位优势,同时有辐射中心建设的政策东风,因此,以晴集团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云南。
“辐射中心建设给我们带来更多商机。”蔡国堂举例,目前已有不少越南企业到园区参观洽谈合作;除在红河综保区开展出口加工项目,以晴集团还在蒙自经开区开展了针对国内市场的业务;此外,他们已推出配备泰语、缅语、越南语的电子产品,今年将不断完善产品功能,同时还将进一步延伸产业链。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通过创新赢得市场、赢得发展’的勉励,我们铭记在心,并成为推动创新的强大动力。”铂骏实业集团副总裁何展飞说,近年来铂骏实业集团坚持市场、产品、技术、管理、服务创新,产品销量在南亚、东南亚地区持续增长。
铂骏实业集团将汽车品牌整合为“时骏”,筹建国家级技术中心,广泛应用3D打印技术,引进智能机器人等设备,为产品研发、生产制造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管理方面,实行管理透明化、管理数据化、作业标准化、流程表单化、团队人性化、平台共享化,针对客户需求提供私人订制式的产品及服务。去年9月,投资近100亿元的铂骏实业·时骏汽车20万辆商用车生产基地开工建设。该基地将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升级。何展飞说,未来5年,依托“一带一路”建设,企业将加强在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平台建设,打造“中国制造”的优质产品和品牌。
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云南的吸引力、聚合效应愈发明显。
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所长番兴明和玉米打了30多年交道,因为爱玉米爱到骨子里,他把“玉米人”作为自己的微信名。近年来,随着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合作的增多,在这些国家有了越来越多像番兴明一样懂玉米、爱玉米的“玉米人”。
番兴明说,云南和南亚、东南亚国家在自然环境方面有较高相似性,云南的农业技术在当地很受欢迎。近年来,省农科院粮作所与西双版纳州种子管理站、老挝南塔省农业厅合作,在老挝成立了“热带亚热带杂交玉米工程研究中心”。同时,该研究所还与老挝国家农林科学院在品种推广、人才培养方面展开合作,目前已为当地培训了约500名相关人员。
此外,省农科院先后倡导成立了中国-南亚农业科技交流合作组、云南农业走出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南亚东南亚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等国际合作平台,并与柬埔寨、缅甸、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签署了合作协议。“云光”系列优质稻以及云南茶叶、花卉的品种和技术受到周边国家的广泛认可。以合作带动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发展、民生改善的共赢故事还将继续。
“人民币与外币实现跨境结算和调运后,我们的财务人员每天只需跑一次就可以办理资金跨境业务,再也不用一天多次在公司和银行之间往返跑了。”从事境外替代发展的云南强胜农业进出口有限公司经理杨明旺说,公司进出口需要的资金有时一笔就高达500万元左右,过去资金出境要先从磨憨打到昆明总公司的账上,再由总公司购汇换成外币汇款到境外,这样一笔钱打到境外账户上至少需要三到四天时间才能完成。
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推动下,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交流合作日益扩大。省委、省政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提出的“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要求,积极推动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开展了一系列在全国具有创新意义的试点工作。尤其在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方面,实现了多项突破。人民币在东盟和南亚国家的影响力和辐射力逐步增强,成为云南第一大对东盟跨境结算货币。
2018年5月18日,作为首家获准开展中老本外币跨境调运业务的富滇银行西双版纳磨憨支行,与在老挝的老中银行磨丁分行开展了首次双边本外币现钞调运合作。500万元人民币通过中国磨憨口岸调入老挝的同时,5亿元老挝基普也通过老挝磨丁口岸调入中国。这是沿边金融综合改革推进过程中,中老两国实现人民币跨境结算后的又一个重大突破。
在沿边金融综合改革中率先走出国门的富滇银行,先后在老挝的万象和磨丁开设了老中银行,可实现美元、泰铢、老挝基普和人民币4种货币直接由富滇银行西双版纳磨憨支行汇款至境外账户。从而结束了过去企业资金需要由磨憨至昆明购买外汇、再汇款至境外账户的历史。
“每年在粮食收购高峰期,我们每天都需要大笔资金出境结算,经常由于在跨境结算中周转环节过多而造成资金周转困难。”杨明旺说,自从货币可以直接跨境结算后,他们的资金当天由磨憨汇出,次日即可到达境外账户进行结算,企业的运转更为顺畅。
省社会科学院、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副院长陈利君最近很忙。他的日程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各种安排,这些安排都和云南与南亚、东南亚的合作交流有关。
陈利君早年出国交流时一定会随身带上一张地图,这是为了方便与当地学者交流时指出云南的位置。随着近年来中国-南亚东南亚智库论坛等平台的搭建,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国家人文交流增多,陈利君出访的行囊中已经没有了那张地图。现在,他“烦恼”的是满足不了大家与云南交流的高涨热情。
陈利君说,起初中国-南亚东南亚智库论坛参会人员大概100人,最近几届论坛每届都有200至300人参加。论坛上“接地气”的议题多了,各国学者提出的决策咨询建议也在增加。
“今年,我们板球俱乐部计划找个假期去孟加拉国交流比赛。”昆明医科大学孟加拉国留学生桑迪说。2016年,几位在云南工作、学习的外国板球爱好者成立了云南板球俱乐部,桑迪担任俱乐部球队队长。两年多时间,俱乐部成员从10个左右增加到约60个,球员来自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英国、澳大利亚、南非等国家。球队曾到泰国、马来西亚以及国内各大城市比赛,与当地板球俱乐部建立了良好关系。
“我正在云南财经大学攻读企业管理专业博士学位。”泰国姑娘冼佩宁说,是南博会使她更加坚定了留在昆明的想法。2016年,当时在昆明读研究生的冼佩宁在第4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暨第24届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担任场馆翻译。她发现中国市场对泰国商品有巨大需求。依靠南博会获得的信息和渠道,冼佩宁在昆明做起了销售泰国商品的生意。现在她每天有200单左右的订单,客户有云南本地的也有来自外省的。“我要再读书,做好准备迎接未来的机遇。”冼佩宁期待中泰铁路建成通车,这样两国之间的货运时间将大幅缩短,跨境贸易成本将大大降低,发展的机遇更大。
沿边开放自古就是云南的特色和优势,也是云南拥抱世界、跨越发展的梦想。在省委、省政府的带领下,全省干部群众牢记使命,抢抓机遇,围绕建设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金融服务中心、人文交流中心,内外联动,纵深推进,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如今,站在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起点上,云南奔跑追梦辐射中心建设的步伐更加有力。
延伸速读
政策沟通:云南全力配合国家推动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建设,积极参与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建设。目前已经与9个国家建立了11个双边地方合作机制。
设施联通:截至2018年底,云南各机场开通航线达524条;昆明机场已开通连接东盟10国、南亚5国首都及重点旅游城市的航班,南亚东南亚通航点达34个;云南与越南、老挝、缅甸3国已实现电网互联;国际通信服务范围覆盖泰国、柬埔寨、印度等东南亚南亚国家。
贸易畅通:云南已连续举办5届南博会,参展参会国家和地区从42个增加至87个。2018年云南外贸进出口总值达1973亿元,较2017年增长24.7%。
资金融通:目前,全省银行已与84个国家(地区)建立了跨境结算渠道。驻滇银行机构设立沿边金融合作服务中心、泛亚业务中心等区域性功能性总部。
民心相通:云南稳步推进与周边国家的文化、旅游交流合作,成立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中心、中国-东盟创新中心等平台。目前,云南在境外共办孔子学院15所。
记者手记
回望刚刚过去的2018年,云南在开放道路上姿态愈发昂扬、足音更加铿锵。作为对外开放一线的记者,我们为这一年贴上的标签是:充实、繁忙。
这一年,我们在昆明共赴南博之约;前往福建厦门,参加第20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在“魔都”上海,“打卡”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和2018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体验云南的超强“吸粉”能力;到巴基斯坦、马来西亚、柬埔寨、泰国,采访“一带一路”建设中云南与这些国家合作的新进展……
无论是在滇池之畔、浦江之滨、鹭岛之上,还是穿梭于中南半岛、跨越太平洋和印度洋,来自云南的开放之“风”都吹得分外强劲。作为记者,我们既在工作和生活中对开放之风有真切感受,也用笔和镜头记录了“风”中的温情故事。
2018年11月,首届进博会上,与云南相关的画面,让我们至今难忘。
云南省交易团里,一家大型企业的负责人每天都在微信里与记者“比拼”当天行走步数,而他总是赢家。因为这位云南企业家每天早早就在进博会场馆里寻找商机,一天走几个场馆,包里塞满了有意与他合作的外企资料。他笑言:走向世界,真的要多走快走。
投洽会,作为主宾省的云南与主宾国捷克在开幕式前的交流活动中提前“碰面”。当我们对着捷克大型车企斯柯达的高管说出“云南”2字后,对方马上开心地报出了大理、丽江、香格里拉这些云南州市名。他说,这是很多外国朋友口中“最适合自驾的线路”。“云南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潜力,期待和云南开展合作”,这位捷克人说这话时的激动神情令人印象深刻。
在一次采访中,见到马来西亚和泰国的企业家、外交官,他们说起乘风破浪的郑和船队,都饱含深情。他们对云南非常熟悉,采访中一次次提起泛亚铁路,他们也期待高铁早日将自己和云南连接。
在一次次采访中,我们深切感受到,向着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目标,彩云之南正以新的加速度向前迈进。
(记者 刘子语 韩成圆 戴振华)
新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