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成效
“党员干部重新认识了‘三农’工作;村组干部重新认识了自身的责任担当;山区群众更加坚定了跟党走的信念。”——这是云县委、县政府对脱贫攻坚的总结。
处级干部在一线指挥,乡村干部在一线攻坚,工作队员在一线坚守,包村帮户干部在一线助攻,纪检监察干部在一线督战,切实把挂穷乡、包穷村、扶穷亲的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这是云县在脱贫攻坚中的务实举措。
2014年以来,云县累计识别出建档立卡贫困村65个、贫困户11870户45893人。
目前,全县共有59个贫困村出列,10452户41046人顺利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末的10.13%下降至1.52%,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良好基础。
“村民所需,就是我们工作所求,服务村民是我们扶贫工作队员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已经故去的云县国税局干部张金明的一句话,也是对他驻村2年最好的总结。
张金明于2015年7月至2017年2月被派驻云县后箐彝族乡玉碗水村,先后担任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副队长。2017年8月,张金明因病逝世。
驻村扶贫期间,张金明起早贪黑,走村串户,与群众打成一片。在他逝世后,大家才知道,驻村期间他一直带病坚持工作。
云县驻村扶贫工作队和脱贫攻坚小分队队员来自省、市、县、乡党政机关,他们发挥了解政策、熟悉业务、联通上下的优势,昼夜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全力抓好保安居、兴产业、强基础、增收入、促民生、建档案等各项工作,无怨无悔当好“突击手”。
今年1月,云县委组织部的茶晓东被派驻茶房乡村头村,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他对驻村工作有了新认识:“随着脱贫攻坚工作不断深入,群众越来越认可工作队实实在在做事情,我们与群众的距离拉得更近,党群干群关系也更好了。”
包村帮户干部在一线助攻,云县建立完善干部帮扶机制,建立挂乡(镇)包村帮户机制,2个省级部门、17个市级部门、93个县级部门挂包到村,4656名干部帮扶到户,每名干部分别挂钩1至5户贫困户;组建65支驻村扶贫工作队和129支驻村扶贫工作小分队,分别进驻贫困村和非贫困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做到村村都有扶贫工作队、户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县级领导每半月1次到挂钩村指导工作,帮扶干部定时不定时走访帮扶户,开展帮扶干部同挂钩户干一天活、吃一顿饭、交一片心的“三个一”活动。
“我们村若要富,就要先把路整好。”这是2003年李旺元任大朝山西镇坡头村党支部书记时的承诺。
当时,坡头村还是一个闭塞、贫穷的小村落,除了穿村而过的大朝山电站对外公路,其他村组路全是土路。
为了实现承诺,他组织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研究和讨论道路铺设问题,并到镇政府和县、市有关部门争取项目。2016年,他组织群众积极参与建设,把最后一个村民小组的泥土路修成了水泥路。
李旺元说:“搞脱贫攻坚,我们村干部责任更大了,要带着困难户一起发展,种瓜种菜、养猪养牛都行,让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
几年前,坡头村除了种粮食,没有什么像样的产业。没有项目资金支持,他主动向上级部门争取,有了项目但群众没信心,参与积极性不高,他带领支部党员奔走发动,并带头做出示范。项目实施后,群众有困难有问题,他帮忙解决或联系技术人员指导。
到2016年,随着一系列脱贫攻坚政策在坡头村落地,全村产业发展呈现出了种植为主、养殖为辅的良好势头。全村有茶叶3000多亩,核桃2200多亩,澳洲坚果、魔芋、樱桃……村里的经济林果成了气候,牛羊养殖和蜜蜂养殖等专业合作社相继成立。
李旺元成为云县脱贫攻坚中,乡村干部在一线攻坚的一个缩影。
云县村组干部自觉履行主体责任,频繁奔走于各自的“责任区”,成为脱贫攻坚战场上的主要攻坚力量。790多名村干部身处脱贫攻坚最前沿,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始终吃苦在前、战斗在前,任劳任怨当好“主攻手”。
2015年,精准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了,大朝山西镇坡头村驻进了扶贫工作队,帮扶干部三天两头往贫困户家中跑,政策宣传、精准帮扶各项工作在澜沧江西岸的小山村铺天盖地展开。
“扶贫不外乎就是给点钱、给点粮、给点物,让贫困户能够打发揭不开锅的日子。”刚开始,村民李光斗并没把党委、政府的这些举措放在心里,他压根不知道什么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对诸如危房改造、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扶贫政策将信将疑。
一天,李光斗的挂钩帮扶干部进了家,与他拉起了家常,把家庭成员、收入来源、子女入学、看病就医等情况问了个遍,接着谈到了党和国家的精准脱贫目标和具体的政策措施,并与他就家庭发展和脱贫致富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李光斗觉得这位干部的话句句都说在了自己的心坎上,从此,李光斗打消了疑虑,他说:“党的政策越来越好,我们脱掉‘贫困帽’要靠自己摘,要知党恩!”
2016年春,李光斗家的房建工程正式动工,那年冬季,全家人如愿以偿地住进了崭新、舒适、安全的新房子。
之后,李光斗一家不断发展产业,增加收入,到2017年,这个3口之家的家庭经济纯收入从2014年的5000多元提高到1.6万多元。
走进占地面积125亩,安置了150户的云县茂兰镇安乐古村安置点,扑面而来的是一派新村新气象。在建房过程中,村里组成了建房理事会和建房互助组。前期,理事会主要做好易地搬迁、脱贫攻坚相关政策的宣传,在施工中则协调好用水用电用材等相关事宜。新居建好后,理事会把工作重心放在乡风文明建设上。村庄规划依山傍水,建筑设计尊重民族传统,村里村外绿树成荫鲜花绽放,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画在农家小院的墙里墙外随处可见。
云县坚持扶贫与扶志相统一,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以知党恩、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实际行动,树立“我要脱贫”的理念,坚定“我能脱贫”的信心,提升“我会脱贫”的能力。
县委书记说
云县县委书记李明奎:“换个肩膀不歇脚”
“脱贫攻坚是一个不断寻求新方法、积累新经验的探索过程,关键是找对符合自身特点的新路子。”云县委书记李明奎说,云县立足资源禀赋,整合人力、物力、资金等各方面资源,着眼长远目标,大胆探索,开拓创新,推出了系列特色脱贫攻坚措施。全县通过层层签订责任状、强化责任落实和跟踪问效,压实了各级各部门脱贫攻坚责任。
“以行政村为单位,组建精准普查工作队,对全县所有农村户籍人口“两不愁、三保障”现状进行地毯式精准普查;建立非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基本情况台账,适时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和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将建档立卡贫困户按照劳动力、收入来源等分为蓝卡户、红卡户,开展差异化精准施策。”李明奎说,在此基础上,云县实施非贫困户带贫困户学创业、合作社带贫困户学管理、龙头企业带贫困户学营销的“三带一帮两促进”产业扶贫模式,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生产大户+合作社+农户”“电商+贫困户”等经营和帮带模式,形成产业致富联合体。同时,配套相关帮带政策,突出特色产业、股权收益、转移就业三项帮带重点。
李明奎介绍,云县还建立了“党政同责、上下同行、干群同心、长短同谋,以挂钩助保障、以包村助帮扶、以帮户助脱贫、以产业助增收”的“四同四助”党建扶贫双推双促工作机制,把党组织强起来,把党员身份亮出来,带领贫困群众干起来。
“换个肩膀不歇脚。实现贫困县退出只是脱贫攻坚的一个阶段性成果,全县还有贫困人口1418户4847人,到2020年巩固贫困县退出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任务还很繁重,我们将聚焦未脱贫人口脱贫和已脱贫人口巩固两大任务推动脱贫攻坚。”李明奎表示。云县明确了未来3年推进乡村振兴的基本思路,使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序衔接,通过实施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记者 李春林 谢进 美编 刘一飞
相关链接:
【云南十五个县(市)脱贫摘帽】芒市“一户一策”扶到点上帮到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