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资料区 >>  正文
凝聚美好安徽的“价值公约数”
发布时间:2018年09月18日 13:52:07  来源: 中安在线
分享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

  改革,离不开价值追求的指引;发展,必定有精神力量的支撑。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精神文明建设,在全国较早出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意见》《关于全省党员干部带头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的指导意见》,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为改革发展矗立“精神航标”,凝聚起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的“价值公约数”。

  树精神导航仪,为改革立心

  1978年,发端于凤阳县小岗村的“大包干”冲破思想桎梏,唤醒沉睡的大地,成为改革开放的一声春雷。

  小岗人的创举,凝聚成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大包干精神”。 40年来,“大包干精神”在江淮大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2004年2月,作为省里选派干部,沈浩第一次踏上小岗村的土地。在小岗近6年时间里,沈浩带领小岗人传承弘扬“大包干精神”,针对“一夜越过温饱线,二十年没过富裕坎”的现状,推行土地流转,探索制度创新,使农业生产、农村面貌、农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包干精神”薪火相传,既是改革创新精神深入人心的最好见证,更是安徽击楫中流、争当改革先锋的生动注脚。

  潮涌催人进,风正好扬帆。改革开放以来,安徽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坚定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除了孕育出“大包干精神”,我省还相继诞生“黄山松精神”“王家坝精神”等具有代表性的地域精神,构建起安徽崛起的精神坐标。

  顶风傲雪的自强精神,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众木成林的团结精神,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广迎四海的开放精神,全心全意的奉献精神――人们早已耳熟能详的“黄山松精神”源自实践,是对安徽人在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的精神面貌的高度概括。

  长久以来,安徽淮河流域屡遭洪水侵袭。灾难面前,干部群众意志顽强、不屈不挠。2010年7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高度概括王家坝人几十年来坚持防汛抗洪斗争的崇高品格。他说:“‘王家坝精神’就是舍小家、为大家的顾全大局精神;不畏艰险、不怕困难的自强不息精神;军民团结、干群同心的同舟共济精神;尊重规律、综合防控的科学治水精神。 ”

  “聚山纳川、一马当先”的马鞍山精神,“熔旧铸新、敢为人先”的铜陵精神,“禹风厚德、孕沙成珠”的蚌埠精神……多年来,全省各地立足自身改革发展实际,提炼出各具特色的城市精神,构成了安徽整体精神面貌的道德因子,成为美好安徽的七彩基石。江淮儿女用自己的独特品格,让安徽精神巍然耸立,为我省改革发展凝聚起磅礴伟力。

  立价值风向标,为发展铸魂

  时序更替,梦想前行。

  医改进入深水区、农村“三变”改革向纵深推进、政务服务从“一站式”到“一张网”……在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的奋斗征程中,一些治理变革正闯关夺隘,波澜壮阔的改革画卷徐徐铺展。近年来,我省出台一系列改革举措,切实增进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每个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折射出一个社会的价值取向。

  当前,各种思潮此起彼伏,各种观念交相杂陈,多种价值取向同时并存。如何充分发挥核心价值和道德引领作用,让人们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

  安徽出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意见》,以六个专项行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把核心价值观渗透到生产生活各个方面。无论是文明城市创建、学雷锋志愿服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还是文化阵地建设等,均围绕这一主线来谋划和展开。我省借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引领整合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想意识,为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丰润道德滋养、良好文化条件。

  “最美人物”擘画当代安徽的价值年轮。 “跪守讲台”10余载、在乡村小学默默耕耘的最美教师李元芳,高压线上的“舞者”许启金,“大国工匠”周东红……“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坦荡的情怀胸襟,彰显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坚韧的意志品质,写照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从内化于心到外化于行,核心价值观深深植根于人们灵魂深处,成为江淮儿女精神世界的“价值公约数”。

  从倡导到践行,从理念到行动,七千万安徽人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划定的道德航标指引下,书写时代交给我们的崭新考卷。

  倡时代新风尚,以文化惠民

  没有精神文化的支撑,纵然腰包再鼓,也难以获得生活的自信。既要“仓廪实衣食足”的物质生活,还要有“知礼节知荣辱”的社会风气。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2008年11月,在“改革之乡”滁州唱响的首届中国农民歌会,2010年荣获文化部第十五届群星奖,成为扎根安徽、面向全国的公共文化服务名牌。

  “中华儿女激情漾,泱泱大国威又壮……”富裕起来的农民,共唱幸福歌,齐赞国家强。去年9月,以“希望的田野――新成就新征程新希望”为主题的第六届中国农民歌会在滁州再度唱响。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弘扬真善美,传播文明风尚,最好的方式就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用文艺唱响文明,用艺术弘扬道德。

  今年4月,省文化厅印发《关于加强优秀文艺短节目创作演出的通知》,提出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以文明乡风、移风易俗、孝老爱亲等题材为重点,评选一批短小精悍、寓教于乐的节目,列入各地“送戏进万村”等活动的必演目录,传播公益正能量,引领农村新风尚。

  日前,由省黄梅戏剧院精心打造的现代黄梅新戏《遍地月光》在省歌舞剧院带妆彩排,将于近期与观众重新见面。作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剧目,省委宣传部、安徽演艺集团重点扶持项目,该剧从现实生活中取材,讲述了一位普通乡村妇女顶着流言,坚守诚信,自己身处困境还向更不幸的乡邻施以援手的故事,歌颂了新时代农村女性的大爱情怀。

  最大气有力的书写,源于精神;最令人振奋的变化,始自人心。核心价值观助推改革发展,道德模范形成强大示范效应,风俗之变渐次展开。乘着新时代的浩荡东风,我们扬高尚精神阔步前行!

责任编辑:董明强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0007612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