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娱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文娱 >> 正文
东山绣娘“针”功夫 指尖非遗“绣”乡愁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09日 15:27:00  来源: 云南网-巍山微视

  原标题:闭竹花:东山绣娘“针”功夫 指尖非遗“绣”乡愁

  “这些剌绣产品都是我一针一针缝制的,是积累了多年的收藏品了,像这双鞋是我儿子小时候穿过的,现在儿子都已三十多岁了……”4月4日,在巍山县大仓镇小三家村委会闭家村非遗传习所,现年53岁的“东山绣娘”闭竹花正在给几位前来学艺的南诏镇文华幼儿园教师介绍彝绣产品、指导剌绣技艺。

  海拔2300多米的闭家村,全村67户320多人,至今仍保留着原生态的歌、舞、乐和服饰文化。剌绣是彝族服饰不可缺少的部分,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中,闭家村彝族妇女把花草、动物和文字图案一针一线地绣到衣物和服饰上,造就了彝族刺绣这门古老的技艺,绣出的彝族服饰种类繁多、制作精美、异彩纷呈,构图形象生动、逼真,花纹对称工整,图案醒目耀眼,花朵层层套叠,色彩对比强烈,缝制工艺精美雅致,具有很强的使用价值、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在过去,剌绣是我们彝族妇女必备的一门手艺,家里如果有女孩子出世,母亲就要开始为她准备长大后出嫁的嫁衣和绣花鞋了。”闭竹花说,在她的记忆里,她从小便跟着母亲学习刺绣,一开始只是学习简单的针法,后来自己设计图案,自己搭配色彩,针线活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刚开始手磨起了泡,绣出来的图案总是坑坑洼洼不均匀,直到手指磨出了老茧,绣品才一天天利落平整,看起来有模有样。

  巧手裁云织锦屏,千针万线透玲珑。闭竹花介绍说,刺绣是一个漫长的工序,一件成品要经过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在母亲传授的基础上,她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在彝绣图案设计、色彩搭配等方面的技艺越发成熟,成为远近闻名的“绣娘”。“全村大多数妇女都会剌绣,绣出的服饰多用于自给自足,如今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也有游客和村民购买鞋子之类的剌绣产品。”闭竹花说。

  近年来,巍山县抓住大理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机遇,大力挖掘优秀文化遗产,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传承中弘扬,依托全县150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分批次建起了21家非遗传习所(综合传习展示中心、传承示范点、非遗工坊、非遗进校园示范学校、非遗旅游示范点),逐步建立起“传习所+传承人”非遗传承模式,以点带面开展非遗传承,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时代的潮流中焕发出新的生命。

  据了解,目前巍山县文华幼儿园正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研究》县级微课题,主要选取巍山非遗传承项目中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内容,包括彝绣、草编、甲马、扎染、舞龙及特色小吃等。“我们回去后,一定会将学到的彝族剌绣知识传授给幼儿园的孩子们,让优秀的传统文化代代相传、后继有人。”前来“拜师”学艺的幼儿园教师胡恩丽表示。(陆向荣)

责任编辑:杜诗雨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