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素有“药物宝库”的美誉,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中药材资源富集多样,天然药物资源遍布全省。云南中药材种植面积超过1030万亩,种植面积、产量连续6年居全国第一,是名副其实的中药材大省。在云南,中药材不仅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的物质基础,更是各族群众持续增收的富民产业。“无云药,不成方”。我们一同寻觅彩云之南的独特物产,探寻“云药”为何底气十足。
深山藏瑰宝 当归满药香
云当归,就是云南出产的特级当归,为伞形科当归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植株高0.4-1米,根呈圆柱状,颜色黄棕,自带浓郁香气,是云南药材出口量最大的品种之一。
云当归的药用价值极高,在《中药大辞典》中有记载,其味辛、甘,性大温,有补血活血、润燥滑肠等功效。云当归在云南有上百年的种植历史。在漫长的岁月里,云当归逐渐适应了云南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色,成为云南中药材的一张亮丽名片。
云南独特的地理与气候条件,为云当归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云当归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北部,如鹤庆、丽江、兰坪、剑川、香格里拉等地。这些地区高寒冷凉,海拔、光照、土壤等条件都与云当归的生长需求完美契合。此外,滇中、滇东北等地也有一定规模的种植。滇西方向的香格里拉小中甸、维西;滇中地区的东川、寻甸;滇东北的曲靖会泽、昭通鲁甸等地,都为云当归的繁衍提供了适宜的家园。据估算,2024年云南省云当归的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
近年来,云当归的经济产值一路攀升,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从种植面积来看,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云当归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在价格方面,云当归的价格因品质、市场供需关系而波动。在2023 - 2024年间,价格虽有起伏,但总体保持在一定水平,为种植户和相关产业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云当归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从种子繁育到病虫害防治再到采收加工,科技的力量正悄然改变着这一传统产业的格局,进而为云当归的发展注入新动能。
科技注力量 创新促发展
丽江是云当归种植的核心区,所产云当归产量高、品质好、药用物质阿魏酸含量高,独具优势和特色。2024年,丽江种植当归15200亩,农业产值13041.4万元。
然而,在产业发展中,丽江云当归存在种源混杂且质量难以保证、田块耕作层薄、通透性差、土壤板结以及根结线虫病危害严重等问题。
为突破丽江云当归种植的“卡脖子”难题,推动云当归产业量质齐升,近年来,丽江市依托科技特派团、云南农业大学等科技力量,与当地药企深度合作,通过建立种子繁育基地、优化种植模式等科技创新手段,不仅降低了用苗和种植成本,解决了山区水源短缺问题,还显著提升了云当归的成活率和病虫害防治成效。
2024年11月,专家团队对云当归高效种植示范项目进行了现场测产。该项目取得了亩产量超1吨、亩产值超2万元、云当归阿魏酸含量超中国药典标准4.26倍的测产结果。
无独有偶,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弥渡农科服务团悉心指导,让弥渡县首次尝试了云当归种植,并取得成功。此外,弥渡县还通过“科技绑龙头企业”“龙头企业绑农户”的模式,进一步推动中药材产业的链式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借助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弥渡农科服务团的优势资源,龙头企业能够提供稳定的销售渠道和优质的技术服务,而农户也能够依靠科技力量提高产量和品质,实现收入的显著提升。
据了解,弥渡县的保邑当归种植户通过这种模式,纯收入已经超过了万元。不仅让农户们尝到了中药材种植的甜头,也让他们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破局又破圈 品牌大效应
曲靖市会泽县大桥乡地处高寒山区,平均海拔2405米,非常适合种植中草药。依托当地的资源优势,云南农业大学西南中药材种质创新与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联合云南滇乾中草药种植有限公司,共同实施了“乌蒙山区当归直播栽培技术”示范种植项目。
所谓直播当归并不是现场直播卖当归,而是通过“直播栽培技术”培育出来的当归。
在当归种植历史中,抽薹一直是制约当归产业优质化、规范化的关键生产问题。为破解这一难题,云南农业大学因地制宜,创新集成乌蒙山区当归直播栽培技术。
通过该技术的应用,会泽、永善、鲁甸、昭阳等地3000亩直播当归生长1年半时的抽薹率控制在了5%以下,且成品经含量测定后指标成分含量远超国家药典标准,阿魏酸含量为国家药典的4.82倍;挥发油含量为国家药典的2倍。
2024年末,由甘肃农业大学、青海大学、云南省农科院、云南省林木种苗工作总站等多地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种植基地的当归进行现场测产,结果显示平均亩产1085.22公斤,亩产值达23874.77元。
地处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腹地的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县,是全国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县,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近年来,维西县坚持把发展中药材产业作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通过开展维西“云当归”绿色标准化种植等合作项目,完善相应技术标准8项,技术规程9项。
通过加大优良品种引进、选育力度,建设完成一批种子、种苗专业化繁育基地,确保重点中药材种源纯正、品质优良,实现种苗供需平衡、药材质量稳定可控。
维西县还积极探索产业融合模式,形成林药间作复合经济和药旅融合发展,全面打造集农业生产、观光体验、休闲康养、中医科普于一体的中药材观光园,延长中药材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品牌效应是带动产业发展的关键。维西县通过加强药材质量管理和强化地理标志产品管理,不断提升产品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维西云当归”被评为云南省“2018年十大名品”“维西当归”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入选云南省“2018年十大名品”,2个当归产品入选2022年云南省“绿色云品”品牌目录。
依托国际国内各种经贸洽谈、商务会展、合作论坛和网络媒体,维西县适时组织开展系列推介活动,把“维西糯山药”“维西云当归”等区域品牌打造成为靓丽的维西中药材原产地名片。
在云南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当归以其独特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成为“云药”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它不仅滋养着人们的健康,更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田间地头到国际市场,当归的神奇功效在世代传承中熠熠生辉。当归的种植与发展,见证了云南中药材产业的蓬勃发展,也彰显了“云药”的独特魅力与价值,为云南的中医药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统筹:王晓洁
策划:周鑫 赵家琦
记者:周鑫 杨吉娟 韩艳慧
海报设计:段孝钊
联合制作:丽江市委宣传部 微弥渡 维西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