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大湄公河次区域可持续气候智慧型农食系统国际研讨会在昆明举行,本次研讨会以“推动农食系统转型 增强区域发展韧性”为主题,来自各国和相关机构的负责人、权威专家、知名企业代表将围绕6个专题进行深入研讨交流。
山水相连,命运与共。云南省是中国参与GMS农业合作的主体省份,与区域各国合作历史悠久。近年来,依托于高层互访、农业合作工作组,云南省与各国各机构在农业政策、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业技术交流、农业投资与贸易、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合作持续有效展开,成效显著、成果丰硕。云南倡导成立了中国—南亚农业科技交流合作组、南亚东南亚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在GMS国家建立农业基地,联合搭建了一批实验室、研发中心,共同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智汇云南”计划为老挝、缅甸、泰国、越南的青年科学家提供了科学研究的平台,云南的科研院所和企业近4年累计选派国际科技特派员105人次赴GMS成员国开展科技服务;云天化集团出口的化肥为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粮食种植增产提效,云南的企业到各国投资农业,推动各国农产品畅销中国。
携手打好“绿色”牌,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各国人民群众共同增收是大湄公河次区域各国的一致目标。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蒋兴明表示,作为落实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八次领导人会议的具体行动,此次会议在云南举办,将进一步提高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水平,实现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各国农业互利、共赢、可持续合作发展。
自2007年首届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部长会议在北京召开以来,各成员国致力于扩展农业合作的领域和深度,促进粮食安全与减贫事业、促进跨境农业贸易和投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李小林表示,本次会议在云南召开,是对云南扩大开放合作、发展外向型农业作为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肯定,也是云南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重要契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作为我省农业科技主力军,将从加强次区域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启动次区域农业科技合作“点亮”工程、强化次区域农业科技人才赋能三个方面深化与澜湄国家、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科技合作,为构建大湄公河次区域命运共同体贡献云南农科智慧与力量。
云南网记者 杨抒燕