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讯(记者 彭锡)当前,正值开学季。为预防校园食源性疾病发生,结合校园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特点,2月18日,昆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随着气温升高,各类致病微生物繁殖活跃。在校师生校内就餐尽量选择热食类食品,进餐过程发现异常颜色、异常气味等情况立即停止进食并报告。不购买、食用校外无证摊贩的食品。
昆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表示,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引起的食源性疾病随着气温升高,各类致病微生物繁殖活跃。食物烹调加工过程易发生交叉污染,长时间的贮存、运输易引起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滋生。
常见的有:肉类食品因原料污染、交叉污染、储存不当、未充分烧熟煮透等原因受到致病微生物污染,引起沙门氏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肠毒素中毒;米饭和蛋炒饭因加工和储存不当导致的蜡样芽孢杆菌感染及其肠毒素中毒;目前仍是诺如病毒感染的高发季节,食物被诺如病毒污染,感染人员间接污染器皿、食物,都可能引起感染。因学校人员密集,易造成快速传播;有毒植物毒素中毒春暖花开,草长莺飞,各类野菜、野花、野果生长旺盛,马桑果、铁树果、桐油果、蓖麻籽等野生植物含有天然毒素,校园学生易好奇食用引起中毒。
针对食品加工者,应把好“四关”:原料关,选择合规资质的市场、商场和超市选购食材;不加工制作四季豆、野生菌、鲜黄花菜、发芽土豆、野菜等高风险食品。加工关,需要加热的食材一定要烧熟煮透,生鲜食材一定要清洗干净,制作过程生熟分开,避免食物交叉污染。食物保藏关,一次制作的量不宜过大,24小时内吃(售)完为佳,最长不超过48小时,制作好的成品要及时冷藏保存。在室温下,米饭冷却过程中要做好环境卫生,放置时间不应超过2小时,制作蛋炒饭最好不用隔夜剩米饭制作。个人卫生关,食堂从业人员应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制作、售卖、分发食物餐具过程中的手卫生,饭前便后应使用洗手液或肥皂认真清洗双手。做好烹饪、就餐等环境的消毒工作。
针对在校师生,昆明市疾控中心提醒,做到“三要”: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校内就餐尽量选择热食类食品,进餐过程发现异常颜色、异常气味等情况立即停止进食并报告。不购买、食用校外无证摊贩的食品,不喝生水,不采、不尝、不吃野菜、野花、野果。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手卫生是防控诺如病毒传播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措施,广大师生也需注意手卫生,尤其是饭前、便后要洗手。同时定期对公共场所(如教室、宿舍、食堂、卫生间等)通风换气、清洁及消毒。如有人员感染诺如病毒等疾病要及时隔离并向相关部门报告。
此外,还应定期组织学生食源性疾病防控宣传教育,倡导合理膳食,培养良好的卫生和饮食习惯。食品安全无小事,预防校园食源性疾病需要学校、老师、学生、家长共同努力,共同携手为学生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