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云师大附小举办首届数学文化节 数学可以这么“玩”
数学公式搬到了帽子上。
数学这门看似抽象、略显枯燥的学科,在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学生这里玩出了花样。近日,结合第十届“数学文化”论文暨课题交流研讨会活动,云师大附小在呈贡校区举办了首届“志趣π对,数你最慧”数学文化节暨呈贡校区课程博览会,2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学专家和学者参与其中。
帽子上的数学之美
数学之美,美不胜收。云师大附小呈贡学校二(3)班学生叶镇溪在废旧纸板加入乘法表、加减乘除符号等数学元素,做了一顶奇特、美观的帽子。
给废旧纸板涂上颜色,用彩色卡纸剪出各种形状,如圆形的花朵、三角形的旗帜,用彩笔写上数字、运算符号。沿着帽檐依次粘贴加减乘除等符号……叶镇溪戴上自己制作的帽子,像小模特一样站在展示台前,这是他需要完成的一项数学作业。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将数学知识与手工制作相结合,可以极大提升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动手实践能力。鉴于此,学校教师开展了项目式学习——帽子里的奇妙数学。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学期的数学知识,如数字、图形、简单加减法和乘法运算、图案规律等,为帽子设计提供灵感源泉。
通过制作一顶充满数学元素的帽子,能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奇妙与乐趣。叶镇溪说:“在制作帽子过程中,我复习了本学期数学内容,也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数学知识。”
除二年级帽子秀外,一至六年级学生展示了数字穿花衣、徽标设计师、神奇的莫比乌斯带、轴对称之美等数学特色课程。这些课程将数学知识融入艺术创作、融入生活应用,体现了“学数学,其乐无穷;用数学,无处不在;爱数学,受益终身”的活动内涵。
本次数学文化节以项目式学习为主要形式,包含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展示活动,如数“影”不离——欣赏数学主题影片,感受数学的魅力;如一年级的智慧七巧板、二年级的数字对对碰、三年级的24点速算赛、四年级的积木堆叠乐、五年级的五子趣连线、六年级的魔方旋转迷等。
水龙头里的数学之妙
数学之妙,妙不可言。云师大附小呈贡学校30余人的数学思维社,通过实地调查、数学计算,把一个“校园洗手龙头节水改进的探究”节水方案报送给学校。
云师大附小呈贡学校约有120个洗手水龙头,每个水龙头外径为15毫米,学生平均洗手时间为20秒……经过一个月的调查,六(4)班学生廖梓朔、六(2)班学生那斯骐等学生计算出一次洗手大约需要2.1升水。鉴于此,通过减小水龙头的流速或减小水管截面积是节水最优方案。
运用六年级所学的数学知识,数学思维社通过数据调查、圆柱体积、流量公式等计算得出,把水龙头口管径从目前的15毫米减小到9.5毫米,既可完全满足学生在20秒内将双手洗净的要求,又可以节约水资源。这样,每次洗手可节约用水约900毫升,按3000名学生每人每天洗手6次计算,每天能节约自来水约16立方米,每月可为校区节省自来水费2100多元。
廖梓朔说,经过数学思维社学生的市场调查,学校不需要更换原有的水龙头,只需在水龙头上安装一个直径9.5毫米的出水转换口就行。一个小小的出水转换头,市场价10多元,但每月可为校区节省自来水费2100多元。该方案目前已经被学校采纳,经过调研后将实施。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学校开展项目式学习的目的。云师大附小校长曾睿说,通过跨学科学习,学校已开展两年项目式学习,开设了168个项目式学习内容供学生选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借助第十届“数学文化”论文暨课题交流研讨会,学校举办了首届数学文化节,旨在搭建一个交流、分享的平台,邀请数学专家和学者走进校园,对学校项目式学习“把脉问诊”,把更多、更好的资源引入校园。
目前,学校还聚焦了6个跨学科重点课程项目。“以心美育,‘舞动奇迹’”是心理和武术的跨学科,“尺观世界,量出精彩”是数学和美术的跨学科,“云朵奇遇记”是语文、科学、美术的跨学科,还有“环保小卫士”“戏”说民间故事等,这些跨学科的项目式学习,用“大概念、大问题”引领,整合了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学校将为培养未来人才而积极探索,不断实践。(蔡晓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