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家人返乡、走亲访友、祈福祭祀、烟花燃放等活动增多,用火用电用气的情况增加,各类消防安全隐患风险也随之增大。
春节期间,昆明市消防救援支队针对春节农村消防安全宣传,深化“院坝模式”,探索实践走进群众的宣传新途径,创新推出“围炉夜话”消防宣传新模式,将消防安全知识送到村民的家中,守护大家的“年味”。
大年三十,伴着红彤彤的对联染着的墨香、久别重逢亲人团聚的饭菜香、爆竹燃放之后留下的烟火味……中屏镇消防工作站站长李恩平正和村民围坐在火炉旁,引入案例向群众科普讲解消防常识。据禄劝县消防救援大队大队长廖伟介绍,由于禄劝县城到乡镇之间跨度较大,且乡镇农村居多,防火压力较大,目前禄劝县依托消防工作站深入基层末梢开展“围炉夜话”,实现基层力量建设与消防宣传工作合拍合鸣,消防知识与民众思维同频共振。在源头防控中夯实治理根基,让基层工作“往根里走”。
“前几天,咱村那场小火,不就是因为放个烟花,引燃了门口的秸秆堆,都烧了好大一堆哦,要不是消防队的小伙子们来得快,差点就把家都烧着了。”富民县散旦村村口小卖店的李阿姨率先讲述着亲身经历的火灾事故。溪流边熊熊燃烧的炉火旁,消防宣传员杨继超和乡亲们相互谈论起近期烟花爆竹引发火灾情况,一场关乎生命财产安全的“围炉夜话”热烈开场。
春节的脚步声在苗寨中回响,在赤鹫镇玉屏村,赤鹫镇专职消防队员与村民们围坐在一起,用生动的语言、真实的案例,为苗族同胞们讲述了一堂堂生动的消防安全课。同时针对苗寨木质结构房屋的特点,提出了针对性的防火建议,并耐心倾听村民们的疑问,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答村民们关于消防安全的种种困惑。
“爷爷,平时用火不离人,出门一定要记得关火、关燃气。”“阿姨,你们家的电动车平时都在哪充电啊?有没有在室内充电呢?”寻甸县消防救援大队宣传员针对农村弱势群体消防意识不强和火灾防控基础薄弱的实际情况,以“唠家常”的方式走进村头村尾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沟通,讲解家庭防火知识,面对面传授安全“防火经”。
炉火跳跃,让消防安全知识在乡亲们日常生活中筑牢根基。“围炉夜话”宣传模式是落实贴近民生、走进群众的生动实践。据统计,春节期间,昆明全市消防救援队伍共开展“围炉夜话”活动90余次,受众群众达10000余人,为春节期间打下一道坚实的安全“防护网”,进一步筑牢了春节消防安全“防火墙”。
云南网记者 熊明 通讯员 黄茂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