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寒冬里的“热”田!景东县大街镇冬农产业忙丰收
寒冬时节,在景东彝族自治县大街镇大街村的田间地头却是一片忙碌景象,村民们正忙着翻地、起沟、施肥、播种、覆膜,放眼望去,一条条、一垄垄白色的地膜在者干坝子伸展,孕育着丰收的希望。
景东县大街镇大街村党总支副书记李学兵介绍,大街镇洋芋种植的时间周期短,从种植到收获只需120天左右,洋芋种出来以后老百姓也不愁销路。比外边洋芋突出的优势是在施了农家肥以后,皮薄、光滑、耐储存,手工种植、手工收获不容易出现掉皮、褪色等现象。
大街镇种植马铃薯有30多年的历史,当地老百姓对马铃薯有着特殊的感情,传统的种植经验也比较丰富,近年来,大街镇顺应市场需求行情变化,通过“党建+”模式,在引进优良品种、改良科学种植技术等方面下功夫,种植户们逐渐变成了马铃薯种植“土专家”,大街马铃薯金字招牌也声名远扬。2024年,大街镇计划种植马铃薯6005亩,产值将超过4200万元。
马铃薯种植大田里热火朝天,另一头的三营村却是生机盎然,一个个人参果在绿叶和花朵的陪衬下探出圆圆的脑袋,惹人喜爱,带着工人在人参果地里忙活着的余发友是村里的种植大户,烤烟、蚕豆、冬马铃薯是他一直发展的产业,今年9月烤烟收购结束后,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试种了14亩人参果。余发友说:“我种的14亩人参果,亩产可能在6吨左右,产值40到50万元。”
余发友发展人参果产业并不是偶然,2023年3月,他所合作的景东盈诚农民专业合作社邀请了省农科院专家对三营村的土壤结构做检测,得出了气候、地理环境、土壤都非常适合人参果生长的结论,这让余发友吃了定心丸,他对人参果产业也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说:“我们的土地是不能给它闲置着的,要创新发展,市场需要什么我们种植什么。”
合作社统一提供果苗、药肥等物资,并对种植出来的果子进行统一收购,政府则强化监督监管,形成了产销完整产业链条,让群众销售有渠道、收入有保障。2024年,大街镇人参果种植面积80余亩,按照一亩3万的产值来算,总产值预计将在200万元左右。
而在以山地为主的塘坊村,红油香椿已经在初冬的冷空气中抢鲜上市。香椿种植户杨会介绍,她家2023年3月开始种植香椿,在11月份就见成效了,一个星期就采摘一次,按照今年的价格,可能卖到1至2万元钱,但是真正的丰产期,要到第三年以后,她还是看好这个产业。
杨会还告诉记者,她是在一次镇里组织的外出学习中,看准了红油香椿种植的前景,塘坊村冷暖气流交汇形成独特环境,造就了独一无二的香椿生长环境,上市时间比县域内其他地区早40天左右,这给香椿价格提供了比较大的优势。目前,大街镇采取“公司+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试种700多亩香椿并获得成功,有500余亩已经投产见成效。
大街镇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赵维华表示,大街镇会进一步引进一些目前前景比较好的产业,进一步扩宽种植面积,完善产业链,为农民增收扩展一些新的渠道。
大街镇优化冬农产业的成功实践只是景东县“一村一产业” 发展模式的一个缩影。景东县围绕做优品质农业的产业规划,通过打造“一村一产业”特色发展模式,发展了以小麦、玉米、马铃薯、橘子等20余种冬季作物种植,冬季的田野不再是单调的枯黄,而是充满了希望与活力,农户们正用勤劳的双手描绘着冬季农业的多彩画卷,期待着来年的丰收与喜悦。据农科部门介绍,景东县2024年的粮食、蔬菜、水果三大冬农产业产值将超过7.8亿元。
(通讯员 叶兆玲 杨光要 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