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春走基层丨景东有一支护“猿”队
在彩云之南,有一片神奇的土地——景东彝族自治县,它被誉为“中国黑冠长臂猿之乡”。境内的无量山和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宛如大地的绿色脉搏,跳动着生命韵律。这里,生活着101群,共计600多只西黑冠长臂猿。作为全球极度濒危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它们灵动的身姿,是这片山林最珍贵的风景。
西黑冠长臂猿。(徐永春 摄)
而在这片山林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默默奉献,成为了西黑冠长臂猿最忠诚的守护者——景东西黑冠长臂猿巡护队。他们以脚步为尺,一寸一寸丈量着这片土地;用汗水作墨,一笔一画书写着守护的篇章。
一大早,跟随巡护队的步伐,我们踏上了巡护的路。保护区内密林遍布,山势陡峭崎岖,山间弥漫着潮湿的雾气,脚下的土地早已被水汽浸透,每迈出一步,都能感受到鞋底与地面之间令人胆战心惊的湿滑。巡护队员们常常需要在清晨伴着西黑冠长臂猿的啼声出发,他们翻过重重山岭,跨过条条溪流,并根据猿声进行追踪、定位,有时,为了到达西黑冠长臂猿的活动地带,他们需要花费数小时的时间,甚至有些时候费尽千辛万苦却未能寻到西黑冠长臂猿的踪迹。
景东西黑冠长臂猿巡护队巡护员李太云在休息时向记者分享了他的经历:“2009年,我加入到了巡护队,每次进山大概是六七天的时间。那个时候根本没有睡袋,我们就背上一块毛毯,一张防水的塑料纸,找个地方拢个火,就这样睡下了。淋着雨进山巡护更是家常便饭。做巡护员让我学到了很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知识,我很热爱这份工作,内心感到自豪。”
在守护西黑冠长臂猿的同时,巡护队还积极通过悬挂宣传横幅、入户交谈等通俗易懂的方式为村民普法,让保护意识深入群众心中,共同携手保护景东的“明星”动物西黑冠长臂猿。
“我们这支巡护队伍越来越壮大了,让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就是我们护‘猿’路上的指引。”李太云感慨地说。
每年2500公里的西黑冠长臂猿栖息地巡护,百余次的往返坚守;建设长臂猿食源地2000多亩、修复森林生态系统3000多亩,西黑冠长臂猿数量从89群500余只上升到101群600多只,这一串串数字背后是西黑冠长臂猿种群数量的变化,是像李太云这样的一个个巡护员并肩穿林攀峰守护的成果,更是景东县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的可喜成绩。
云南无量山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东管护局锦屏管护站站长杨华军介绍:“通过这几年的宣传和巡护管理,成效还是比较明显的,特别是整理安放在林区的红外相机记录的影像中,发现了黑熊、水鹿、毛冠鹿、鬣羚、斑羚等,很多原来很难见到的珍稀动物的身影。”
数十载的时光悄然流逝,巡护队员的每一次出发,都是对西黑冠长臂猿家园的深情守护;每一滴汗水,都凝聚着对这片山林的责任与担当。(周芸 陈威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