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科教 >> 正文
大山包湿地:人鹤和谐绘就生态画卷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11日 19:48:43  来源: 云南网

  清晨6点,天色未亮,海拔3200米的昭通大山包大海子湿地气温零下6摄氏度,到此越冬的黑颈鹤早已苏醒。咕、咕……在浓雾紧锁的海子里不见其身但闻鹤鸣,空灵的叫声此起彼伏,如天际传来天籁之音划破高原的寂静。‌

黑颈鹤一字成列掠过晨雾找寻食物

  7时50分,大山包山脊线依然雾气笼罩,红日刺破浓雾缓缓升起,聚集在雪地中的黑颈鹤变得兴奋起来,三五只,八九只,黑颈鹤开始“组队”,它们舒展双翅、引颈高歌,准备四散觅食。有的“一”字成列掠过东边晨雾中的太阳,有的排队鸣叫着到西边的山岗依次振翅飞翔,不到一个小时,便消失在大山包群山之间。

  大山包的气候恶劣多变,上午红日初升、蓝天白云,中午又寒风肆虐、浓雾阵阵,能见度不足5米。

栖息在湿地的黑颈鹤

  午饭后,护鹤员陈光惠拎着装满玉米粒的竹篮到大海子湖边喂鹤,“嘘……嘘……”在陈光惠的口哨声中,黑颈鹤从四方八方飞回来又聚集湖边。为应对降雪给黑颈鹤觅食带来的不利影响,陈光惠深一脚浅一脚踩着结满冰凌的草甸沿着湖边进行投喂,金黄的玉米粒抛撒出去,引来鹤群振翅啄食,鹤群跟随她的脚步移动,围满了大大小小争先恐后进食的黑颈鹤。

陈光惠在投喂黑颈鹤

  “我婆婆从1992年就开始义务喂鹤,那个时候黑颈鹤才有50多只,我是从2003年接替婆婆喂鹤的。”陈光惠说,黑颈鹤每年农历九月九来,三月三走,非常准时,她接替婆婆喂鹤已有21年。

  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世界珍稀物种黑颈鹤的主要越冬地,以黑颈鹤及其生存环境亚高山沼泽化草甸湿地为主要保护对象。作为大山包保护区的代表物种,有“高原精灵”之称的黑颈鹤,对栖息地要求极为苛刻。洁净的水源、开阔的湿地,没有过多人类的干扰,昭通大山包的高山沼泽化草甸湿地满足了黑颈鹤迁徙条件,成为了黑颈鹤每年的越冬之地。

清晨醒来的黑颈鹤

  “这些年来,政府非常重视,出台保护政策,成立了保护部门,大山包越冬黑颈鹤数量从1990年的200多只增加到现在的2000多只。”陈光惠说,随着黑颈鹤数量的增多,大山包声名远扬,许多观鹤拍鹤爱好者慕名而来,带动了当地的生态旅游,提升了当地群众的爱鸟护鸟意识。

黑颈鹤在打闹嬉戏

  近年来,昭通市按照落实一部保护条例、建好一个补偿机制、实施一批生态项目“三个一治理”模式,在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启动实施了栖息地生态修复项目,在核心区实施退耕还湿、裸地修复、冲蚀沟渠治理等湿地生态保护工程,开展人工种草、湿地修复、冲蚀沟生态治理、黑颈鹤食物源基地建设等,建成水质净化池1.53公顷、恢复湿地608.78公顷、建成黑颈鹤食物源基地30公顷,为黑颈鹤在大山包越冬提供了理想栖息地,使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得到全面提升。

黑颈鹤组队飞过积雪冰面准备四处觅食

  同时,通过科技手段为保护注入新动能,在保护区布设30余台红外相机,建立“智慧监测平台”,实时追踪鹤群动态。2022年,大山包黑颈鹤的繁殖成功率同比提升15%,幼鹤成活率超过80%。

黑颈鹤依次振翅飞翔

  从200多只增加到2000多只,黑颈鹤从濒危物种降级到近危物种,越冬野生鸟类种群和数量不断增加的背后,是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干部职工与当地群众共同精心守护取得的成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

黑颈鹤引来观鸟拍鸟人

  在这片土地上,人与鹤的双向奔赴温暖而坚韧。30多年前,从陈光惠婆婆向鹤撒出的第一把玉米,到每年九月九都会如约而至的黑颈鹤,口哨声声、鹤鸣九皋,一场跨越山水的人鹤之约,在昭通大山包描绘出一幅人鸟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

  云南网记者 黄兴能 沈讯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胡津滔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