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经济 >> 正文
【提升城乡环境在行动】云岭山乡处处展新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扫描
发布时间:2019年01月21日 07:12:00  来源: 云南日报
分享至:

  原标题:云岭山乡处处展新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扫描

    

元阳县委宣传部供图

  隆冬时节,行走云岭大地,如同穿梭在一幅幅风景画中。蔚蓝的天空下,远处群山连绵,苍翠欲滴;公路两旁植被葱茏繁茂,屋舍俨然;河清澈,水鸟舞蹁跹。广袤的田野乡村,正在见证着一场深刻变革,农村环境综合治理行动仿佛一支如椽画笔在挥洒一幅大美乡村的宏伟画卷。

  

元阳县委宣传部供图

  统筹规划 高位推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围绕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2013年,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的意见》提出了1年起步、3年见效、5年变样的目标。2016年8月,省委、省政府制定了《云南省进一步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提出以村庄“七改三清”(改路、改房、改水、改电、改圈、改厕、改灶、清洁水源、清洁田园和清洁家园)为主要内容的环境整治。2018年5月27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云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年7月6日,省政府印发了《云南省“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推进实施了一批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和重要行动,农村整体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成效显著。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同时,提出“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这既是实现生态宜居的具体行动,也是提升农村居民生态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2018年4月在浙江召开的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指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当前推进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

  

紫溪彝村。云报客户端记者 李秋明 摄

  远山如黛、新房幢幢。楚雄彝族自治州紫溪彝村近年来的变化令人惊叹。

  冬日暖阳下,记者走进这座现代化的新彝村。春节即将来临,村里一派喜气洋洋。“回看紫溪彝村的发展,村民生活质量大幅提升得益于规划先行。”紫溪镇镇长刘应平说。

  

紫溪彝村。云报客户端记者 李秋明 摄

  紫溪彝村建设初期就按照文化旅游新农村来建设,水电路、绿化、污水处理等一并考虑。当时不少村民觉得规划太超前,觉得这么美丽的乡村不可能做到。随着项目的一步步推进,到最后村民搬进了新居。“三个想不到”成为大家的口头禅,“想不到规划中的旅游村变成了现实;想不到我们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设施一应俱全;想不到干部帮扶都落到实处,全程帮助村民建设新农村。”

  

紫溪彝村。云报客户端记者 陈飞 摄

  在刘应平看来,紫溪彝村村容村貌得到如此巨大的改善得益于规划的引领。昆明理工大学城乡规划建筑设计院编制了《紫溪彝村村庄建设总规》,对村庄规划、彝族文化规划、乡村旅游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做了详细谋划。在项目整合方面,紫溪彝村坚持“一次规划、集中投入、渠道不乱”等原则,这也让紫溪彝村从建设初期到最终呈现、使用成为我省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样板工程。

  

紫溪彝村。云报客户端记者 李秋明 摄

  “以前村干部和我们说规划的时候,感觉像天方夜谭一样遥远。如今,在村里领导、党员的帮扶下,村子漂亮了,开起了彝族农家乐,游客越来越多,生活越过越红火。”紫溪彝村二组村民张志华兴奋地说。

  

紫溪彝村。云报客户端记者 李秋明 摄

  美丽环境是形象,更是竞争力。推进农村环境的综合整治,建设美丽幸福乡村,云南以规划先行,统筹规划,细化农村各项生产、生活、生态等功能定位和服务设施的合理布局。截至目前,全省已完成65个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1700个省级规划建设示范村和2033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新村规划的编制与审查,以及615个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的编制审查和上报。全省配备村庄土地规划建设专管员42752人,基本实现专管员行政村全覆盖。112个县(市、区)实施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制度。

  重拳治污 美丽蜕变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涉及面广、任务量大,从何做起?我省紧扣农村实际,在借鉴经验的同时,各地不断总结和解决问题,突出典型示范作用,带动重点村镇试点先行,积极支持整体推进,形成各具特色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模式和污染治理技术体系。

  

元阳县委宣传部供图

  在昆明、曲靖,“清洁乡村行动”如火如荼;在玉溪,“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深入开展;在红河,美丽家园建设、“万村卫生公厕”工程建设全面推进。深入探索中,大理白族自治州通过开展家园、田园、水源“三清洁”行动,重点对垃圾乱倒、道路乱占、粪土乱堆、杂草乱放、污水乱泼、畜禽乱跑进行整治;保山市按照“政府主导、村级管理、群众参与”的要求,探索出了“户集、村运、乡镇处理”模式,用3年时间完成300座农村生活垃圾热解汽化炉建设并运行……

  

峨山县岔河乡凤窝村

  省农业农村厅提供数据显示:2017年,全省总体有93%的乡镇镇区和75%的行政村对生活垃圾进行了收集处理,其中80%乡镇镇区、47%的村庄采取转运至城镇、自建卫生填埋或焚烧设施方式处理,总体覆盖率分别较2016年底增加43%和37%;44%的乡镇镇区采用转运至城镇或自建污水处理厂的方式,对生活污水进行了收集处理,较2016年底增加18%。按照云南省“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自2018年5月以来,全省完成乡镇镇区154座、行政村413座公厕的改造提升,新增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建设7.9万座。

  

  放眼全省,一场告别脏、乱、差的美丽蜕变正在发生。

  

元阳县委宣传部供图

  “垃圾靠风吹,污水靠阳晒”回想起下庄镇金旦村街巷里曾经满是粪便和泥土,下雨天泥泞不堪的情形,祥云县下庄镇党委书记段朝章感慨不已。如今的金旦村溪水潺潺、巷道干净、村屋内外整洁,村口墙上写着“美丽村落是我家,山村不比城里差。”村子里每家每户门口放着垃圾分类收集箱,按照可腐不可腐严格分类投放。走进村民家里,物品摆放整齐,地面墙面都十分干净。“身边的环境干净了,环保意识也强了,我们精神上快乐了,大家对现在的生活环境特别满意。”村民们说。

  

  在玉溪市江川区,当地政府因地制宜,创新实施“农民上楼”,盘活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进行道路拓宽、行道绿化与活动场所、景观节点建设;“520美丽家园环境整治日行动”将村民爱护家园变为习惯,每月5日、20日都相约走出家门打扫公共卫生。“村领导说,‘520’就是‘我爱你’的意思。如今,爱护生活的家园已经成一种习惯,大家都会说我爱你六十亩村。”六十亩村村民付春宁说。

  

  美丽环境是获得感,又是生产力。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随着城乡环境越来越美,生态红利拓宽了群众致富路,绿色小康路上人们更加有奔头。(记者 胡晓蓉 王淑娟)

    云南日报评论员:抓住关键 共建共享 

责任编辑:孙重远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