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关红果参七分甜三分酸,咬上一口,满满的果汁在嘴里迸发,营养还特别丰富……”直播间里,云南网络大V“罗非鱼”“小英”等主播正热情满满地向屏幕前的观众介绍着马关红果参。在主播的声声吆喝中,订单量不断攀升,而这热烈的销售场景,正是马关红果参火爆市场的生动写照。
野果在水果市场“闯出名堂”
“这果子以前就是山里的野果,没想到能在昆明市场见到。”在昆明金马正昌水果交易市场一红果参摊位前,来自昭通的陈女士刚给家人买了大袋红果参尝鲜。一旁的摊主热情介绍道,这种长得像“蜘蛛”一样的水果产自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曾是隐匿在云南山林间的小众野果,近些年却经过培育成功转型,成了水果市场上的“新宠儿”。
红果参市场热销 毛昕 摄
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土壤肥沃且富含多种矿物质,马关县为红果参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历经十余年的悉心培育、品种改良与技术推广,这颗野果在马关县扎了根。相较于其他零星种植区域,马关红果参的生长周期更为稳定,果实个头更大、甜度更高,且成熟时间集中在9月至次年1月,能巧妙避开大部分水果的上市旺季,在市场上拥有独特的竞争优势。
从最初仅有零星几分地的试验性种植,到如今呈规模化扩张之势,马关县红果参的种植面积一路突飞猛进,截至2024年末,马关红果参的种植规模在全国独占鳌头,种植面积已达1.01万亩,预计创造农业产值1.8亿元。凭借着清甜多汁、口感独特、营养丰富等特点,“马关红果参”在竞争激烈的水果市场中崭露头角,如今,马关县已然成为全国红果参种植的核心区域,源源不断地向市场输送高品质的红果参。
“蜘蛛果”擎起乡村振兴大旗
“红果参种植成本相对较为清晰,一亩地的投入大约在七八千元,其中人工劳务费就占据了四五千元。”马关县红果参协会会长张万洪介绍,这看似较高的人工成本,却成为了当地劳动力就业的福音,“以我们的平台为例,每天至少都有两三百人在忙碌工作。”
红果参采摘现场 受访者供图
“红果参的分拣、包装、采摘以及运输等环节,用工需求巨大。仅这一块,每天就能解决超过3000人的就业问题。”张万洪表示,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工作岗位极大吸纳了当地40至50岁的中年妇女,在以往,这个年龄段的劳动力外出务工存在诸多不便,如今随着红果参产业蓬勃兴起,她们在“家门口”就能实现稳定就业。
从全县范围来看,红果参产业切实解决了大量劳动力的就业难题。据张万洪介绍,保守估计每日为40至50岁以上人群提供的就业岗位最少达到两三千个,且每人每天能获得100元的工资收入。这不仅增加了当地居民的家庭收入,更让许多人不用再背井离乡外出打工。
此外,马关县立足自身优越的自然条件,围绕红果参的种植、加工、销售,全方位发力,政府部门接连出台多项惠农政策,力推绿色种植以扩大产业规模,精心打造品牌提升产品品质,大力发展加工产业提升附加值。在一系列举措推动下,红果参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华丽转身,已然成为马关县乡村振兴的中流砥柱。
线上突围创销路 线下深耕铸品牌
在物流中心,工人们正根据直播间源源不断的销单,手脚麻利地将一箱箱红果参精心打包,随后逐一发往全国各地。如今,随着线上销售渠道愈发成熟,马关红果参正以全新的姿态走向全国千家万户,它不仅鼓了当地农民的腰包,更是作为一张特色“味觉名片”,让更多人品尝到这份源自云南马关的味道。
在配送环节,马关县整合当地各方资源,与多家大型物流企业携手达成深度合作,构建了完善的物流体系,以确保红果参从田间采摘后,能以最快速度送到消费者手中。工作人员会根据订单地址的远近,精准把控红果参的采摘成熟度,保证其在最佳状态下送达。“目前,大部分地区的消费者在下单后的48小时内,就能品尝到这份来自马关的甜蜜。”张万洪说道。
红果参分拣包装现场 受访者供图
为全方位推动红果参线上线下协同销售,进一步擦亮马关红果参这张特色名片,今年1月初,马关县精心筹备并举办了第二届红果参文化节。通过红果参文化市集、短视频大赛等多项活动,以果为媒,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全方位、深层次地挖掘并展示红果参背后的故事与魅力,进而大幅提升马关红果参在市场上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力。“未来我们也会持续深耕发力,坚定不移地做大做强红果参产业,让这颗‘红宝石’成为马关县昂首迈向全国、走向世界的一张亮丽且极具辨识度的名片。”张万洪表示。
云南网记者 高祎祎 张梅焕 实习生 毕筠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