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戴荣里
看到云南贫苦学生在工地上得知自己考上北大的视频,十分钦佩这位学生的坚韧。云南近几年大力扶持九年义务教育,教学成果开始显现;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助学、帮学政策,也使一大批志愿者奔赴西部。但和内地相比,边疆地区的教学质量整体堪忧。主要是设施落后、生源参差不齐,优秀教室太少,文化气氛不够浓厚。特别是在怒江等险峻山区,上到初中或小学就辍学的不在少数。一方面是历史欠账原因,另一方面则是当地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足。
设施先行无疑是教育平台搭建的基础。设施简陋或者设施过少,是导致教育资源无法普惠民众的根本原因,有的地区缺少幼儿园,适龄儿童无法接受正当的教育;有的地区,小学教育强退集中化教学,虽然让小学师资有了优势汇聚,但对孩子上学不够便利;有的中学严重缺乏师资,老师待遇过低、教学工作量太大,造成师资流失;有的地区则注重高考后奖励而忽视日常管理……
边区教育的提升是综合提升过程。从时间段上而言,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是一个系统的链条,错失了哪个阶段的教育催化都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那些缺失幼儿园教育的孩子,在爷爷奶奶的溺爱下,过早形成不良习惯,以后上学也难以改变;有的孩子因为在小学初中阶段缺少很好的英语老师,英语发音错误会伴随一生。种种求学路上的弊端,导致边疆整体教育下降;从空间段上而言,文化设施的稀疏,文化氛围的稀薄,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气氛不够浓厚,也是影响孩子从小立志向学的主要原因。边疆考上高校的学生,研究一下他们的成功史,也是社会、学校、学生个人综合用力的结果。
边疆加大教育投入,需要前瞻性思维。教育的投入作为系统工程,很难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对一个城市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持久性意义。这就和一个家庭一个乡村一样,倘若父母看到教育的力量,舍弃更多诱惑,而教育支持孩子一心向学,孩子成功的几率就很大,为何有些乡村家庭一家连出几个大学生?与父母教育思想有很大关系。对一个村落而言,有些村大学生年年出很多,这与一个村的尊师重教的村风关系很大。扩展到城市,道理一样。谁重视教育,谁就能尝到教育的甜头。教育的回哺效应,可能发生在十几年之后,构不成当下当政者的政绩,但教育的改变,意味着人才的塑造、汇聚和施展,对一个城市的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边疆教育,历史欠账多,基础设施落后,人才缺少,文化环境相对弱化,政府应有长远眼光,注重教育投入,增大基础设施投资,采取各种手段吸引优秀教学人才落户边疆,构建具有适宜学生成才的社会环境、校园环境和家庭环境,让边疆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从而保证边疆在教育链条上不断档、不落后,从而积聚回哺家乡的人才大军,为边疆的实力振兴提供坚实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