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如同雨后春笋,总会在历经风雨之后,才会义无反顾地成长。做一名警察,不仅是我的梦想,也是我家祖孙三代警察情的延续。”27岁的德钦县羊拉交警中队中队长扎史品初在笔记中写下的这句话,折射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协作”的老羊拉公安精神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什么叫初心至上、使命如磐、艰苦奋斗、坚韧不拔、无私奉献……历经半个多世纪,几代羊拉派出所民警虽然没有什么铮铮誓言,但他们筑牢忠诚警魂,耐得住高寒,亲民近民尽心尽力,忍得住寂寞,为民护民尽职尽责,靠双脚走遍了辖区1087平方公里的每个角落,在雪山峡谷间留下了一串串“扎实推进藏区和谐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爱民足迹。
上世纪60年代羊拉派出所建立时,所里只有一名民警,民警办案、巡查靠的就是双腿。扎史品初的爷爷是一名离休干部,曾在羊拉剿过匪,后来参加了公安工作。他的父亲阿柱1988年至1990年期间,曾任羊拉派出所所长,全所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一匹马,是“马背上的派出所”见证者。阿柱说:“我接任的时候,老所长叮嘱我,马的褡裢两边放的米面油和被子千万要保管好,没有这些东西,所里的很多工作都无法开展。”
据阿柱介绍,当时的羊拉派出所是一幢土木结构的两层小楼,每层各有三间房。房子逢雨必漏,民警们就在床上架起铁架,再铺上塑料布,艰难地度过一个又一个雨夜。
阿柱说:“我们派出所还有一位每月由县政府发30元工资的重要成员,它就是警马玉卓。玉卓在非紧急情况下,不是民警的脚力,而是运输办公用品和生活物资的工具。”每次外出办案和进村走访,他们就在马背上驮上干粮和一套行李,奔走几天几夜。晚上睡觉时,3名民警横着盖一床被子,脚都露在外面。这样的画面长年累月印在羊拉乡的崇山峻岭中。为此,羊拉派出所被称为云南最后一个“马背上的派出所”。
在阿柱的印象中,羊拉派出所的民警随时都奔走在雪山峡谷间。“一年能回一次家就不错了,很多民警几年都不能与家人见上一面,想家也没办法。外出办案,在雪山上住了多少个夜晚也记不清了。”阿柱回忆起往事心酸地说,“我现在退休了,晚上做梦经常会梦到派出所并肩作战的同事和可爱的玉卓。”
薪火相传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去年1月,地处滇川藏三省区交界处的罗仁检查卡点成立后,那两顶侧立于悬崖边的帐篷,便成了阿柱的儿子扎史品初固定的工作地点。无论是风吹日晒,还是雨雪交加,每天早上8点,他都准时到岗展开一天的工作。有时候,他也会找个有信号的地方,给父亲打个电话,向他“取经”。
冰寒长夜,荒芜山谷,罗仁检查卡点帐篷内一团火正在升腾。交警中队值勤民警围拢在火堆旁,烤去一身的疲惫。火在呼啸的寒风中越烧越旺,他们的斗志也在温热的火光中越涨越高。在羊拉派出所民警的手上、眼里、心中,永远都有一团火。它可以点燃信念、激扬斗志,也可以传递温暖、积蓄力量。
“三四月份的时候,峡谷的风特别大,坐在帐篷里就像坐在船上,摇摇晃晃的,感觉随时都有可能被大风吹走。”扎史品初向记者描述晚上住在帐篷里的情境时,脸上还带着腼腆的笑容。对于儿子的选择,阿柱自豪地说:“羊拉虽然条件艰苦,但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能磨练一个人的意志力。我希望儿子传承和弘扬老羊拉公安精神,用坚守与奉献去实现新时代警察的梦想。”
上世纪90年代,民警们的交通工具变成了摩托车。在村民自发挖掘的山路上,摩托车轰鸣了20多年,无数个遇险的故事也留在了大山深处。
2005年,民警们终于用上了越野警车。第一次开警车出警,大家满心喜悦。但是,车子还没行驶半小时,在雨后的路上打滑,大家全变成了泥人。
古语云:“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在羊拉派出所让我们深刻感受到,薪火相传不仅仅可以是高深的学问和精湛的技术,传的更是不朽的精神,铸就的是让人感动、暖心的故事。
现在,接力棒交到了7名民警和5名辅警身上,大家工作、吃住和休息都在所里,扎根在雪山旁。所长顿珠培楚带病坚守工作8年;教导员品楚与家人两地分居,一年仅回家探望一两次;辅警鲁茸扎西每月工资仅2800元,但他工作热情依然高涨……“老一辈书写了‘以所为家、不畏艰险、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公安精神。现在,我们每位民警在传承和发扬的基础上,努力践行着‘扎根基层、不畏艰辛、勇于吃苦、敢于胜利’的新羊拉公安精神。”顿珠培楚说。
6月22日下午,记者来到静悄悄的羊拉铜矿,见到昔日贫瘠的山腰间拔地而起的一幢幢现代化厂房,但矿山上却看不见轰鸣的机器和尘土飞扬的运货车。站在半山腰上,抬头看山顶,只感头晕目眩;低头俯视,则是深不见底的峡谷,大吼一声,山上满眼的碎石仿佛就会稀里哗啦地滚落下来。
与里农和路农两个藏族村落相邻的羊拉铜矿,是羊拉乡流动人口最多的地方。这里约2000人的流动人口管理、企业与当地村民之间的矛盾解决和矿区的生产安全,成了羊拉派出所工作的重点。当地村民尼布说:“大山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我们怕企业把矿挖完走后,我们就什么都没有了。”经派出所民警多次耐心地做工作,当地村民才明白,开发矿山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早日走上脱贫致富路。
“由于矿区情况特殊,以前停电、停工期间,经常发生工人喝酒闹事的情况。近几年来,这样的情况就没有出现过了,这完全与派出所的宣传教育和加强管理、服务密不可分。”云南迪庆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和继圣高兴地说,“矿区从2004年至今,能在当地获得稳定发展,离不开羊拉派出所的辛劳付出。如今,我们跟两村的关系情同手足,每逢重大节庆,三地党组织还会聚在一起开展活动。”
为监管好矿区各个部门的生产安全,羊拉派出所还专门创建了一个矿山宣传交流微信群,要求各部门和矿区下属公司,每天下午6点左右汇报当天的相关情况。而像这样的微信群,羊拉派出所一共创建了35个,有的用来与辖区群众沟通交通,有的宣传相关安全知识和普法教育。如今,辖区群众更喜欢接受这类创新的沟通和宣传方式。
走进命运多舛的47岁甲公村只木格村民小组建档立卡贫困户农布家,只见他正忙着脱青稞粒。谈及病情康复情况,他喜笑颜开地说:“要是没有派出所民警的真心帮助,我早就瘫痪了。”2005年底,农布在山上不小心砍伤了脚,因家境贫寒,再加之治疗不当,伤脚发炎,导致瘫痪在床。派出所民警在走访农户中发现了这个情况,就劝他尽快到医院医治。去年11月农布手术成功,现在已能下地走路。他花去的18万元医疗费已报销16万多元,欠下的费用也由派出所民警和当地干部捐款。他指着自家长势喜人的当归说:“从2014年开始,因为我做不了农活,民警不管是种玉米、青稞、当归,还是收庄稼,都会挤出时间来帮我家干。”农布觉得羊拉派出所民警更像自家的亲人。
一年之中,羊拉只有春、冬两季,近处的清寒刺入苍穹,远山的白雪亘古不化。但是,50多年来,羊拉派出所民警都一如既往地执行着警徽下的使命,家常便饭式的设卡、巡逻、出警,顶风冒雪行走入户路,只为了给云端上的乡亲保一方平安、保社会和谐稳定。
聚是一团火,散若满天星。羊拉公安精神的内在动力,已成为一代又一代民警永不磨灭的灵魂烙印,鼓舞着、激励着、鞭策着他们。在他们不断追求卓越和崇高的征途中,是这烙印让他们永不服输、永不止步,无论是离开的,还是留下的,最终都化为熠熠闪耀的群星。
记者 尤祥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