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澜湄合作2024年度十大新闻在泰国曼谷发布。
2024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第二个金色十年的开局之年,也是澜湄合作倡议提出10周年。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云南省南亚东南亚区域国际传播中心联合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主流媒体共同评选出“澜湄合作2024年度十大新闻”,展示澜湄六国合作的亮眼成果、巨大潜力及光明前景。
澜湄合作2024年度十大新闻
2024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第二个金色十年的开局之年,也是澜湄合作倡议提出10周年。作为首个由流域六国共同创建的新型区域合作机制,澜湄合作引领作用更加明显,已成为地区合作的“金色平台”。澜湄六国发扬驰而不息的“推土机”精神,推动打造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示范区、全球发展倡议先行区、全球安全倡议实验区和全球文明倡议首善区,推动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落地生根、走实见效。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云南省南亚东南亚区域国际传播中心联合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主流媒体共同评选出“澜湄合作2024年度十大新闻”,展示澜湄六国合作的亮眼成果、巨大潜力及光明前景。
一、六国政治互信进一步深化
2024年8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越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苏林举行会谈。
习近平指出,在各自国家发展振兴的关键时期,中越要把准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方向,夯实政治互信更高、安全合作更实、务实合作更深、民意基础更牢、多边协调配合更紧、分歧管控解决更好的“六个更”发展格局。中方愿同越方保持密切战略沟通和高层交往,坚定相互支持,积极探讨拓展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两廊一圈”框架对接合作,加快推进铁路、高速公路、口岸基础设施“硬联通”,提升智慧海关“软联通”,携手打造安全、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以明年庆祝中越建交75周年为契机,共同举办好“中越人文交流年”等系列活动,巩固两国民意根基。双方要秉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苏林表示,越方愿同中方保持密切高层交往,分享治党治国理政经验,深化战略互信,加强发展战略对接,以及国防安全、经贸投资、跨境基础设施联通等领域互利合作。共同办好明年“越中人文交流年”,加强青年、地方交流合作,巩固两国社会民意基础。越方愿同中方妥善管控海上分歧,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越方支持并愿积极参与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越方愿同中方密切多边国际协作,维护多边主义,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苏林访华期间,双方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关于进一步加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推进中越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联合声明》。
11月7日,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政府首脑和亚洲开发银行行长来华参加区域机制会议。李强总理主持会议,强调中国和湄公河国家是亲如一家的命运共同体,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地区形势,要紧密团结协作,充分发挥经济互补优势,把各领域务实合作进一步引向深入。
中方愿同湄公河国家共同推进更高水平、更大规模的双向开放,打造更有效率、更富活力的超大市场。中方愿同湄公河国家深化新能源电池、汽车和光伏产业合作,拓展清洁能源、智能制造、大数据、智慧城市等新兴领域合作。中方愿同湄公河国家深入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加强政策、法律、监管、规则、标准“软联通”。中方愿同各方一道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大力推动澜湄合作同有关地区机制协调发展,构建包容互促的良好合作氛围。
【延伸阅读】
2024年,中国同湄公河国家政治互信持续加强,战略互信不断加深,共同走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前列。
10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通伦,表示双方将继续做大做强中老铁路,推进中老经济走廊建设,打造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样板。
11月,习近平会见泰国总理佩通坦,指出2025年两国将迎来中泰建交50周年暨“中泰友谊金色50年”。双方要加快中泰铁路建设,拓展新能源、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合作,加强文化、教育、青年等人文领域交流合作,办好佛牙舍利赴泰供奉等活动,让中泰友好更加深入人心、世代相传。
12月,习近平同柬埔寨人民党主席、参议院主席洪森会谈,表示中方愿同柬方以落实新版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为主线,不断充实“钻石六边”合作架构,助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柬埔寨“五角战略”高质量对接。
10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对老挝、越南进行正式访问,同两国领导人一致同意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把握中老、中越双边关系,深化全面战略合作,推动双边命运共同体建设取得更多务实成果。
二、澜湄合作第九次外长会谱写合作新篇章
2024年8月16日,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第九次外长会在泰国清迈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表示,澜湄流域六国“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是天然的合作伙伴,是永恒的友好邻邦。在共同迈向现代化的道路上,愿同湄公河国家走在前列,打造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示范区、全球发展倡议先行区、全球安全倡议实验区和全球文明倡议首善区,推动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落地生根、走实见效。
会议发表了联合新闻公报和关于深化水资源合作、清洁空气、打击跨境犯罪合作三份声明,发布《澜湄合作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2023年度落实进展报告》《2024年度澜湄合作专项基金支持项目清单》《澜湄农业合作百千万行动计划落实事实清单》和六国智库报告《构建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共同愿景与实践路径》。
【延伸阅读】
2024年,澜湄合作机制全面快速发展,“3+5+X”框架更加成熟,六国在更广泛范围内分享发展机遇,携手应对各种挑战。
7月,澜湄水资源合作联合工作组第五次会议在老挝举行。参会各方就举办第二届澜湄水资源合作部长级会议、共同落实《澜湄水资源合作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加强流域上下游水文信息共享等重点工作深入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
12月,澜湄地区创新走廊建设高官会首次会议在云南昆明召开。澜湄地区创新走廊建设高官会是落实领导人共识,由澜湄六国科技创新主管部门共同建立的新机制,将在科技人文交流、科技减贫、产业创新、卫生健康、数字信息、绿色技术、创新创业等领域深化科技创新合作,共同建设地区创新走廊,服务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
12月,澜湄国家司法部(法律事务部)官员高级研修班暨澜湄国家法律与司法交流合作机制磋商工作会议在广西南宁举办。期间,澜湄六国司法部(法律事务部)代表就推动建立澜湄国家法律与司法交流合作机制进行了工作磋商,并就下步合作达成共识。
三、中老铁路通车3年发展速度远超预期
2024年12月3日,中老铁路迎来通车运营满3周年。3年来,中老铁路累计发送旅客超4300万人次,其中运送跨境旅客近40万人次;运输货物超4800万吨,其中跨境货物超1060万吨。3年来,中老铁路跨境运输商品种类已拓展到3000多种,跨境货物运输网络覆盖中国国内31个省(区、市)和老挝、泰国、越南、新加坡等19个国家和地区,旅客来源增至108个国家和地区,发展速度远超预期。
“澜湄快线”班列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澜湄蓉渝欧”“沪滇·澜湄线”“粤滇•澜湄线”“京滇•澜湄线”一系列国际货运班列开行,累计开行“澜湄快线”国际货运列车达1600列,运输进口货物64万吨。
9月,中国首列跨境旅游列车“星光·澜湄号”在昆明首发,标志着中老铁路跨境列车与旅游产品正式落地。
【延伸阅读】
2024年,澜湄六国加强互联互通建设,区域互联互通水平进一步提升。
中泰铁路项目建设持续推进,中国昆明至泰国拉廊多式联运列车首发,中、老、泰国际铁路运输通道进一步拓展,有力促进了沿线产业扩能升级和国际经贸往来。
柬埔寨暹粒吴哥国际机场通航运营一周年,金边至西哈努克港高速公路(金港高速)正式通车两周年,促进物流和人员流动,也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中越跨境铁路货物运输持续火热,6月,中国峒中—越南横模双边口岸正式对外开放,促进两国民众来往,为货物贸易开启新的通道。
12月10日,云南关累港口岸对外开放通过国家验收。作为老挝、缅甸、泰国等东盟国家经湄公河进入我国的第一个港口,该港设立了中国首个水运边民互市贸易市场,完善了口岸基础设施和功能区、监管设施设备、智慧口岸信息化管理系统,将进一步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
四、澜湄六国携手推进“平安澜湄”建设
2024年8月6日至7日,澜湄区域犯罪治理经验交流会暨“海鸥行动”启动仪式在云南昆明举行。来自柬埔寨国家警察总署、中国公安部、老挝公安部和国防部、缅甸警察总部、泰国皇家警察总署、越南公安部以及联合国毒罪办、国际刑警组织的50余位代表出席会议。
澜沧江—湄公河综合执法安全合作中心介绍了作为“平安澜湄行动”子行动的“海鸥行动”工作方案。“海鸥行动”以电信诈骗及其衍生犯罪和枪支弹药走私犯罪为打击重点,研判重大犯罪团伙,抓获主要犯罪嫌疑人,解救被困人员,罚没犯罪资产,强化边境管控,切实强化区域犯罪治理与防范,为今后进一步开展联合打击积累经验。与会六国代表一致赞成,宣布自8月7日起至2024年底澜湄六国同步开展联合行动,为期5个月。
【延伸阅读】
2024年,澜湄六国加强警务执法合作,开展联合行动,分享治理经验,在安全领域取得诸多成果,有效打击了跨境犯罪活动,维护了地区和平稳定,促进了地区繁荣发展。
3月15日,援建老挝边境省份执法勤务站交接仪式在老挝丰沙里省举行,助力打击老挝边境地区违法犯罪行为。6月13日,2024年度“平安航道”联合扫毒行动在云南德宏州芒市启动,行动期间,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各方形成区域禁毒执法合力。8月16日,澜湄合作第九次外长会通过了《澜湄合作框架下加强打击跨境犯罪合作的联合声明》。临近中国边境的缅北地区规模化电诈园区全部被铲除;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第四代执法艇建成,第148次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行动开展,为地区执法安全合作提供可靠保障。
五、跨境电商带来贸易新机遇
近年来,湄公河国家电商市场快速增长,展现出巨大的经济潜力,中国跨境电商企业日益赢得湄公河国家消费者青睐。11月,2024年中越(红河)边境经济贸易旅游交易会设立跨境电商馆。跨境电商馆是本届边交会第一次以跨境电商为主题设置的专门展馆,展示和运营跨境电子商务相关业务与产品,馆内汇聚了零食、化妆品、美妆、电子产品、家居用品、毛绒玩具等众多品类的商品。除了云南的本土企业,还有来自陕西安康、内蒙古赤峰以及越南胡志明、河内等地的企业参展。
【延伸阅读】
2024年,中国与湄公河国家在经贸领域的合作遍地开花,成果丰硕。
1月10日-11日,第六届澜沧江—湄公河商务论坛在北京举办,为服务澜湄流域经济发展带建设搭建平台。3月11日,山东省及沿黄省市与胡志明市商务交流会(黄河—湄公河对话·胡志明专场活动)在越南胡志明市举办。8月7日,老挝企业信用信息平台上线发布仪式在老挝首都万象举行,为老挝企业参与国际经贸往来提供有力信息支持。9月至10月,澜湄水果采购节在中国昆明、缅甸仰光等地举行,推动澜湄区域农产品贸易稳步发展。11月4日,中国—柬埔寨数字经济合作论坛在柬埔寨金边举行,为双方经贸关系持续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11月8日,中越企业经贸物流合作对话会在重庆举行,会议期间,中越双方企业代表共同签署了7项合作备忘录。11月18日,2024黄河—湄公河交流周活动在山东德州举办,期间举办贸易投资推介会、企业对接会等活动。
2024年10月11日,“澜湄水果采购节”越南、柬埔寨、老挝专场活动在中国云南省昆明市启动。(图片来源:云南日报)
六、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合作加快推进
2024年12月4日,以“推动澜湄农业农资绿色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2024澜湄农业农资经贸合作论坛在广西南宁举行。论坛深入交流中国与东盟特别是湄公河流域国家在农业、农资、经贸、技术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加强企业、产品、技术展示对接,促进区域农业资源共享、市场开拓和贸易合作,助力区域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延伸阅读】
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和农业绿色发展是澜湄合作的重点。2024年,澜湄六国农业部门落实《澜湄农业合作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新技术、新模式贯穿农业人才培养、技术交流、贸易往来,农业合作不断深化,为区域经济繁荣和人民幸福生活注入动力。
5月,柬埔寨“鱼米走廊”建设人才研修班在江苏南京开班,为柬埔寨培养农业建设和管理的专业人才。5月,在广州举办的澜湄果业发展研讨会聚焦水果产业发展,促进了各国间的合作。5月,澜湄国家代表走访云南普洱,探讨农业环境合作的未来。9月,中泰专家在广州进行了关于气候智能水技术和水稻种植创新试点的研讨,以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并探索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方法。9月,柬埔寨智慧渔业试点启动实施,该项目有助于改善当地淡水养殖水平,增加水产品供应。10月,中—老渔政联合执法暨增殖放流活动在云南西双版纳州景洪市举行,有力促进澜湄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和资源恢复。泰国榴莲智慧果园试点稳步推进,项目有利于促进优化果园农事农资和人员合作。
七、澜湄国家“爱心行”已为8万多名儿童开展先心病筛查
2018—2024年,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执行的澜湄国家“爱心行”项目指导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与柬埔寨、缅甸、老挝等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组织中国医疗专家赴三国合作筛查了85403名儿童。安排免费前往中国治疗先心病患儿128例,其中柬埔寨籍患儿91例、缅甸籍患儿25例、老挝籍患儿12例。中方还培养了柬埔寨、老挝、缅甸等国家进修医护人员12名,获得了三国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评价,成为澜湄卫生与民心相通的典范。
【延伸阅读】
2024年,澜湄六国加强民生领域交流合作,以更多务实合作成果惠及各国人民,体现了“心联通”的积极内涵。
在减贫方面,澜湄合作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开展产业发展项目和能力建设活动,帮助当地民众脱贫。
11月,由澜湄合作专项基金支持的澜湄区域村级减贫创新项目竣工,项目通过改善村内道路、供水设施,提高村民蔬菜种植、手工工艺品技能等方式,惠及2700人。
在供水安全方面,“澜湄甘泉行动”以“农村安全供水”为切入点,截至目前,项目累计在柬埔寨、老挝、缅甸等国家建成农村供水安全保障技术示范点100余处,为万名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提供保障。项目入选第五届全球减贫最佳案例。
医疗卫生领域,义诊、培训和交流活动为六国民众提供了优质的医疗服务。当地时间7月2日,第三批援柬埔寨中国中医医疗队开启为期一年的援外医疗任务。
八、六国合力应对水旱灾害
2024年9月,受台风“摩羯”影响,澜沧江下游及湄公河流域持续暴雨,湄公河沿岸防洪压力陡增。中方发挥澜沧江梯级水库调节作用,调节澜沧江景洪电站发电负荷,减少出库流量,有效减轻湄公河沿岸防洪压力。
【延伸阅读】
围绕加强可持续发展韧性的目标,2024年澜湄六国继续落实《澜沧江—湄公河环境合作战略与行动框架2023-2027》和“绿色澜湄计划”,汇聚区域绿色发展力量。3月,由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国际合作有限公司承建的乌汶叻水面漂浮光伏电站并网发电。这是泰国电力局第一个集水面光伏、清洁水电、高效储能系统及智慧能源管理系统于一体的示范性电站工程项目,有效助力泰国绿色发展。5月,绿色澜湄计划:澜湄低碳与可持续基础设施知识共享圆桌对话活动在昆明举办,六国共享低碳与可持续发展经验,展望未来发展。10月,“中国贸促”(澜湄)绿色合作展览会在泰国曼谷举办,各方就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节能环保等绿色技术领域的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
六国积极落实《澜湄水资源合作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面对台风、洪旱等灾害,深化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水文信息、防灾减灾、饮用水安全、大坝安全、能力建设、人员培训以及全流域管理等领域务实合作。7月,澜湄六国澜沧江源联合考察活动在青海举行。12月10日至12日,澜湄水资源合作中心在中国云南成功举办“澜湄行”活动。来自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和越南的驻华使节,中方代表及媒体记者共约50人参与,围绕“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提升流域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主题展开深入交流。各方表示,将坚定落实澜湄合作共识,深化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等领域务实合作,共同推动澜湄水资源合作迈上新台阶。
九、“免签朋友圈”推动人文交流升温
2024年3月1日,中泰互免持普通护照人员签证协定生效,两国迈入“免签时代”。6月26日,老挝新闻文化旅游部部长签发《2024老挝旅游年关于对特定团体游客签证政策和旅游规范实施细则》。根据文件内容,自2024年7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期间,中国公民团体游客(含内地及港澳台居民)通过老挝新闻文化部备案的42家老挝地接旅行社来老旅游观光不超过15天,可免签入境。
在有关签证便利政策激励下,中国公民赴湄公河国家旅游热度不断上升,据统计,泰国2024年前9个月接待外国游客超2600万人次,创收1.21万亿泰铢(1元人民币约合4.74泰铢),其中中国游客以525万人次位居榜首;老挝2024年上半年接待国际游客超210万人次,中国游客位列前三;截至2024年8月底,赴柬国际游客约430万人次,其中中国游客超53万人次,同比增长近50%;越南也迎来中国游客热潮,2024年前7个月,赴越中国游客超210万人次,同比增长200%。
11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宣布,中方决定面向湄公河五国颁发“澜湄签证”,为符合条件的商务人员审发5年多次来华签证,受到湄公河五国普遍欢迎和支持。
【延伸阅读】
澜湄六国“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2024年,六国深化旅游、文化、教育、媒体、地方交往,让“平等相待、真诚互助、亲如一家”的澜湄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旅游合作方面,2024年,中泰、中老免签政策实施推广,“中柬人文交流年”、2024年老挝旅游年等活动顺利举办,澜湄六国越走越亲。随着中国“免签朋友圈”不断扩大,中老铁路成为越来越多游客出入境旅游的交通选择。5月、8月,“茶和天下·雅集”活动先后在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举行,活动以茶为媒,共话友谊,促进澜湄文化交流与旅游合作。10月,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正式运营,中越两国鼓励双方游客赴对方国家旅游,促进旅游业、航空合作快速复苏和健康发展。11月27日,2024澜湄旅游城市合作联盟交流活动在渝举行,共绘区域旅游合作新蓝图。
文化交流方面,第五届澜湄视听周于6月17日至22日在云南昆明、玉溪等地举办,以优秀广播电视作品打造区域媒体合作品牌。“民以食为天”中国饮食文化展10月29日在老挝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举办,吸引老挝民众体验中国饮食文化魅力。在缅甸仰光举办的“2024·中国影像周”、在泰国曼谷举办的第18届曼谷中国电影节受到当地民众欢迎与喜爱。11月,以“胞波情暖心连心 文明互鉴手拉手”为主题的中缅文化交流周系列活动在云南举办,搭建深化中缅人文交流合作、巩固两国胞波友好情感、推进中缅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平台。
体育运动方面,中泰冰球友谊赛等活动赓续传统友谊,促进互学互鉴。中国援柬埔寨体育技术援助项目政府间移交仪式8月28日在金边举行。项目成功实施推动柬埔寨各参训运动队训练和竞技水平实现大跨越,中柬运动员、教练员、工作人员之间结下深厚友谊。10月,第四届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中国藤球公开赛在广西南宁举办,本次赛事,以藤球话友谊、以体育促交流,助力打造六国民心相通的重要平台。
十、“复旦一号(澜湄未来星)”卫星发射成功
2024年9月24日,“复旦一号(澜湄未来星)”在山东海阳东方航天港,搭载捷龙三号运载火箭点火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成功。“复旦一号(澜湄未来星)”由复旦大学与上海航天空间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研制,将围绕太阳大气数据和澜湄区域大气数据开展跨国科学研究,为澜湄六国开展太空观测与技术应用交流合作提供重要平台。
【延伸阅读】
2024年,澜湄六国青年积极开展对话交流,增进澜湄六国青年的友谊,探寻澜湄合作新机遇,积极为区域发展发出澜湄新声。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举办澜湄国家青年企业家论坛,并发布《澜湄国家青年企业家合作昆明宣言》。依托“澜湄周”,复旦大学举办第三届“澜沧江—湄公河青年在线:澜湄区域治理”讲习班、澜湄美食共享等活动。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组织开展“我们和中老铁路的故事”青年访谈。云南举办“Z世代”澜湄短视频XIU暨“嗨·中国”云南行活动,加深了澜湄六国青年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认同。2024澜湄区域青年科学家圆桌论坛、中柬青年对话会、中国驻泰国使馆组织的“泰政党青年看中国”交流活动,强调了青年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关键角色,激发了青年一代的责任感。
人才培养方面,“澜湄青年创新创业领袖中国行”国际培训班、澜湄水科学青年领袖计划培训班、第八届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治理与发展青年创新设计大赛、“建设澜湄区域水行业青年领导力网络”项目交流研讨活动,为澜湄青年提供了宝贵的培训机会和展示平台。澜湄青年们不仅在各自的领域内积极进取,还通过跨国界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挑战,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云南网记者 刘子语 韩成圆 姚程程 黄议娴 李玲 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