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科教 >> 正文
弘扬联大精神 凝聚现代师魂 ——西南联合大学在昆建校暨云南师范大学建校80周年记事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19日 11:41:07  来源: 云南日报
分享至:

  潜心治学 崇尚真理

  西南联大把学术视为学校的生命。虽战乱困苦,联大教授们却潜心问道。华罗庚教授一边教书授课,一边钻研学术。住所被轰炸后,举家搬迁到了西郊普吉,住在牛圈上的楼棚。每天清晨,华罗庚教授要拖着瘸腿步行10多里路到联大上课。晚上,又伏案于牛棚刻苦钻研数学难题。正是在这个牛棚里,在将近7年的艰难困厄中,华先生攻克了10多个世界级数学难题,为世界数学史开创了一门新学科——矩阵几何学,写出了《堆垒素数论》和《数论导引》两本专著及10多篇论文,其治学精神令人钦佩。

  被尊为“一代史学宗师”的陈寅恪先生,在教授“隋唐史”课上开诚布公地说:“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这种追求卓越的气魄超乎想象。陈先生的课不仅吸引了很多学生旁听,还吸引了冯友兰、吴宓等教授去旁听。

  1939年就读于法律系的联大校友夏世铎先生至今难以忘怀图书馆前排队的人潮,在暗淡的灯光下是一片鸦雀无声的自习景象。由于图书馆座位拥挤,学校附近文林街、龙翔街的茶馆便成了学生们自习和研讨学问的好去处,杨振宁先生回忆在联大的读书时光,对当时日复一日泡茶馆学习讨论的场景印象深刻:“我们在茶馆里辩论哥本哈根的解释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们讨论得很激烈……”抗战时期,物质条件极差,然而联大师生却精神振奋,以严谨的态度治学。

  以人为本 兼容并包

  西南联大的人本精神在于其“育才先育人”的理念。梅贻琦校长在《大学一解》中强调,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应该将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情操修养融入教育之中。他提出适应社会需要培养“通才”的教育原则,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联大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和更多选择机会。

  联大允许学生跨学科、跨专业自由选课,尊重学生个性发展。联大没有学年的限制,采用选课制与学分制相结合的制度,学生如果有基础课一直学不好,可以换专业读下去。西南联大哲学系毕业生、“九叶派”诗人郑敏回忆,“我从外语系转到哲学系就填了一张表格。好多人入学后发现不喜欢原来所报专业,于是纷纷转入自己喜欢的专业。”

  课程设计上,同一门课程,大家可以同时讲授,教授之间,观点争奇斗绝,蔚然成风。例如贺麟先生欣赏王阳明“心外无理”说,反对理在心外,而冯友兰先生的观点则与之正好相反,但他们都很受学生尊重。有一年,闻一多、游国恩和罗庸开讲《楚辞》,青年教师唐兰和彭忠铎也开了这门课,老师之间有如“摆擂台”一般,拿出各自看家本领吸引学生听课,激发了学生的独立思考。正是这种以人为本、兼容并包的氛围,使得西南联大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依然能够大师云集,人才辈出。

  刚毅坚卓 贞锲弗舍

  西南联大新校舍教室里热天如蒸笼,冬天又寒风袭人。雨天铁皮屋顶叮咚作响。正所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学生宿舍大通铺,40人住一间,窗户是方洞嵌上几根木棍,雨大斜飘时要打伞遮蔽。吃的是砂粒、稗子、鼠屎俱全的“八宝饭”。学生们为了维持生活和坚持学习,全校一半以上同学都在校外兼差,半工半读。“跑警报”成为联大师生的“家常便饭”,为躲避空袭常常在野地坟头开坛讲学、探讨学问。

  联大教授们的生活也异常艰辛,不得不卖衣、卖字、卖书、治印维持生计。华罗庚教授的住所毁于日机轰炸,在闻一多教授邀请下,两家十几口人共居一室,因楼房中间没有墙,只好用布帘隔开。华罗庚教授还写了一首小诗来记述当年境况,“挂布分屋共容膝,岂止两家共坎坷;布东考古布西算,专业不同心同仇”。为一日三餐奔波的远不止学生、教员,梅贻琦校长的日子也过得十分拮据。为了组建可承揽工程的学生服务社,他卖光了自己所有值钱的东西。为维持一家生计,梅夫人韩咏华上街摆摊卖米糕,取名“定胜糕”,意为“抗战必定胜利”。生活如此艰辛,信念却十分坚定。这就是林语堂先生口中“物质上得不了,精神上了不得”的西南联大。

  八秩芳华 弦歌不辍

  八十耄耋,风雨兼程;兴教边隅,根繁叶茂。80年来,作为西南联大在昆唯一遗脉的云南师范大学,始终把传承弘扬西南联大精神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和职责。在精神传承方面,学校继承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校训,沿用西南联大的校歌,开创了“五个一”特色活动:每年对新进教师和学生教唱《西南联大校歌》;观看《西南联大启示录》纪录片;参观一次西南联大博物馆;听一场西南联大主题讲座;参加一次西南联大文化月活动。在课程建设方面,把西南联大专题的形势政策精品课作为新生入学“第一课”;在本科教学中开设“西南联大研究专题”选修课,在中国近代史专业硕士点中开设西南联大研究方向;实施了“朱自清”班、“杨武之班”等特色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在文化弘扬方面,与北大、清华、南开合作开设了西南联大讲坛,社会各界精英成为主讲嘉宾;连续组织开展了4届“寻访联大足迹”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举办了两届“西南联大国际文学节”;挂牌成立了云南西南联大干部教育学院,完成了全省高校组织部长、基层书记以及省直机关干部共12000余人的培训。基础条件方面,扩建了西南联大博物馆,成立了西南联大研究所,设立了“西南联大特藏室”和“西南联大研究文库”。西南联大旧址已经成为拥有7个“国字头”的基地和窗口: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景点,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全国免费开放博物馆。

  传承联大精神,凝聚现代师魂。历经80载沧桑磨砺,云南师范大学以服务边疆、振兴基础教育为己任,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30余万人,涌现出一大批著名学者、长江学者、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中科院“百人计划”、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优秀人才,被誉为“红土高原上的教师摇篮”。

  路正长,歌未央。云南师范大学仰山依滇,定能秉承联大之宏韵雄风,薪火相传再续辉煌!

   记者 施铭 本报通讯员 李璐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赵玮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